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低估了元妃在陛下心中的分量
作品:《白月光入宫后,冷面帝王朝思暮想》 谢凛站着没动,嗓音淡淡无波,听不出喜怒 ,只有那双黑眸深不可测。
顾太后笑着摇头,一时间有些摸不透自个儿子的心思,“哀家好多了,陛下怎的想起带着灵儿来看哀家了?”
要知道自瑶台山回宫,他也只踏足了寿安宫一次罢了。
“姑母……”灵妃晃了晃顾太后的手,“陛下挂心姑母,便带着灵儿一同来陪姑母用晚膳。”
原来是这样,顾太后点了点头,看来是她多心了。
温良妃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视线不经意的往男人身上瞟去,除去淡漠,她看不出什么来。
“太后娘娘,陛下,晚膳已经备好了。”赵嬷嬷走进来,经过谢凛时不自觉的加快了步子。
上回陛下震怒,她如今想起来胸口处还隐隐作痛,如今是万万不敢靠近了。
“母后,用膳吧。”谢凛说完,转身朝正殿走。
“天色已晚,黛儿不若也留下来一同用膳吧?”
顾太后和蔼的看向温良妃,开口道。
温良妃故作自恼,“太后娘娘,臣妾突然想起来宫里还有事,就不留下来用膳了,明日再来看您。”
扶着顾太后的灵妃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好不容易能跟陛下独处,她可不希望还有旁人在。
“也罢,你既有事,哀家也不留你了。”顾太后笑着摆了摆手。
温良妃点头,俯了俯身便离开了。
灵妃扶着顾太后起身,“姑母,灵儿扶您……”
顾太后瞥了她一眼,“可是还在怪哀家?”
“姑母多想了,灵儿没有……”
灵妃垂了垂眸子,却咬着下唇。
顾太后却是笑了,“若不是在怪哀家,又为何这般久了也没来寿安宫一回?”
“哀家都知道,但你也莫怪姑母狠心,谋害皇嗣是大罪,只是杖责已是轻的了。”
灵妃也不知是听进去了还是没听进去,低低应了一句,“是,姑母。”
顾太后发出一道轻叹,坐起身,“好了,扶哀家出去吧。”
正殿里,谢凛坐在膳桌前,拇指无意识的摩挲着指节处的玉扳指,冷硬的薄唇紧抿着,浑身散发着沉厉的气息。
连看茶的宫女都不敢轻易的上前,无措的看向康明,后者则是摆摆手,示意宫女退下。
“陛下……”康明小心翼翼的上前询问。
可刚一开口便见灵妃扶着顾太后从内殿出来了,他又退至一旁。
“姑母,您坐这儿。”
灵妃将顾太后扶至谢凛的身侧坐下后,她又绕至一旁,坐在了男人的另一侧。
顾太后扫了一眼膳桌,“陛下日日繁忙,也得顾惜着自个的身子才是。”
而后看向灵妃,“灵儿,为陛下盛一碗羹汤吧。”
“是,姑母。”
灵妃起身亲自盛了一碗,她放在男人跟前,柔柔唤道:“陛下……”
谢凛微微颔首,“有劳灵妃。”
“陛下,这些都是臣妾应该做的。”
灵妃羞涩的垂下的头,放在双膝上的手轻捏着衣摆,嘴角不禁上扬。
殊不知再过会儿,她便笑不出来了。
谢凛没理她,拿起案上的茶盏,分别给顾太后和灵妃倒了一杯茶。
见状,顾太后有些意外,而一旁的康明却是心里跟明镜似的。
“臣妾多谢陛下!”
灵妃可谓是喜不自胜,陛下何时亲自动手给嫔妃倒过茶,她定是第一人。
谢凛敛眸,神情很淡,“朕的心意,灵妃可别辜负了。”
“臣妾欢喜还来不及,又怎会辜负呢……”
说着,似是要证明自己,灵妃端起了茶盏。
可顾太后却是越觉得不对劲,蓦然间,她好似看见谢凛将什么东西放在了膳桌上。
她定睛一看,厉声制止,“别喝!”
那膳桌上的是她曾命赵嬷嬷交给红袖的小瓷瓶,终是被发现了。
可为时已经晚了,灵妃将茶喝完,神色有些不解,“怎么了姑母?”
“康明,给灵妃看茶。”谢凛却面不改色,抬手轻敲了敲案桌。
“是,陛下。”康明走上前来,拿过了灵妃手里的茶盏。
灵妃看了看谢凛,又看了看顾太后,前者神色淡淡,后者却是脸色铁青。
“住手!”顾太后冷冷的看向康明,可后者仿佛置若罔闻,倒了一杯满的。
眼看灵妃就要接过,顾太后却站起身来走向灵妃,直直将茶盏扫落在地,殿中的宫人闻声跪下。
“母后为何动怒?”谢凛看向顾太后,温声开口。
“姑母……”灵妃起身,站到了顾太后的身旁。
顾太后面含怒色,“陛下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谢凛抬眼,眸子里翻涌的厉色让顾太后不免往后一退,“朕说的话母后怕是忘了。”
“你……”顾太后两眼一闭,就这么昏了过去。
“姑母?”灵妃胳膊一沉,有些不知所措。
可把赵嬷嬷吓坏了,她着急的出声,“太后娘娘!”
一时间寿安宫慌作一团,可谢凛却离开了。
康明抬手摸了摸鼻尖,吩咐宫人去请太医,也跟着离开。
—
太后娘娘再次昏倒的消息迅速传开,寿安宫请走了不少太医前去诊治。
然而没一会儿,御书房便传出陛下的圣旨,大概意思便是太后娘娘身子抱恙,需多加调养,因此迁居行宫。
得知此消息的顾太后差点醒了又昏厥过去,她咬着牙,“陛下怎可为了一个女子如此对哀家!”
“太后娘娘切莫激动……”
赵嬷嬷上前替顾太后顺着气,生怕顾太后两眼一闭又昏了过去。
顾太后闭眼摇着头,“哀家如何能不激动,瑄王之乱哀家有生之年不愿再看见第二次。”
“奴婢看陛下如此信任云家,或许……”
赵嬷嬷在心里组织了会语言,才道:“或许云家不会同瑄王一样,不会起谋逆之心。”
顾太后抬眼睨了赵嬷嬷一眼,“云家劳苦功高哀家知道,陛下封爵封侯都可,可让云家把握着朝中四成兵权乃是万万不可!”
她觉得,如今边关已定,陛下应该下旨让云家父子回京述职,最重要的是交出云家军的兵权。
只要兵权交出来,她也不会再对元妃下手。
想当年瑄王只有六万兵马便敢直逼京城,而云家手里的云家军可是有三十万,试问哪朝帝王敢不防?
“是,奴婢明白,可如今陛下的心朝的是哪边您也瞧见了。”
赵嬷嬷开口劝道:“奴婢觉得万事还是放放吧,将您的身子养好了再说。”
顾太后重重的叹了口气,她高估了自己和陛下之间的母子情分,也低估了元妃在陛下心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