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唐朝茶道

作品:《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

    秦始皇看完天幕后就被丞相王绾拦住了,被迫听王绾絮絮叨叨了好久:


    “陛下,分封制不可废除啊!想当年,周朝就是靠着分封诸王…”


    秦始皇抬起手示意王绾他有话要说,王绾说到一半被吊着不上不下很是难受。


    “朕知道,周王朝不就是靠着分封制灭国的嘛,想那周天子到了后期还有做天子的权威吗?”


    王绾急了,可不能这样考虑啊,遂回禀道:“陛下,将您的亲子分封至大秦边疆可保边疆无虞,从而形成拱卫王师之态啊!”


    看着秦始皇漫不经心,显然没听进去的样子,王绾咽了咽口水,准备以三寸不烂之舌继续游说皇上,突然一阵酒香袭来。


    转头一看,李斯老神在在地捧着一盅酒壶来觐见了。


    “臣李斯拜见陛下。”


    秦始皇被王绾念叨地头晕,见到李斯瞬间来了精神:“爱卿手中所捧何物啊?”


    “陛下,此乃臣府中庖厨依照天幕所酿之酒,请陛下品评。”


    李斯屁颠颠地给秦始皇倒了一杯自家酿的美酒,这时才发现王绾也在,转头笑眯眯的对着王绾道:


    “丞相今日怎生沉默如斯,一道来品一品这酒,定比唐朝的浊酒味美些。”


    王绾揣着手‘哼’了一声没有动作,对李斯道了声:“不了,多谢李大人好意相邀。”


    李斯感受到了王绾极大的怨气,心道:噫,王绾这厮是怎么了,饮酒闲谈不好吗?


    秦始皇喝完一杯赞道:“好酒,爱卿改日引荐一下府里的酿酒庖厨。”


    李斯通身舒坦了,又听秦始皇问道:


    “李爱卿觉得,分封与郡县制哪个适合我大秦?”


    这下李斯算是明白为何王绾一直耷拉着脸了,于是正色道:


    “回陛下,臣以为还是郡县制度更适合我大秦。”


    眼瞧着王绾气红了脸,李斯立马噤了声,眼观鼻鼻观心站着不说话了。


    王绾思虑再三,还是开了口:“陛下,郡县不可啊,分封的诸多好处容臣再详细道来。”


    秦始皇刚想阻止王绾,发现天幕有了波动,乐了,转头对着王绾和李斯道:


    “天幕又显现了,坐下一起看吧。”


    李斯兴高采烈地抢了秦始皇边上的位子坐着,王绾甩了甩袖子只得挨着李斯坐下。


    这时秦始皇想到了什么,又朝二人开口道:“如唐朝这般人人饮酒人人酿酒不可取,传令下去颁布禁酒令,就从明日实施。”


    笑得开怀的李斯顿时笑不起来了,好似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隔壁王绾瞧着顺心如意,拿起案上的酒盅对着李斯道:


    “李大人请。”


    说罢干了一杯酒开始看起了天幕,徒留李斯一人抓心挠肝。


    【唐朝人们好饮酒,还好饮美酒。


    说完了醉人的美酒,唐朝还有一样至味饮品也十分受欢迎,那便是诗酒茶中的茶。


    现如今茶已经成为了风靡全球的超级饮品,瞌睡时来一杯茶,保证提神又不伤身。


    自汉以前,便有了茶。从汉朝起,饮茶之风开始成形,但那时大多饮生茶,没有大规模的饮茶习惯。


    自唐朝起,开启了茶业的承前启后,烹茶逐渐开始成为饮茶的主流。】


    -


    没等秦始皇有反应,李斯迅速站了起来,转头对着秦始皇道:


    “陛下!”


    “无妨,既然大秦无法延续万世国祚,后面总有朝代更替,至于是唐是汉,倒无所谓了。”


    王绾看着李斯一惊一乍甚是无语,又不是汉朝替代了大秦,他李斯激动什么。


    【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人们开始大规模流行饮茶。但这时的饮茶都如牛嚼牡丹一般,加入各种匪夷所思的佐料。


    这里的佐料,还真是平日饮食中所用之佐料,因此当时的茶什么奇奇怪怪的味道都有。


    如大葱味的,花椒味的,奶香味的,甚至还有肉腥味的…


    若碰巧喝到了一杯没加佐料的茶,先别沾沾自喜,仔细一品,那必定是咸味的!当时盐可谓是饮茶必加之佐料了。


    到了唐朝中后期,茶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其实在这之前,‘茶’之一字并没有被应用于饮茶品茶的茶业一道,以前大多唤作‘荼’、‘茗’、‘诧’等。


    当时有一人名为陆羽,他推动了茶之一道的发展,使得饮茶成为一种文化,茶道便自此诞生。


    陆羽提出了制茶便是要从采摘开始用心挑拣茶叶,方可得好茶。烹茶更是有一套流程,而各类器具若少了一样,那这茶便饮不了啦。


    唐朝时茶叶大多以茶饼形式保存,因此第一步便是烤制茶饼,烤完的茶饼需放进类似今日茶包一样的纸袋中敲打,使茶饼松散。


    松散的茶饼还得放入茶碾中碾得碎碎的,之后将茶叶放入罗盒中过滤,如此便可得到细腻的茶粉了。


    待制完茶粉便可开始烧水煮茶了,这煮茶之水也有讲究,最最适合煮茶的水是山水,山水经过天然的层层过滤又没有任何污染,因此上水为上乘;稍次一些的便是江水了,取清澈的江中之水煮茶也尚可;若实在取不到山水和江水,那只能取井水煮茶啦。


    一些文人雅士经常相约爬山局,可不就是为了取那上乘的山水,这样煮出来的茶才能得到小伙伴们的一致好评。


    诗人李白就曾对饮茶大为赞叹: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李白与友人这不就相约玉泉山一起饮起茶来了,得友人赠茶,又有山泉水煮茶,实在是惬意不止啊。】


    -


    “哎,哎子美兄,山顶就在眼前,你怎反而往山下去了?”


    杜甫搓着衣角眼珠溜溜地转,随后幽幽地说道:“太白兄友人甚多,少我一个不算少。”


    李白瞪大了眼睛,这也能怪他?何况现在是和谁在爬山来着?


    【不仅李白喜欢与友人相邀爬山饮茶,迷弟杜甫也有此爱好,他们都喜欢分别约着不同的友人一同爬山,有的在山上饮茶闲聊,有的下了山还意犹未尽,要相约结为老来好友一起饮茶交流: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杜甫与友人爬完南山后很是高兴,给友人写了一首诗,相约以后毗邻而居一起饮茶一起玩,做个快乐的活神仙岂不美哉!】


    -


    “太白兄!太白兄你慢点儿!哎,等等我哟太白兄!”


    李白“呵…”得一声笑了起来,挂着三分讥笑四分凉薄五分漫不经心的表情答:


    “子美兄自与友人去爬南山,回忆美景,相约着毗邻而居一起饮茶一起玩去罢,这快活似神仙的日子为兄是体会不到的。”


    “误会,误会!要说与谁毗邻而居一起饮茶,还得是太白兄啊!”


    “别,为兄消受不起。”


    说罢李白潇洒转头自爬山去了,留杜甫一人在山间吹冷风。


    杜甫拍着脑袋懊恼了一会儿又追了上去:“太白兄,等等我哟……”


    【茶水取来就可以开始煮茶了,煮时得观察水的形态,‘三沸’之后茶才算煮好。


    第一次沸时,水的形态就好像鱼眼般大小,这时候可以稍微放些盐进去,盐不必放很多;


    第二次沸时,水就像泉涌般翻腾了,这时得舀一勺水出来,用竹荚自水中心划圈搅拌开,将茶粉倒进去便可看见翻滚的茶花,甚是美观;


    其实不可以等到水第三次完全沸腾才饮,第三次完全沸腾后茶水已经不宜饮用了,这时候要将之前舀出来的水倒进去,待茶水稍有翻腾的迹象,这茶就算是彻底煮好了。


    好茶需要趁热饮用,放凉了则会失去一部分的茶香味。】


    -


    天幕放着煮茶之法,殿中的宋徽宗赵佶则在埋头苦写。


    一边写一边嘀咕:“上乘之水,没错没错,朕每日饮茶皆用井中之水,实乃下下策也。”


    于是就有了旨意,往后每日着人赶早取山泉水来宫中,这样才能煮出好茶来。


    颁完了圣旨,继续开始创作他的佳作《大观茶论》。


    看着洋洋洒洒的许多页纸张,赵佶笑了起来:“朕这茶之论,实属巨作,定能流芳百世!”


    【饮茶之道在唐朝时,便是从唐玄宗李隆基时开始流行,那爱茶之人里可少不了李隆基这位个中好手。


    咱们前边说到李隆基为了撩妹专修了荔枝驿道,实在是给美人扣了个全锅,其实那驿道李隆基自己也用了。


    为了喝上好茶,每每到早春时节,李隆基就在宫里一道又一道命令发布下去,急吼吼地催促贡茶早早进献上来。


    皇帝有了要求,百姓只好辛苦些,连夜无薪加班给老板采茶制茶运茶,看到这儿大家可豁然开朗了吧,这驿道李隆基还用来给自个儿运茶呢!


    如此为己又不留‘名’的事似乎时常在李隆基身上上演。】


    -


    “啪”,一声清脆又刺耳的声音随着天幕之音一同响起,李世民又被气得摔了只茶杯。


    “这孽障之事朕如今真是一点也不想见到了。”


    李世民头疼,随即想起来了孽障之源,招来为太子教书的官员道:


    “太子近日功课如何?”


    太傅答:“太子又有进益。”


    “不够,再给太子加三成课业。”


    李世民气疯了,他在思考要不换个太子?泰儿就很不错嘛。


    -


    【此时大明湖畔有一位皇帝在闲游,不过这位皇帝这次可不是来寻人的,而是来寻好茶来了,还即兴作了诗: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大概想表达这个意思:


    前几天采茶的时候我不爱看,今天采茶我又提起兴趣来了。这茶山的路可真难走啊,没有官员给我清道很痛苦。下了雨茶就便宜了,采茶的百姓实在是辛苦哟。唉,龙凤茶团不太好喝,下回肯定不来这现采现喝了。


    乾隆帝就是这样的汉子诶。】


    -


    “九功,你说这乾隆帝…前几朝好似也没有啊,会是我大清后代子孙吗?”


    梁九功这下真是觉得后脖子很凉,他应该回答是,还是不是呢?


    【茶之一道,自古也是华夏独有之瑰宝,它是华夏文化与内涵的大成。品茶,不仅品的是味道,也是华夏百姓的一生。


    幸而我国茶道如今申遗成功,属于华夏的饮食文化会一直流传下去。】


    天幕下,老年时期的一代茶圣陆羽看着湿了眼眶,他缓缓坐了下去,对着身旁小童道:


    “有人记得便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