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时间紧迫,边战边改,以战代练

作品:《朕万斤神力,你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他的人,基本上是在抓耳挠腮。


    有些想不明白。


    贾诩本身有学识,又有谋略天分。


    自然思考得最清楚,也是最明白。


    其他人就未必了。


    大部分都是武官,武力很强。


    在用脑子方面,多少就有些不太如意。


    就比如说吕布。


    吕布若是真的有脑子,也不会一再叛变,导致自己信用这么低了。


    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心情做事。


    于是。


    刘协停止说话后,室内就陷入了平静。


    吕布眉头紧锁。


    那双惯于在战场上,寻找破绽的眼睛里,充满了不解。


    冲锋陷阵。


    斩将夺旗。


    这些东西,他都毫不含糊。


    让他坐下来学习,制定方略和推演战局。


    吕布忍不住开口道:“陛下,打仗不就是看谁勇猛,看谁兵多将广吗?”


    “弄这些弯弯绕绕,岂不是束缚了手脚?”


    吕布话语中,有对未知变革的本能排斥。


    高顺则与吕布不同。


    他素来治军严谨,善于练兵。


    高顺仔细品味着刘协的话,眼中渐渐流露出深思和一丝认同。


    不过,他毕竟属于吕布的部下。


    对于吕布的话语,还是稍微进行了应和。


    “陛下,那教导士卒,赏罚分明,都能让士卒无后顾之忧。”


    “只是,参谋司若是凌驾于领兵将领之上,恐生掣肘。”


    高顺表达了对后勤和军纪改革的认可,对权力重新划分表示担忧。


    “对对对!”


    “我就是意思。”


    吕布立刻补充道。


    他就是对参谋司,有很多的疑问。


    张辽、藏霸、成廉三者。则是比较沉默。


    三人的心里,其实各有所思。


    张辽对参谋司,有不少的想法。


    藏霸则更看重“教导士卒”和“抚恤家属”。


    他出身不高,更能理解底层士卒的需求。


    心中觉得若能如此,军队凝聚力必将大增。


    两人虽未直接表态,但眼神交流间,已显露出对这套新体系的浓厚兴趣和尝试的意愿。


    成廉作为猛将,对此兴趣不大,只觉得听从命令便是。


    当然,队伍中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人。


    李肃以智谋自诩,却常被轻视。


    他在听到参谋司的职责时,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


    这简直就是他这种不擅长冲锋陷阵,却擅长出谋划策的人量身定做。


    他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权力核心的崭新路径。


    脸部激动而泛起潮红。


    看向刘协的目光充满了感激和狂热。


    周毖的心情最为复杂。


    他本是文官,也被任命为政委。


    就是那个教导司负责人。


    深入军队,教导士卒……


    这听起来像是博士祭酒的工作,却又和武官士卒联系起来了。


    他作为文官,是不是走偏了?


    而那个参谋司?


    周毖眼睛又明亮了一些。


    这好像可以让文官参与进去,从而更好地掌控武官。


    那个位置才需要文官进去吧?


    可是,现场好像就自己和贾诩一个文官。


    周毖想要说话,却又无从说起,打算再看看情况。


    张绣是最年轻的,眼中闪烁着新奇。


    他叔父张济已归顺。


    张绣心中有些疑惑,为什么叫自己过来,而不是自己叔父?


    但是。


    张绣也感觉到了是一个机会。


    若是这套体系能施展下去,自己能掌握,跟紧少年天子的步伐。


    那无疑是,未来提升地位的重要资本。


    张绣暗自握拳,决心要好好学习。


    大家思考完毕,也说了话,就看向了刘协。


    刘协则把目光看向了贾诩。


    他可是副署长。


    贾诩看着刘协看着自己,就知晓要自己表态。


    为此。


    贾诩迎上刘协的目光,认真道:“陛下之谋,深远精妙,诩拜服!”


    他顿了顿,继续道:“只是骤改军制,权力更迭,必引旧将疑虑、甚至抵触。”


    “陛下要如何安抚群臣,如何使人信服新制?”


    贾诩很有情商,先是夸了制度的优秀。


    随后,又说出来了,改制可能面临的阻力。


    室内再次安静下来。


    大家都看着刘协,想看看刘协打算如何解决。


    刘协面对疑问,脸上表情依旧平静,道:“文和所言,切中要害。”


    “时间紧迫,那就边战边改,以战代练!”


    “参谋司由高顺、张辽、张绣负责;教导司由周毖和李肃负责;督军司由藏霸、成廉负责。”


    “以吕将军为棋子,进行磨合,再扩散了出去。”


    “当然,军署就我们这些人,就一起商讨事务,只是在任务上分开行动。”


    刘协声音清朗,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此时,室内陷入了更长久的寂静。


    大家听了这么多,也差不多懂了。


    先和吕布磨合。


    在和吕布磨合后,他们就再次行动,扩展到中央军。


    再到西凉军。


    这一点点的,打破了以往主将一言决断的模式。


    吕布的脸色微变。


    他想不到,自己出头后,竟然被针对了。


    吕布想要抗议。


    但是。


    他看着刘协不容置疑的眼神,终究没有出声。


    吕布觉得大不了试试。


    要是,还不如他吕布的强悍,少年天子就会更器重自己。


    人都有习惯性。


    吕布就是被自己的强大和勇猛,被束缚住了。


    他没有感觉到,一种全新的、更强的力量在被塑造。


    刘协在没人出声后,目光威严道:“此事关乎国运,望诸卿竭诚用命,与朕共襄盛举!”


    “臣等遵旨!”


    “必竭尽全力!”


    这一次室内的所有人,都举起了双手抱拳。


    眼前是属于少年天子的小圈子。


    为此,几人眼中都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他们不知道的是。


    洛阳城内的这场小会,所议定之事,会影响深远。


    一套全新的军事体系的雏形,就在城内一隅悄然诞生。


    以后。


    有一个叫“大汉皇家军事学院”的军校雏形,就从此诞生。


    贾诩在刘协说完后,却是意识到了另外一个关键。


    那就是。


    天子刘协压根没有说到,支撑军伍的粮草、军械、甲胄、饷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些东西是大军的命脉。


    贾诩虽然想到了这一点,却没有怎么开口。


    他意识到了。


    刘协都能想到前面的军制,不可能想不到这些。


    肯定是另外有安排。


    其实。


    贾诩还真的猜对了。


    贾诩自然不会把后勤,完完全全地交给军伍。


    那就失去了制衡。


    所以,军需最后会归纳到文臣。


    ……


    与此同时。


    在刘协开小会的时候,一些文臣也行动了起来。


    他们想方设法开始联络城外的诸侯,和袁绍等人交流信。


    又积极了解城防。


    他们试图说服某些士卒,从而打开一个口子。


    城内城外。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了一场无声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