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站到最亮的聚光灯下
作品:《重生八零:听取心声,铸我大国重器!》 车队在巴黎郊外一处僻静的林荫道深处停下。
眼前是一栋古典风格的石砌别墅,被高大的院墙和茂密的树木层层包裹,与外界彻底隔绝。
这里是华夏大使馆名下的一处秘密资产。
车门打开。
迎接代表团的,不是酒店侍者彬彬有礼的微笑,而是十几名荷枪实弹,面容冷峻的使馆安保人员。
他们分列两行,黑色的作战服在夜色中,像一尊尊沉默的铁塔,散发着冰冷的,令人心安的气息。
从别墅大门到主楼入口,短短五十米,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空气中,再没有硝烟与死亡的味道,只有一种被绝对武力所守护的,压抑的安全感。
年轻的工程师们默默地走下车,他们看着眼前这阵仗,心中那劫后余生的后怕,才真正地,沉淀下来。
别墅内部灯火通明,却安静得可怕。
没有人说话。
只有脚步声,和偶尔响起的,安保人员通过无线电低声汇报情况的杂音。
这种寂静,比任何喧嚣,都更让人感到沉重。
……
第二天清晨。
航展照常进行。
别墅餐厅里,所有人都围坐在长桌旁,气氛凝重。
电视上,法国早间新闻正在播报,主持人用夸张的语调,将昨天的技术反击战,渲染成了一场富有戏剧性的东方奇迹。
但每一个亲历了昨夜惊魂的人都明白,那奇迹的背后,是何等血腥的代价。
一名代表团的干部犹豫着开口。
“郑团长,今天……我们还去吗?”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去?
再去那个龙潭虎穴?
昨夜那黑洞洞的枪口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像一道无法磨灭的烙印,刻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郑建国身上。
郑建国放下了手中的报纸,那上面,头版头条正是“龙眼一号”那条完美的地平线。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了起来。
他环视着一张张带着倦意与不安的年轻脸庞。
“我理解你们的恐惧。”
他的声音很平静。
“但是,我问你们一个问题。”
“敌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他们怕了。”
王浩下意识地回答,重复着郑建国昨晚的话。
“对,他们怕了。”
郑建国点头,目光陡然变得锐利。
“他们怕的,是我们的技术。他们更怕的,是我们这些掌握了技术的人!”
“他们用尽手段,就是想让我们怕,想让我们躲起来,想让我们像一群受了惊的兔子,灰溜溜地滚回自己的洞里去!”
“如果我们今天真的不去了,那意味着什么?”
郑建国一字一顿,声音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那意味着,他们成功了!”
“意味着,我们向他们低头了!”
“意味着,全世界都会看到,华夏人,被一颗子弹,一罐毒气,就吓破了胆!”
餐厅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年轻的工程师,都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胸膛剧烈地起伏。
屈辱!
不甘!
还有被瞬间点燃的,滔天的怒火!
“所以,我们不仅要去。”
郑建国向前一步,整个人的气势,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我们还要全员出席!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踏出这扇门,就是用行动告诉他们,告诉全世界!”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炸雷!
“华夏人,吓不倒!”
“他们想让我们躲起来,我们偏要站到最亮的聚光灯下面去!”
……
上午九点。
勒布尔歇机场。
由四辆防弹轿车和前后八辆警用摩托组成的特殊车队,在无数道复杂的视线中,缓缓停在了主展馆的入口处。
车门打开。
几乎是在郑建国踏出车门的瞬间。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数以百计的闪光灯,如同瞬间引爆的白色雷暴,疯狂地炸响!
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群,一拥而上,瞬间形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人墙。
无数的话筒和录音笔,像一杆杆黑色的长枪,拼命地向前递送。
“郑先生!请问昨晚的袭击事件是否属实?”
“华夏代表团是否会因此退出本次航展?”
“您对袭击者的身份有何猜测?”
尖锐的问题,裹挟着刺眼的闪光,劈头盖脸地砸来。
郑建国没有回答。
他只是站在那里,挺直了腰杆。
罗沛霖总工,苏晴,李向东……代表团的所有成员,依次从车上走下。
他们没有一个人开口。
也没有一个人,因为那片疯狂的闪光灯而眨一下眼睛。
他们只是默默地,站到了郑建国的身后,汇成了一道沉默的,却坚不可摧的堤坝。
在法国警方艰难地开辟出一条通路后。
郑建国迈开了脚步。
他昂着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目光直视前方,就那么一步一步地,迎着那片足以将人吞噬的媒体风暴,走了进去。
罗沛霖总工跟在他的身后,白发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那张儒雅的脸上,写满了属于学者的傲骨。
苏晴和李向东并肩而行,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畏惧与退缩。
他们身后的王浩等人,也学着领队的样子,把胸膛挺得笔直。
这一刻,他们不是一群侥幸生还的受害者。
他们是一支刚刚打赢了一场血战,正在踏入凯旋门的,骄傲的军队。
……
展馆内。
华夏代表团那个原本位于角落的展台,此刻已经彻底变成了全场的焦点。
里三层,外三层,被无数的同行和潜在客户围得水泄不通。
当代表团穿过人群,走进展台时。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了过来。
那目光里,再没有了之前的轻视与讥讽。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敬佩,好奇,与发自内心的同情的复杂情绪。
罗沛霖总工没有理会周围的目光。
他径直走到台前,拿起了话筒。
苏晴跟在他的身边,打开了投影。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罗总工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了整个角落。
“昨天,我们对‘龙眼一号’的抗干扰性能,做了一次初步的展示。今天,我们将为大家深入解析其内部的冗余保护设计,与全新的能量引导架构……”
他绝口不提昨夜的袭击。
仿佛那场生死惊魂,从未发生过。
他和苏晴,只是像两个最纯粹的学者,心无旁骛地,向全世界剖析着他们引以为傲的技术结晶。
这种超然的风骨,这种对科学与技术的绝对专注,赢得了一片肃然的寂静。
所有正直的同行,都为之动容。
就在这时。
人群外,一支代表团主动走了过来。
为首的,正是昨天第一个站出来祝贺的,那位来自巴基斯坦的老者。
他的身后,还跟着巴西,埃及,尼日利亚等好几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团。
他们没有打扰正在进行的讲解。
只是默默地,走到了郑建国的身边。
“郑先生。”
巴西宇航局的负责人,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紧紧握住了郑建国的手。
他的眼神里,满是真诚的敬意。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华夏技术的先进。”
“我们更看到的,是面对强权与霸凌时,那份宁死不屈的脊梁!”
“我们,愿意与这样的伙伴合作!”
说完,他从助手手中,接过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
“这是我们草拟的一份,关于‘龙眼一号’的采购意向书。”
“我们希望,能成为你们的第一个客户!”
轰!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在人群中引爆!
在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这个全世界最顶级的舞台上,获得一份正式的采购意向书!
这是华夏尖端航天元器件,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王浩等几个年轻的工程师,再也抑制不住。
他们猛地转过身,背对着人群,肩膀剧烈地耸动着。
滚烫的,喜悦的泪水,无声地,奔涌而出。
郑建国看着手中的意向书,那双坚毅的眼睛里,也泛起了一层罕见的水光。
他伸出手,与巴西代表,重重地握在了一起。
“咔嚓!”
这一次的闪光灯,不再是审判。
而是加冕。
……
与此同时。
塞纳河畔的古典豪宅内。
巨大的液晶电视上,正定格在郑建国与巴西代表握手的那一幕。
那个金发男人,静静地站在屏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