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区区一伙乡野村夫

作品:《上山为匪:开局捡漏六房压寨夫人

    独眼龙那只独眼中凶光闪烁,死死盯着罗汝才。


    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哪怕一丝心虚。


    可他失望了。


    罗汝才的眼神,冷硬如铁,坦荡得仿佛革里眼的死,真就是一桩可歌可泣的义举。


    “怎么?”罗汝才的声音沉了下来。


    “莫非你们想违抗革里眼兄弟的遗愿不成?”


    他向前踏出一步,身上铁甲哗啦作响,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


    “安平乡的钱粮女子,唾手可得!本帅给你们这个为自家大帅报仇、为自家兄弟发财的机会!你们是要还是不要!”


    独眼龙身后的悍匪们,呼吸瞬间变得粗重。


    他们是匪,不是兵。


    忠义固然有,但更多的是为了钱粮女人卖命!


    “报仇!”


    “发财!”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气氛瞬间被点燃。


    独眼龙看着手下们眼中冒出的贪婪绿光,心中最后一丝怀疑也被现实的利益冲垮。


    他深吸一口气,那只独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还是单膝跪地,将头颅重重垂下。


    “末将……遵帅爷令!”


    ……


    与此同时,数百里外的潼关。


    与新安县左近的混乱不同。


    这里三万官军精锐云集于此,营帐连绵数十里,旌旗如林,刀枪如雪。


    更有数万乡勇被裹挟而来,对外号称十万大军。


    声势之浩大,足以让任何流寇望风而逃。


    大营中心,两面巨大的帅旗迎风招展,一面书贺,一面书汪。


    自贺人龙大破闯塌天罗汝才之后,这支曾经让官军头疼不已的流寇主力便元气大伤,龟缩一隅。


    按理说,此刻正是乘胜追击、一举荡平的绝佳时机。


    然而,整个陕西的官兵,都诡异地按兵不动,尽数屯于这潼关之下。


    “吁——”


    赵宇勒住缰绳,风尘仆仆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他身后,十几名同样装束的骑兵沉默地停下。


    每个人的盔甲上都带着远途跋涉的尘土与干涸的血渍。


    他们穿过那一道道盘查森严的营门,径直朝着潼关府邸而去。


    刚一踏入府邸庭院,一股奢华与武备交织的矛盾气息便扑面而来。


    院中,竟如货物般堆放着小山似的精良宝甲!


    鱼鳞甲、锁子甲、步人甲……


    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而昂贵的金属光泽。


    每一件都足以让寻常士兵眼红。


    赵宇的目光扫过这些宝甲,眼神微微一凝。


    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另一幅画面。


    那个黑甲玄马的男人,以及他身后那二十名虽装备杂乱,却煞气冲天的骑兵。


    若是这批宝甲能穿在他们身上……


    赵宇的心头猛地一跳,随即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惋惜。


    宝甲蒙尘,明珠暗投。


    这些足以武装出一支精锐之师的甲胄,此刻却只在这里静静地堆放着。


    “赵将军!你可算回来了!”


    一个急切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一名将领快步从内堂迎出,脸上满是焦灼。


    不等赵宇下马,便劈头盖脸地发问。


    “开封府那边到底如何了?可是那李闯贼,又领着几十万人把开封给围了?”


    李自成,二围开封!


    赵宇翻身下马,将缰绳丢给亲兵,眉头紧锁。


    “不止几十万。”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李闯麾下,能战的老兵已有十万之数,裹挟的流民乱匪,号称百万!”


    “百万……”


    那问话的将领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


    赵宇看着他那副惶恐的模样,心中闪过一丝鄙夷。


    坐拥三万精兵,听闻敌军势大便已吓破了胆。


    如此将领,如何能战?


    他不再理会此人,径直向府邸正堂走去。


    府中仆役丫鬟来来往往,却无一人身着甲胄,与外面那肃杀的军营恍如两个世界。


    一名须发微白的老管家正立在堂前。


    一双眼睛看似浑浊,却在赵宇踏上台阶的瞬间,精光一闪,上下打量起来。


    赵宇面无表情,从怀中摸出一小锭银子,不着痕迹地塞了过去。


    老管家脸上立刻堆起了菊花般的褶子,嘴上客气着。


    “哎哟,赵将军这是何意,太客气了,太客气了……”


    手却像抹了油一般,顺滑地将银子收入袖中。


    他压低了声音,朝旁边那名惶恐的将领努了努嘴。


    “外面那位,可是等了将军足足两天了。”


    赵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


    老管家心领神会,不再多言,躬身推开了身后的房门。


    “吱呀——”


    门内,一名身材魁梧的壮汉,正端坐于主位。


    他身着一副精工打造的鱼鳞宝甲,即便是在室内,那股百战悍将的凶悍之气也未曾收敛分毫。


    正是总兵,贺人龙。


    赵宇眼神一凛,快步入内,抱拳躬身。


    “末将赵宇,拜见贺总兵,汪抚台!”


    贺人龙并未立刻开口,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身侧。


    那里,坐着一位身穿正三品绯红官袍的中年文官。


    面带忧色,正是陕西巡抚,汪乔年。


    汪乔年抬起眼皮,看着风尘仆仆的赵宇,长叹一声,满面愁容。


    “陛下圣旨已下,命我等尽起关中之兵,驰援开封,与闯贼决一死战。”


    贺人龙闻言,脸上那横肉抖了抖,竟是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语气里满是浑不在意。


    “抚台大人何必忧心?不若广召乡勇,凑足十万之数,拉出关去,与那闯贼打上几仗。”


    “乡勇嘛,死多少都不心疼。等死绝了,咱们也好向朝廷交差,只说力战不敌便是。”


    这番话,他说得轻描淡写。


    汪乔年眉头皱得更深了,连连摇头。


    “不妥,大大的不妥!那些乡勇,哄骗着守城尚可,一旦出了潼关,怕是当场便要一哄而散!”


    “指望他们去开封府与闯贼百万大军死战?无异于痴人说梦!”


    言语间,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从案上拿起一份战报,看向赵宇。


    “对了,安平乡那边送来的战报,说是有一支乡勇,斩杀了流寇悍将革里眼?可有此事?”


    提及此事,贺人龙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却又立刻换上了一副恭维的嘴脸,对着汪乔年拱了拱手。


    “抚台大人洪福齐天啊!区区一伙乡野村夫,能斩了革里眼那厮,定是出门踩了狗屎,撞上了天大的运气!”


    “这等功劳,可都是托了抚台大人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