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巴黎的天空

作品:《重生八零:听取心声,铸我大国重器!

    不知飞行了多久。


    当机身轻微的颠簸将李向东从浅浅的假寐中唤醒时,舷窗之外,已不再是单调的墨色。


    天际线的尽头,正晕开一抹清冷的鱼肚白。


    巨大的运输机正穿过厚厚的云层,下方,一片被晨曦初步勾勒出轮廓的,陌生的土地,正缓缓映入眼帘。


    那片土地上,灯火织成的网络,比国内任何一座城市都要密集,都要璀璨。


    巴黎。


    到了。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戴高乐机场一条专用的跑道上。


    当舱门开启,一股夹杂着湿润青草气息的,属于异国他乡的清晨空气,涌了进来。


    郑建国第一个走下舷梯,他的风衣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身姿挺拔如松。


    罗沛霖总工紧随其后,他扶了扶眼镜,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闻名世界的航空港。


    李向东、苏晴、陈岩,以及代表团的其他几位年轻工程师,依次走下。


    脚踏实地的瞬间,所有人都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已经站在了战场之上。


    前来迎接的,是一位穿着深蓝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法国外交部官员。


    他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恰到好处地伸出手。


    “欢迎来到巴黎,郑先生。”


    他的英语,带着一股优雅的巴黎口音。


    “一路辛苦了。”


    郑建国与他握了握手,神情平静。


    “谢谢。”


    那位官员的笑容无可挑剔,但他的眼神,却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礼貌,却带着无法穿透的疏离感。


    他只是与郑建国和罗沛霖总工简单寒暄了两句,便侧过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车已经备好了,请随我来。”


    停在不远处的是一辆大巴车。


    车身擦洗得很干净,但从那略显陈旧的车型和轮胎的磨损程度上,可以看出它的年纪并不小。


    这与戴高乐机场那充满未来感的宏伟建筑,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不和谐的对比。


    代表团的成员们没有说什么,沉默地提着自己的行李,依次登上了大巴车。


    车门缓缓关闭。


    将外界的晨光与喧嚣,隔绝开来。


    大巴车启动,平稳地驶离机场,汇入了通往市区的车流。


    清晨的巴黎,正从沉睡中苏醒。


    塞纳河的波光在晨曦中闪烁,古老的建筑群在街道两旁静默矗立,一切都如同明信片上的风景,精致而典雅。


    但很快,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公路两旁接连出现的巨幅广告牌,牢牢吸引。


    第一幅广告牌。


    一架线条流畅优美的波音747客机,正从云层中探出巨大的机头,画面下方是一行醒目的标语。


    “我们定义天空。”


    第二幅广告牌。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侦察卫星,正悬浮在深邃的宇宙背景中,冰冷的镜头仿佛正俯瞰着整个地球。


    “你看不到的角落,我们在守护。”


    第三幅广告牌。


    通用电气那台堪称工业艺术品的航空发动机,被放大成占据了整个画面的核心,每一片涡轮叶片都闪烁着金属的冷光。


    “心脏的律动,决定了你能飞多高。”


    一幅。


    又一幅。


    这些来自西方顶级航空航天巨头的广告,像一场无声的阅兵。


    它们没有喧嚣的口号,却用最直接,最震撼的视觉语言,一遍又一遍地,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宣示着它们在这片领域,无可撼动的技术霸权。


    车厢内的空气,一点点变得凝重。


    几个年轻的工程师,呼吸不自觉地急促了些许。


    他们原本因为“北斗”上天而鼓胀起来的信心与骄傲,在这场不动声色的视觉轰炸下,被一点点地挤压,变得有些单薄。


    那是一种巨大的,令人喘不过气的差距。


    苏晴的视线紧紧盯着窗外,她那双漂亮的眼睛里,没有沮丧,反而燃起了一簇更加明亮的,属于科研人员的,好胜的火焰。


    李向东靠在椅背上,他没有去看那些广告牌。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车内,看着身旁每一个同伴脸上的神情变化。


    他能听到。


    听到身边那些年轻心脏里,传来的种种声音。


    有被震撼后的失落。


    有不甘的低语。


    还有被激起的,愤怒的咆哮。


    就在这时。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安静的车厢内响起。


    “都挺直腰杆。”


    郑建国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他扶着前排的椅背,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个人。


    他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慷慨激昂的鼓动。


    他只是用一种陈述事实的语气,缓缓说道。


    “记住,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代表着身后的中国。”


    “他们可以不尊重我们。”


    “但我们,必须尊重自己。”


    这句话,像一根定海神针,瞬间插进了众人有些动摇的心里。


    那些因为巨大差距而产生的些许不安与拘谨,迅速褪去。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


    是啊。


    我们可以落后,但我们不能自卑。


    我们可以被轻视,但我们不能自我矮化。


    大巴车缓缓减速,最终,停在了一家酒店的门口。


    酒店的门头挂着四颗星星,看起来干净整洁,却也仅此而已。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到了。”


    法国官员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是那副无可挑剔的职业化口吻。


    车门打开。


    代表团的成员们开始依次下车。


    李向东最后一个走下车,他刚一站稳,眼角的余光,就被马路对面的景象,刺了一下。


    就在他们这家四星级酒店的正对面。


    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气派非凡的五星级酒店。


    酒店门口铺着长长的红毯,戴着白手套的门童正殷勤地拉开车门。


    一排崭新的黑色奔驰轿车,正依次停下。


    一群身材高大,谈笑风生的美国人,正从车上走下来。


    他们是美国代表团的成员。


    而在酒店门口迎接他们的,是几位胸前挂着航展主办方高级别证件的白人高管。


    他们热情地拥抱着,拍打着彼此的后背,发出爽朗的大笑,亲密得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


    这边的街角,是沉默的华夏代表团,和一辆陈旧的大巴。


    对面的街角,是喧闹的美国代表团,和一排锃亮的奔驰。


    这番精心安排的,无声的羞辱,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每一个华夏代表团成员的脸上。


    空气,瞬间降至冰点。


    一位年轻工程师的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欺人太甚!”


    他低声怒骂,下意识地就想朝前迈出一步,似乎要去理论什么。


    “站住。”


    一个低沉却极具分量的声音,制止了他。


    是郑建国。


    他没有回头,甚至没有去看这位年轻工程师,目光依然平静地注视着街对面的奢华与喧闹。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他们想看到的,就是我们现在这副样子。愤怒,失态,像个被踩了尾巴就跳起来的毛头小子。”


    他的语气里没有丝毫波澜,像是在解说一道与自己无关的题目。


    “记住,我们的战场,不在酒店门口的台阶上,不在别人的轻视里。我们的战场,在航展的展台上,在谈判桌上,在我们亲手做出来的产品里。”


    郑建国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年轻的面庞。


    “把这口带着羞辱的气,都给我咽下去。”


    他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然后,把它变成我们的燃料。”


    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第一个转过身,提起自己的行李箱,迈步走向了那家四星级酒店的大门。


    他的背影,如同一杆标枪,笔直,坚定。


    被点燃的怒火,在郑建国这番话语中,迅速凝固,沉淀,转化成了某种更坚硬,更沉重的东西。


    年轻工程师松开了紧握的拳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中的憋闷与屈辱仿佛被压进了更深的地方。


    罗沛霖总工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也没说,只是眼神中充满了鼓励与理解。


    苏晴看了一眼街对面,又收回目光,眼神中的火焰燃烧得更加冷静,也更加炽烈。


    李向东拎起箱子,跟上了郑建国的脚步。


    没有人再多说一句话。


    代表团的成员们,沉默而有序地,提着自己的行囊,一个接一个,走进了酒店。


    那位法国官员站在一旁,看着这群东方人没有如他预料中那般或愤怒或沮丧,而是以一种近乎刻板的纪律性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他的眼底,飞快地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沉重的玻璃旋转门,缓缓转动,将街对面的喧嚣与浮华,将那刺眼的羞辱,彻底隔绝在外。


    战场,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