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三伐

作品:《千年世家:从三国娶妻大小乔开始

    东方静回到益州的第一件事是为除奸,攘外需先安内,将李严就地正法后。


    东方静退出皇宫所做的第二件事便是,由于诸葛丞相之子诸葛瞻尚且年幼。


    他便以诸葛亮大弟子的身份,为其披麻戴孝,为诸葛丞相举行隆重的葬礼。


    天子阿斗亦下令,整个益州所有人,都要为诸葛丞相披麻戴孝以告慰其灵。


    葬礼结束。


    东方静本欲另寻府邸,但诸葛丞相之遗孀黄夫人坚持让东方静留在丞相府。


    “仲复,你又何必多此一举了?这里本来就是你的家!将凤儿也接过来吧。”


    昔日他的确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况且妻子关银屏还是黄夫人的唯一弟子。


    如今先生不在了。


    所谓师母也是母。


    东方静重重点了点头,不再推辞,数日之后,关银屏携一儿一女返回益州。


    恰巧正临近年关。


    东方阁在放寒假。


    长子东方仁楷十二岁,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完全继承了其父的高大俊朗。


    性格内秀。


    少言寡语。


    喜文轻武。


    东方仁楷就如同东方静的翻版一样,不仅长的相像,就连性情都并无二致。


    不过,唯独有一点大不相同,或许受到了东方静与关银屏改良农具的熏陶。


    小小年纪的东方仁楷,常常跟随在父母的身后,玩着他们发明的新式农具。


    以至于东方仁楷打小开始,他便对这些发明创造之类的事情格外的感兴趣。


    当然,因为男孩子的个性使然,东方仁楷最感兴趣的倒还不是这些个农具。


    毕竟身在这乱世当中,他更喜欢的是军器,常常自己鼓捣一些短刀与短弓。


    当东方仁楷听说母亲关银屏的技艺学自于师婆婆黄月英,他早就无比向往。


    这次终于能够回到益州,见到师婆婆黄月英了,东方仁楷径直便跪倒在地:


    “师婆婆,听说您是一位奇女子,我想跟您学习神工奇技,请您收我为徒。”


    东方静,关银屏二人一听不禁同时大笑而出,这孩子难道是想要倒反天罡?


    黄月英可是关银屏师父,他竟然想拜黄月英为师,难道是想跟其母亲同辈?


    黄月英也不由满脸赞许的看向面前东方仁楷,她早就听说这孩子天赋异禀。


    小小年纪便能独自鼓捣出一些有趣的小机关,绝对是一个可培养的好苗子。


    黄月英不由淡淡一笑:“楷儿,你都叫我师婆婆了,我自然不可收你为徒。”


    “啊!”


    “不过,我黄氏传自墨家,自古以来都是工匠世家,我可代黄家将你收下。


    让你当我黄氏的墨匠传人。


    你可愿意?”


    “墨匠吗?”


    东方仁楷重重的点了点头:


    “我愿意!”


    自此之后。


    东方仁楷除了在东方阁学习受教之外,每逢寒暑,都会回到益州研究技艺。


    黄月英也没有因他姓东方而将他看外,悉心将黄氏墨匠技艺统统传授于他。


    毫无保留。


    正因如此。


    短短数年。


    东方仁楷的技艺创造实力,很快便超越了其父母,甚至完全不输于黄月英。


    至于东方静与关银屏的长女东方冉冉,刚回益州之时,也才不过十岁左右。


    这孩子像极了阿母关银屏,长相英气,性格爽朗,好似是关银屏的加强版。


    东方冉冉不仅跟关银屏一样自小好武,小小年纪使的一手好剑,英姿飒爽。


    同时。


    东方冉冉还遗传了阿父身上重要特质,她同样非常喜好读书且能过目不忘。


    诗词歌赋。


    样样精通。


    习文这块。


    可能因为是个女孩子的缘故吧,除兵法韬略外,其他方面的天赋直接拉满。


    几年之间。


    东方冉冉也同样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天生丽质,不过她跟阿母关银屏一样。


    不喜女装。


    常常女扮男装,以男儿装扮示人,手持一面白檀扇活脱脱一位翩翩美少年。


    而这两年。


    自从东方静担任蜀汉二代丞相以来,每每想起先师诸葛亮,感念他的恩遇。


    为达成先师未尽之遗愿,东方静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屡屡上表继续北伐。


    -----------------


    公元229年初,东方静携姜维,魏延等人发动第三次北伐,再次兵出祁山。


    这次北伐。


    为了杜绝上次如同李严拖后腿的问题,东方静便令师弟姜维负责督运粮草。


    东方静与姜维二人师出同门,且一心都为达成先师之遗愿,自然万无一失。


    果不其然。


    东方静此次北伐十分顺利,战事之初,蜀军势如破竹,顺利拿下武都阴平。


    魏军可谓是节节败退,好在曹魏内部自曹休,曹真两大支柱相继死亡之后。


    魏帝曹睿已经无人可用,且意识到了蜀汉凶猛,能抵御蜀汉者唯司马师也。


    于是。


    魏帝曹睿便令司马师常驻西都长安,统领数十万军马,负责抵御蜀汉攻势。


    曹睿此举无异于是将曹魏一半命运,都交到了这位新任大将军司马师手中。


    而另外一半命运,则牢牢掌控在前大司马曹真之子,新任大司马曹爽手中。


    虽然曹爽算不上是什么帅才,但作为曹氏宗族,他仍能处处压司马师一头。


    西线战场。


    二哥东方静的攻势太过凌厉,即便司马师都完全抵挡不住,战线一退再退。


    再这么退下去的话,二哥东方静即将直抵长安,到时恐怕必将遭魏帝斥责。


    想到这里。


    司马师赶紧开启阿父司马懿的密信,当司马懿得知他与二公子东方静对阵。


    立刻便给他写了这一封密信,司马懿在信中先是狠狠的夸赞了东方静一番。


    “二公子神机妙算,且锋芒毕露,年富力强,更甚诸葛,绝不可与其争锋!”


    紧接着司马懿又在信中安慰司马师一番,让其不用担心,自有四公子相助。


    “老大!”


    司马师重重点头,他跟阿斗一样,无论在其他人眼中东方远如何不学无术。


    但他从小便与东方远,阿斗一起长大,他始终坚信老大东方远绝非一般人。


    之前,二哥东方静刚接手的第二次北伐,蜀军士气正盛,却突然选择撤军。


    想必定是老大东方远的手笔,这次二哥东方静卷土重来,相信在关键时刻。


    老大东方远也一定会出手的!


    司马师只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即可,而他该做之事便是司马懿最后的交待。


    司马懿在这封密信的最后送了他四个字,无论二公子东方静如何阵前挑衅。


    坚守不出!


    以逸待劳!


    司马师就靠着坚守不出这四个字,与东方静僵持数月,直至蜀汉遭逢大旱。


    收成大减。


    粮草不济。


    东方远立刻便让阿斗以此为由,下达了一份诏书,令东方静即刻撤军回都。


    东方静满脸的无奈,只能接旨,撤军而回,第三次北伐再次宣告无疾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