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山林里的计划
作品:《从预借箭术开始称帝》 杜黑蛇心中猛地一凛,豁然转头,死死盯住灰衣男子,“你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
那灰衣男子见杜黑蛇反应,心中已确定了七八分。
“我如何知道?馆主不必多问。你只需告诉我,那年轻人,是不是大约十八九岁年纪,身材匀称但蕴含着爆发力?”
杜黑蛇越听越是心惊,对方描述得丝毫不差!
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厉声问道:“你究竟是谁?!”
灰衣男子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阜南县,烈风武馆长老,冯坤。我来此地,只为杀一人,就是方才你口中的那个年轻人。”
“杀周晦?”
杜黑蛇瞳孔骤缩,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
阜南县烈风武馆?他略有耳闻,那是比他们柏云县三大武馆实力更强横的势力。
他们竟然也要杀周晦?而且派出一位长老亲自前来?
“为什么?”杜黑蛇下意识地问。
冯坤眼中寒光一闪:“此乃我馆内务,具体不便多言。馆主只需知道,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即可。”
他看着杜黑蛇阴晴不定的脸色,继续蛊惑。
“我看馆主方才似乎在那小子和官府手上吃了不小的亏?难道就不想报仇?”
“单凭你黑蛇武馆,或许力有未逮,但若加上我烈风武馆……结局就未可知了。”
杜黑蛇强压住激动,沉声道:“你们想怎么合作?那小子如今有县令偏袒,自身实力也已达腑养境,更背靠成阳武馆,不好对付。”
“而且年末三馆较技之前,县令严禁私斗。”
“三馆较技?”冯坤眼中精光一闪,“详细说说。”
杜黑蛇便将三馆较技的惯例以及今日周晦下战书,县令作保的事情简要说了一遍。
冯坤听完,脸上露出一抹阴狠的笑意:“擂台比武?呵呵,何必那么麻烦,给他设什么擂台。”
“既然要比,就把这‘三馆较技’的场地,给我挪到城外山林里去!”
“美其名曰考验弟子野外生存,追踪搏杀之能,岂不更显本事?”
“山林之中,地势复杂,发生什么‘意外’,再正常不过了。”
“到时候,不需要馆主你亲自出手对付他,那样太明显。”
“你只需要让你黑蛇武馆的弟子,在比试过程中,想办法将那周晦,引到我们预设的包围圈即可。”
“剩下的事……”冯坤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脸上杀机毕露。
“就交给我烈风武馆来处理。保证干净利落,任谁也查不到馆主你的头上。”
“事成之后,周晦身上的所有东西归你们,我只要确认他彻底消失。而且,我烈风武馆,欠你黑蛇武馆一个人情。”
杜黑蛇呼吸变得粗重起来。
这个计划,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
既能报仇雪恨,铲除心腹大患,又能撇清关系,甚至还能搭上烈风武馆这条线!
“好!”杜黑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重重一拳砸在掌心,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就这么办!冯长老,合作愉快!我这就去运作,必将此次较技场地改入山林!”
视角转回周晦这边。
他与王烨,张墩子离开望海楼后,王烨终于忍不住问道:“周师兄,你何时突破至腑养境了?方才竟能硬抗杜黑蛇的气势!”
张墩子也后知后觉地瞪大了眼睛,满脸崇拜。
周晦对此只是淡淡一笑,并未详细解释其中关窍,只道:“近日略有所悟,水到渠成而已。”
王烨和张墩子虽觉惊讶,但想到周晦一贯表现出来的离谱天赋,也就接受了这个说法,只是心中敬畏更甚。
三人于街口分别,周晦独自返回西城小院。
推开院门,竟见一幅颇为和谐的景象。
周惠芳正坐在院中石凳上缝补衣物,苏芷兰则在一旁安静地沏茶,两人之间虽无过多言语,气氛却也不显尴尬僵持。
见周晦回来,两女同时起身。
周惠芳迎上来接过他的外衫,柔声道:“回来了。”
苏芷兰则盈盈一礼,姿态温婉:“老爷。”
周晦点点头,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见一切平静,便也没多说什么,径直走向屋内角落那个特意布置的安静角落。
那枚蛇蛋表面的光泽已经达到极致,蛋壳上甚至出现了细密的裂纹,内部的生命波动强烈而急切。
周晦毫不犹豫,再次咬破指尖,将几滴蕴含着血沸境气血精华的鲜血滴在蛋壳裂纹处。
鲜血瞬间被吸收殆尽。
下一秒,蛋壳发出“咔嚓”一声脆响,一只湿漉漉的脑袋顶开蛋壳,钻了出来。
然而它的模样却与周晦预想的“双首阴冥蟒”截然不同。
它只有一个脑袋,通体呈一种暗沉的紫黑色,鳞片细密。
最奇特的是,在其头顶,竟生着两个微微凸起,尚未分叉的小肉角。
它的眼睛呈现出一种朦胧的淡金色,看上去颇为孱弱,气息也十分微弱,远非想象中异兽幼崽该有的凶猛模样。
“这是……”周晦微微皱眉,仔细观察。
这小蛇的模样,倒更像他前世神话传说中的蛟龙幼体,而非双头蟒。
它似乎极其虚弱,连完全挣脱蛋壳的力气都没有,只是微微喘息着。
周晦心中一动,想起那日狩猎雷兽还剩下些边角料肉块,他取出极小一块蕴含着微弱雷霆精华的肉沫,小心地递到小蛇嘴边。
那小蛇原本萎靡的精神猛地一振,淡金色的瞳孔亮起微光,竟猛地张开嘴,以与其孱弱身体不符的速度,一口将那肉沫吞下。
吞下之后,它似乎恢复了一丝力气,努力地将身体从蛋壳中完全挣脱出来,然后便盘踞在残留的蛋壳上,微微闭目,似乎在消化那一点能量。
周晦看着这奇特的小家伙,心中惊疑不定。
是因为那“星蓝草”的异变效果?
还是因为这蛇蛋本身就有不凡血脉?它绝非普通的双首阴冥蟒了。
晚饭时分,桌上菜肴比往日精致不少,显然是苏芷兰的手艺。三人围坐,气氛有些微妙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