第88章 小村姑躺平日常(88)
作品:《咸鱼宿主在年代文中混吃混喝》 在马倩倩这里待了小一个点,要不是怕食堂那边急着催,两人还能继续唠嗑聊天。
约好下次碰面的时间,周蓉蓉和林清淮边走边感慨,马倩倩这个结婚对象找的真不赖。
“你很高兴?”林清淮说话有点酸溜溜。
周蓉蓉心大听不出来,她点点头,当然高兴,不光是好姐妹有了归宿,他们日后生活也能沾到光。
何况朋友不就是互相督促着进步,不然一个原地踏步,一个埋头猛走,用不了多久就得分道扬镳不再联系。
周蓉蓉经营关系,但并不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她喜欢投资外加细水长流,就像马家,先是马倩倩,再是齐云,马倩倩嫁的好她们未来会越来越亲密,同时她也没有断了和齐云的相处。
日后不光百货商店,连带煤矿场,都是她的人脉。
林清淮:……
“你咋了?”周蓉蓉瞪着一双无辜大眼问得坦坦荡荡。
他想多了。
林清淮心说自己就不该脑抽,以为周蓉蓉内心深处是羡慕呢,没想到这人惦记的还是那些煤票。
啧
挺好的!
两人进城一趟,等回到南湾村时天已经过了晌午。
饭自然是在国营饭馆吃的,甚至周蓉蓉还特意给周家人带回来一份装得满满当当的红烧肉。
后院房子早弄的差不多,接下来是往里面搬各种家具,肯定需要家里人伸出援助之手。
“小妹放心,这事交给我就成。”
周有礼一边大口吃肉一边保证会下力气不偷懒。
李金子忽然提到搬了新家,是不是得请村里人吃顿席。
顺便也能收点礼金,不过现在家家户户穷苦得很,随礼也不过才几分钱,配上他们一家准备的饭菜,感觉有点不划算啊。
刘彩燕将嘴里的饭咽下去,“不办,眼瞅着就是秋收,有这功夫不如多歇歇。”
抬头瞟了眼吃得正香的闺女,“你们两个想搬就搬过去,赶在地里冻土前家里都在一块吃。”
猫冬就是各家各户的事,还有上山摘得野果野菜啥的,全都自己留着当冬天的零嘴嚼吧。
周蓉蓉表示她和林清淮过两天搬,家里的东西也都得挪进去,还有眼下外面天不那么热,菜窖应该提前挖出来。
“这事你就别管,爸带着你哥他们三天完事。”
就是一个用来放冬天青菜的菜窖,偶尔放些粮食和其他不耐寒的东西,何况只林清淮和周蓉蓉两个人,菜窖面积不像周家共用这么大。
周大河夹了一筷子红烧肉送进嘴里嚼吧嚼吧,最后又吃了一大口杂粮饭。
周蓉蓉见状赶忙又用自己没用的勺子笑眯眯地舀了点送到周大河碗里,“爸,那就交给你啦。”
多吃多吃,等家里的菜窖挖完,她去了城里还带猪肉回来。
…………
九月一号
大队小学正式开学。
一大清早,林清淮就从炕上起来,抬手替周蓉蓉掖了掖掀开的被角,这才穿衣换鞋出门。
他是小学校长,要先去盯着,再帮忙维持秩序。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第一天,里面的事肯定非常多。
“姑父”
大牛揉着眼睛出门,刚要去厕所,就直接吓醒。
“大牛,今儿去上学,记得带弟弟妹妹别迟到。”
不同于还剩半年就要小学毕业上中学的大妞,大牛目前在公社读三年级,家里几个长辈一商量,干脆将孩子转回了大队小学读书。
因为大队小学不要钱还离家近,家里孩子包括四牛在内全被打包送去读书,美其名曰支持家里人工作。
家里人林清淮:……
光一个周家就送来七个娃,可想而知整个南湾大队得有多少孩子。
大牛见姑父这么说,忙不迭地点头表示肯定不能,这又不是去公社上学,才几步路啊。
两人分道扬镳,林清淮扭头推开大门前往大队。
那边的小学已经将木门敞开,前方除了一排房子,还有一片能容纳三个到四个班级活动的简易操场。
小学也是有劳动课老师的,不光负责体育锻炼,还负责下地劳作,包括农忙或者收粮时,这些孩子都要下地干活。
“林老师”
“吴老师”
林清淮看见了吴潜,笑着点头招呼,两人错身而过,埋头干自己的事情。
“呜呜呜哇哇哇哇”
这边还没有歇上口气,外面就有孩子哭音传来。
林清淮带着笑脸迎上去,等再回来时身上已经挂着两个刚才哭唧唧的孩子。
村里大人事忙,每天一睁眼就有干不完的活。
原本孩子是互相带,大的领小的,眼瞧着大队小学建成,又不要钱,那还等啥?
有着急的已经把孩子送了过来,就为了能腾出手忙活家里的事。
当然,送来的孩子都比较小,像是已经能当半个壮劳力用的大孩子,基本不会被送来上学,他们还得要下地赚工分或者干家务活,在等几年不是嫁人就是娶妻,随后继续延续着上一辈的生活,平凡又不断循环。
槽沟子村和李家店的孩子分别由当地的老师送来,正好上下学都方便的很。
“肃静!”
林清淮拿着几张写好的纸站在操场,全是手动写的学生名字,他还瞧见了站在最前面的几个周家崽。
也是在这种时候,林清淮才知道大牛他们的大名叫啥,比起敷衍的牛们和妞们,周志田和周梨花啥的虽有些土气,却也倾注了家长对他们的爱意。
一个一个的名字点过去,又按照年纪大小,学识情况进行分班,等林清淮将这些全部做完,天已经来到了晌午。
本村的孩子再三叮嘱不能乱跑,这才由着他们撒着欢地回家吃饭。
外村的孩子,自己带了干粮,学校提供免费凉白开(水壶是周大海从大队账面上支出的钱换的),就这么一口馍馍一口凉水填饱肚子。
因为没有学费和书本费拦着,南湾大队的人家都觉得占了便宜,也就没人会在孩子的饭菜中节省。
哪怕是家里困难的,也给装了两个馍馍顶饱,这也让林清淮极大地松了口气。
呼
起码暂时不用大队出粮接济,不然长期下去,肯定要被吃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