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巡游吴越

作品:《世界江山一统志

    经过约一个多时辰的演习,登陆部队占据所有据点,将所有敌人消灭,并在高处插上红旗,宣示取得胜利。


    李纯知道,真正的战事不可能这么快,那些敌人也不可能一直被动挨打,但是演习就是把实战的过程浓缩一下,重点演示一下武器的威力。


    看到演习结束了,李纯问元稹:“根据你们外事部搜集的情报,目前南洋各国的水军是个什么情况,与大唐是否有一战之力?”


    元稹说:“目前其他各国的水军仍然都是木船,动力则依靠风帆和人力划桨,也都是刀箭等常规兵器,肯定不是我朝水军的对手。”


    李纯道:“按照你这么说,我们唐军准备这么充分,很可能就是准备了个寂寞。”


    范希朝说:“根据臣的分析,西方只有大食军,南方只有室利佛逝有些战力,其他国家的武装比我们以前打过的吐蕃军、回鹘军、扶桑军弱多了。”


    李纯道:“单个作战,他们肯定不是唐军的对手,但是他们数量多,打起来比较难缠,所以这次我们配了一些襄人团和民兵营,专门扫除他们的散兵游勇。”


    这时吴元济插话说:“陛下,以臣之见,对那些敢于反抗的夷人要狠一些,杀一儆百,其他的人自然就会乖乖的投降。”


    李纯感受到了吴元济话语中的凶悍之气,当即说道:


    “杀敌立威,短期内有效,长期还需要合适的政策,华襄两族不能过分侵害夷人的利益,否则的话按下葫芦浮起瓢,会引发他们的持续反抗。”


    看完演习之后,李纯接见了一些参与演习的将士,对他们说了几句鼓劲的话,让他们感受到皇帝的关心,然后就登船顺江东下,一直往长江口行驶。


    在唐朝时期,长江口的很多地方还没冲积出来,在常熟县一带就出了长江口,船队转向南,往余杭方向驶去。


    李纯登船以后,觉得有些乏了,就躺在床上小憩了一会,醒来以后看见萧嫔一个人坐在那里抹眼泪。


    李纯还以为是自己忙于视察,没有多陪她,让她有些伤心了,就说道:“今天一整天朕都在视察,没有时间陪你,这会有些闲空,朕好好陪你一下。”


    萧嫔说:“我们出来十来天了,臣妾是有点想咱们的儿子李斌了,他才两岁,臣妾怕他吃不好、睡不好。”


    李纯这次出来,因为和其他三个妃子不睦,杜秋妃又怀上四五个月的身孕,不便出来,所以萧嫔就把李斌托付给杜秋妃,陪着李纯出来巡游,没想到刚出来没多久,萧嫔就开始想孩子了。


    李纯说:“现在有了蒸汽轮船,速度比以前快多了,朕争取早点回去,下一站的余杭府是个好地方,朕要带你好好转转。”


    萧嫔说:“皇帝哪有你这样当的,每天都忙于朝政,又不舍得吃穿,你还是要爱惜一下你的身体。”


    李纯道:“君临天下,哪有那么简单,朕多操点心,多办一些实事,国家就会发展的更好,百姓的日子也会富足一些。”


    萧嫔说:“你的手下有那么多大臣,有些事让他们做就好,哪能都揽在自己身上,累倒了怎么办。”


    李纯心里只能苦笑一番,交给别人当然可以,但是唐朝人的认知和水平仍有局限性,纵使像元稹、范希朝、韩愈这些能臣,在宏观视野和思想认知上,也还停留在封建时代,不可能有前世的那种现代思想,所以很多事自己不得不自己去考虑。


    船队从润州出发,经过两天多的航程,到达余杭府。余杭府原为杭州,后被定为吴越道首府后,升为余杭府,城市坐落在钱塘江北岸,也是当时一座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李纯一行到达余杭时已是下午,吴越道巡抚元义方已经带人在钱塘江码头等候,一番行礼后带着李纯等人进入余杭城,在吴越道官衙内安排地方让李纯一行先休息一下。


    晚宴上,元义方带着两个属员,陪同李纯、萧嫔和几个大臣享用一桌当地的特色菜,什么西湖醋鱼、东坡肉、荷叶粉蒸肉、龙井虾仁、油焖春笋、蜜糖灌藕。


    李纯比较喜欢这样的宴席,既不名贵,又有地方特色,吃起来也爽口,萧嫔和其他几个大臣吃得也是津津有味。


    吃完饭,元义方又安排了一场歌舞,李纯和几位大臣看了以后,觉得是美不胜收、别开生面。


    李纯感叹,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言不虚,不光饮食好,吴越的女子也是分外娇娆妩媚,比那北方的女子多了一份婀娜灵气。可惜这次有萧嫔在旁边,李纯也不好看的太投入,只能是简单看看就散场回去了。


    次日,李纯照例找元义方等人了解一下吴越道的情况。


    元义方介绍说:“吴越道由原来的江东道改过来,将润州划给了淮扬道,目前有1府11州,人口280万,经济上在全国属于前三之列,吴越人勤劳能干,善于经商,吴越的丝绸和茶叶非常有名,在全国都很畅销。境内以汉族人为主,也有一些僚越族,这次组建了一个襄人团,在温州训练。吴越地杰人灵,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臣可以带皇上在余杭游览一番。”


    李纯道:“吴越也是一个好地方,不亚于淮扬,如果全国都像淮扬和吴越这样富庶,朕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元义方说:“我们也是仰仗皇上的英明,在全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才有了吴越道发展的机会,目前余杭到润州的铁路已经开始修建,以后吴越人出行和做生意更加方便。”


    李纯又了解了吴越道的一些情况之后,下午带几个大臣随着元义方到几个地方视察一下,然后就回去休息了。


    李纯以前没有来过吴越,听说西湖一带风景秀美,又有著名的灵隐寺,就想着第二天放松一番,带着萧嫔到西湖一带游览一番。


    元义方得此消息,赶忙回去准备,约定第二天早饭后就来接李纯。


    第二天早饭后,李纯给其他几个大臣放个假,让他们自由走动,自己带着萧嫔,跟着元义方去西湖游览。


    其他几个大臣也想趁机放松一下,他们在吴越道也有一些好友故旧,就分开各自活动,只有李正己和纪奎,碍于职责还是要跟随李纯的行动。


    李纯和萧嫔各自坐一顶轿子,在一众护卫队的簇拥下,一路来到西湖岸边。由于皇帝要来游览,西湖周围早已清场,李纯下轿后,在元义方的陪同下,边走边看西湖的景色。


    元义方还专门安排了两个女眷陪着萧嫔,跟她有说有笑,还带了一些吴越特色的小吃、点心,逗的萧嫔很高兴。


    李纯站在湖边驻足欣赏,只见西湖水波潋滟,远山如黛,犹如美人的眉目,不禁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然,现在是唐朝,很多赞美西湖的句子还没出来,只能自己心想一番。


    李纯和萧嫔随着元义方沿着绿水盈盈的湖岸前行,只见沿途杨柳依依,微风拂面,正是春游的好时节。


    众人兴致很高,一直向西来到了湖西天竺山一带,看着沿途的青山翠植,李纯又想起一句宋词:“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迎送。”正应了吴越一带的山水风光,李纯正品味着诗句,不觉间就来到了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天竺山的山谷之中,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是吴越一带的佛教古刹。


    李纯和萧嫔下轿后,元义方边带路边说:“灵隐寺曾经规模宏大,僧众甚多,在元和六年的抑佛活动中,不少年轻的僧人还俗离去,人数减少很多,后面朝廷政策宽松以后,人数又略有恢复,接近百人左右,灵隐寺的主持智方大师,深通佛理,颇具慧根,是一位难得的得道高僧。”


    正说着,只见一个老和尚带着几个僧人走出寺门,前来迎接李纯一行,老和尚双手合十,对着李纯微微施礼。说道:“灵隐寺住持智方,前来恭迎皇帝陛下。”


    李纯道:“智方大师有礼了,朕听闻灵隐寺乃江南古刹,智方大师精通佛理,故来此一观,还请大师前方带路。”


    智方大师说:“皇帝陛下光临本寺,全寺僧众甚感荣幸,陛下请随贫僧来。”


    智方带着李纯等人参观灵隐寺,边走边介绍灵隐寺的发展历史和曾经的高僧大德,对每个殿堂的建造时间和来历也讲的非常仔细。


    只见整个寺院庄严肃穆、古朴大方,透着一种静谧祥和之气,又有一种超脱世外的意蕴,给李纯等人带来与外界不同的感觉。


    李纯在沿途还与智方探讨一些佛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9640|1835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公案之类的典故,从释迦牟尼聊到他的十大弟子,还聊了达摩祖师、玄奘法师、六祖慧能等一众高僧的事迹。


    智方大师学识渊博,对佛理体会深妙,跟李纯聊得颇为投缘,智方大师对李纯居然懂得不少佛学知识,也是颇感意外。


    李纯一行来到寺内的大雄宝殿,只见此殿高大巍峨,气势雄浑,进入殿内后,大殿正中就是释迦牟尼的巨型莲花坐像,佛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


    李纯等人又在殿内走动观看,看到正殿两边分别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还雕刻有南海观音、善财童子、地藏菩萨等塑像。


    萧嫔没有跟着李纯走动,直接在释迦摩尼佛像前的蒲团上跪下,向着佛像三叩首,而后非常虔诚的许愿,萧嫔起身以后,也在殿内走动参观一番。


    李纯觉得智方大师是个懂佛理、有思想的人,就想跟他单独聊一会,于是对元义方说:“你带萧嫔到其他地方转转,朕跟智方大师聊两句。”


    元义方就带着萧嫔和其他人走出殿外,到其他地方参观,这些人离开以后,李纯走到释迦摩尼的塑像前,双手合十,对着塑像恭敬的躬身施了个礼。


    李纯施礼后,智方大师说:“元和六年,陛下开展抑佛活动,贫僧还以为陛下不喜佛教,今日看来,陛下也算是我们佛家的有缘人。”


    李纯道:“佛也好,道也好,儒也罢,都是古圣先贤对人生的至深感悟,朕既不全信佛儒道,但也尊佛儒道。当年释迦摩尼抛弃凡尘富贵,在苦行静修中领悟人生的大道真理,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写成诸多佛学经典,开创了佛教一派,朕是钦佩他的为人和事迹,所以才有此一拜。”


    智方说:“凡尘种种因果,皆由欲望而起,带来无尽烦恼,佛祖开创佛教,寻得大智慧解脱之法,正是普度众生、祛除烦恼的光明大道。”


    李纯道:“佛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虽有一定道理,但是境与心何尝不是相互影响。对于高僧大德来说,或能做到境随心转,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则是心随境转,朕作为万千黎民百姓的君主,自然是要着手改变生存环境,通过国家的富强,让人们过上安康幸福的生活,从而改善百姓的心境。”


    智方说:“通过外物来获得内心的快乐,欲望就会随之增长,烦恼也会随之产生,终究不能长久。唯有内心的解脱,才是寻求自在融通之道。”


    李纯道:“当年释迦牟尼寻得大道,却避免不了释迦族被灭的结局,得道高僧挡不住强盗的屠刀,佛家所谓的随缘自然,既是一种大自在,又何尝不是一种大妥协。不说别的,就连佛教的起源地,佛教都已经开始衰落了,很多天竺人改信婆罗门教,智方大师可知原因?”


    智方说:“据贫僧所知,当年佛祖西去之后,天竺的佛教就**了,而后不少僧人争权夺利,生活腐化,婆罗门教趁机扩大影响,引走了不少信众,致使天竺的佛教不如以前兴盛。”


    李纯道:“别说天竺,就是在元和六年时,我大唐境内又有多少僧人熟悉教义,愿意钻研佛法?很多人甚至私下娶妻纳妾,**腐化,早已偏离了佛祖当年的本意,长此以往,就算朝廷不采取抑佛行动,百姓也会不满僧侣的行为。”


    智方说:“世间种种,万事万物都有兴衰轮替,元和六年或许就是我们佛家的一个劫数。”


    李纯道:“佛家有言,涅槃重生,元和六年既是抑佛,也是净佛,为佛教的复兴壮大提供一个契机,僧侣们应该真正去钻研佛法,度化众生。目前所有要进入寺庙的僧尼,都要经过佛学的测试,现在的僧人虽然少了,但是修行佛法的本心却比以前纯正了。”


    智方说:“陛下所言有些道理,但是目前佛教的寺院和僧众比以前减少,与昔日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就连灵隐寺也大不如前。”


    李纯道:“昔日佛教自西传到东土,现在西方的佛教已经式微,甚至连中南一带也被婆罗门教影响,朕欲明年出兵扫平海外,并趁此机会重振佛教。朕觉得灵隐寺一百僧众有些少了,可以增加到两百僧众,其他大寺也可以酌情增加僧众数量,但是增加的人一定要是那些真正学习和宣扬佛法的布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