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是他

作品:《千年世家:从三国娶妻大小乔开始

    洛阳皇宫。


    自从大司马曹真及大将军曹休先后逝世,魏帝曹睿身边宗族只剩一个曹爽。


    夏侯家的那些个二代就别再提了,尤其是那个夏侯楙,纯纯一个跳梁小丑。


    难堪大用。


    唯独一个曹爽还是半吊子,跟普通人比还行,但在司马师面前根本不够看。


    近些年来。


    魏帝曹睿虽一直用曹爽压在司马师头上,但论军功,论威望远不及司马师。


    司马师手握重兵,一呼百应,即便曹丕临死之前曾让他一定要小心司马氏。


    但谁让司马师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唯有他能抵御蜀汉二代丞相东方静北伐。


    曹睿每每想到这问题都颇为头疼,甚至心惊胆跳,一方面他想打压司马师。


    但另一方面,在这偌大一个曹魏除了一个司马师外,竟再无一个堪用之人。


    帝王最喜欢使用制衡之道,很明显,曹睿想拿曹爽来制衡司马师是失败的。


    因为制衡之道的关键核心点在于,被制衡的双方需要达到同等强大的实力。


    司马师不仅是司马懿的长子,更师从于天柱山东方阁,甩了曹爽好几条街。


    在这种情况之下,谈何制衡?强行制衡的话便是昏君所为,将有亡国之祸。


    魏帝曹睿为此不知发了多少脾气,夜不能寐,他想不通这偌大的一个曹魏。


    怎么就找不出第二个司马师?会不会是他们曹魏选择人才的制度出了问题?


    他们曹魏现行的九品官人法,可是其父曹丕继位之初大刀阔斧的一项改革。


    就是为了彻底贯彻武帝曹操推行的唯人是举,以及与士族之间的利益平衡。


    按理来说。


    九品官人法远远优于察举法,曹睿想不通为何近些年曹魏的人才如此凋零。


    “传陈司空!”


    不一会儿。


    作为曹丕临终前提到的重臣之一,司空陈群,也正是九品官人法的创造者。


    陈群径直跪倒在了魏帝曹睿面前,曹睿极不客气的一把捋起他花白的胡须:


    “陈司空,昔年你为先帝推行九品官人法,怎么到了朕这里就不顶用了呢?”


    “这……”


    陈群一听整个人满脸的无言以对,九品官人法是他创造的,他就是大中正。


    这些年来,士族豪门逐渐通过霸占中正这个位置,而掌控了整个中正品评。


    司空见惯。


    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只不过,陈群敢将这个情况告知曹睿吗?


    当然,曹睿并不是傻子,大魏的前三代,曹操,曹丕,曹睿都极其有手段。


    曹睿早就让身边的亲卫替他打探过了,又岂不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陈司空,明天就是三年一度的中正品评吧?要不这样,明日朕微服私访。


    亲临现场。


    好好观摩一场中正品评,朕倒要看看,究竟是我大魏人才凋零无可用之才?


    还是……


    有人胆敢做出不公正的品评,朕可不管他是谁,只要让朕发现了定斩无赦。”


    “这……”


    “陈司空,安排一下吧,此事不能透露给任何人,因为朕只告诉了你一人。


    如若透露。


    这就证明九品官人法的最大蛀虫是你,那么,真正该死的人便只能是你了。”


    “是!”


    作为三公之一的司徒陈群,径直擦了把额头上的冷汗,颤颤巍巍退了下去。


    -----------------


    次日一早。


    魏都洛阳。


    整个大魏管辖范围内,每一州,每一郡都设有专门的中正机构,包括洛阳。


    中正府衙。


    来自各州各郡的学子聚集一堂,能来到洛阳品评的一般都是各州郡佼佼者。


    在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中,都有一份来自于各州各郡被评上品级的文书证明。


    没有这封文书证明便无法被品评,东方仁钧一早便带着东方仁岳前来排队。


    轮到东方仁钧的时候,他买了几个大油饼给东方仁岳,让他待在门外守候。


    东方仁岳重重的点点头,但东方仁钧一转身就被中正府衙的守卫拦了下来。


    因为他手中并没有文书,东方仁钧淡淡一笑的拱拱手,想请他们通融一下。


    可惜。


    守卫并没有通融的权限,东方仁钧便也不再为难他们,径直掏出一枚书简。


    上面有一个皖侯的印信,这是方逸临下山之前,给了他们几兄弟人手一枚。


    其实并非什么重要信物,只是能够稍稍证明一下,他出自于天柱山东方阁。


    “两位,我虽没有州郡的证明文书,但我有这个,我出自于天柱山东方阁。


    可否……


    通禀一声?”


    “东方阁?”


    守卫一听不由眼前一亮,如若为真,东方阁可不是他们能随便阻拦的存在。


    “这位公子,还请多多担待一下,我们,我们可能需要验证一下您的身份。”


    “有劳了!”


    “快,快,门外来了一个自称是东方阁的学子,将这枚书简交给中正大人。”


    中正大堂。


    一名中正官正襟危坐,身后还多了卷帘子,帘内之人不是别人,正是陈群。


    以及曹睿。


    当中正官接过这枚书简时,对于这上面的皖侯印信,一时之间也难辩真假。


    好在。


    今日他身后还有两尊更大的佛,他虽不知曹睿来历,但陈群可是他们的天。


    中正官立刻便将这枚书简,恭恭敬敬递到帘子之后的陈群手中,陈群一看。


    满脸震惊。


    因为书简上面的皖侯印信,别人看不出来,他可是再熟悉不过,千真万确。


    绝无虚假。


    “陛下,请看,这是真的皖侯印信,莫非此人当真来自天柱山东方阁不成?”


    “东方阁?”


    即便曹睿,当他听到东方阁三个字时,整个人也不由一下激动的拍案而起。


    “陛下,东方阁乃世外之所,这么多年,除司马大将军还从未有高徒下山。


    入我大魏。”


    “善!”


    魏帝曹睿重重点点头:“快,快,让他进来,朕倒要看看这位东方阁高徒。


    究竟……


    有何不同!”


    “陛下,如若此人确定为东方阁高徒,入我大魏,当真可谓是我大魏之幸。”


    “哈哈哈哈!陈司空,此人是否真的东方阁高徒,你我二人马上一看便知。”


    说话之间。


    一名守卫已经将东方仁钧带到大堂上,东方仁钧对着中正官恭敬行了一礼:


    “学生方仁钧拜见中正!”


    东方仁钧故意化名为方仁钧,因为东方这个姓氏太特殊了,天下独此一家。


    说完,东方仁钧径直抬起头来,有礼有节,与中正官四目相对,不卑不亢。


    与此同时。


    帘子之后,当魏帝曹睿清晰瞧见东方仁钧的脸后,不禁再次一下拍案而起。


    满脸震惊。


    同时……


    欣喜若狂:


    “是他,是他,原来是他!朕早该想到了,他真的回来了,我大魏有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