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陈家祖训
作品:《侯门嫡女重生后,姐妹换亲杀疯了》 庄雨眠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那段被尘封在家族秘卷中的往事:
陈家祖上,并非纯粹的商贾。
前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陈氏先祖陈墨轩,乃是前朝最后一位状元郎。
官至吏部侍郎,位高权重,满腹经纶,心怀匡扶社稷之志。
他见前朝气数已尽,民不聊生,遂倾尽家财,暗中资助了一位他看好的义军首领。
也就是后来大宴朝的开国太祖宇文烈。
先祖陈墨轩凭借其朝中人脉与智慧,为太祖提供了大量关键情报。
甚至策反了数位守城将领,为太祖入主京城立下了汗马功劳。
太祖登基后,感念其功,欲封其为开国公爵,并委以宰辅重任。
然而,陈墨轩亲眼目睹了前朝是如何在党争倾轧、权臣擅权中走向灭亡的。
他深知自己一介文臣,根基浅薄,骤然登临权力顶峰,看似风光无限,实则烈火烹油,凶险万分。
他更明白,权力斗争如巨兽之口,一旦卷入,不仅自身难保,更会累及整个家族。
彼时,朝中新贵与旧勋矛盾重重,各方势力虎视眈眈。
先祖拒绝了公爵之位和宰辅之职。
他只向太祖求了两样:
其一,太祖亲笔御书‘忠义传家’匾额一块,悬挂于陈氏宗祠,以为家族护身符。
其二,太祖特许陈家子弟世代不经科举、不入仕途,专心经营,以商贾之身,为大宴经济民生效力。
太祖感其清醒与赤诚,欣然应允。
并下了一道密旨,非谋逆大罪,不得轻易查抄陈氏产业,以保其商路通畅。
先祖临终前,召集全族,立下铁律:
凡陈氏子孙,永世不得科举入仕,不得为官为吏!
当以商贾之身,守忠义之心,行济世之举。
非国运倾颓、万民倒悬之际,不得以家族之力涉足朝堂之争!
违者,逐出宗族,生死勿论!
正是他看清了权力游戏的残酷本质,用主动退避三舍,换取了家族的长久存续。
陈家能绵延至今,富可敌国而未被皇权彻底吞噬,靠的就是这份清醒的‘不争’和太祖留下的那道无形的庇护。
天色渐晚,屋里内陷入一片沉寂。
只有烛火跳跃,映照着三人肃穆的面容。
闻星洛心中震动,她前世虽知陈家富甲天下,却不知这富贵的背后,竟藏着如此深远的智慧和历史。
庄雨眠抿了一口茶,幽幽道:
“阿洛,正因如此,我才会如此犹豫。一旦卷入夺嫡,便是将全族的身家性命都押了上去。”
陈正希接口道:“是呀,若是赢了,固然是泼天富贵;输了,便是万劫不复!陈家三百年的基业,数千族人的性命,皆系于此。”
闻星洛迎上陈正希和庄雨眠忧虑而沉重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
“表兄,舅母,我明白你们的顾虑,也深知祖训的分量。但,今时不同往日。先祖立下‘不争’之约,是在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太祖雄才大略且对陈家心怀感激之时。”
“那时‘不争’是保全之道,而如今,”她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如剑。
“大宴表面繁华,内里却已滋生蛀虫。太子无德,外戚贪婪,结党营私...若让此人登基,以他那狭隘心性、刻薄寡恩的做派,岂能容得下富可敌国又‘不听话’的陈家?”
“今日长公主府能因私怨动用户部权力查抄我的铺子,他日太子登基,一道旨意,便可寻个由头将陈家连根拔起!所谓的太祖密旨,在绝对的皇权面前,又能护住多少?”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先祖的‘不争’,在太平盛世是护身符,但在即将到来的乱局之中,在豺狼当道的储君眼中,便是待宰的羔羊!”
“不争不等于‘不防’,更不等于坐以待毙!”
陈正希母亲静静听着,闻星洛知道他们听进心里去了,便继续说。
“陈家此时若押注三皇子,看似冒险,实则是以攻代守!是将财富转化为未来新朝话语权的投资!”
“表妹若为正妃,将来便是皇后,陈家便是后族。这不仅能保家族在新朝的地位,更能将真正踏入顶级权贵之列,实现先祖未能完成却深藏心底的‘济世’宏愿!”
“舅母,表兄,你们觉得太子若登基,这大宴的国运是会更昌隆?还是会倾颓?万民是会更安乐,还是会……倒悬?”
“如今是皇帝主动抛出橄榄枝,陈家顺应天命,搏一个前程,还是被动等待屠刀落下?”
她的话,字字如锤,敲在陈正希和庄雨眠的心上。
庄雨眠沉默了许久,眼中光芒变幻不定。
她看向自己的儿子:“正希,你怎么看?”
陈正希的眼神已从最初的震惊、忧虑,逐渐变得深邃而锐利。
他缓缓道:“阿洛所言,振聋发聩。儿子见过太子……确实非明君之相。且皇帝有意与我们联姻,此事,先禀报父亲和祖父吧。”
“嗯,好。”
儿子已经能独当一面,庄雨眠尊重他的意见。
陈正希看向闻星洛,语气郑重。
“阿洛,我会动用一切力量,暗中详查太子与三皇子两派的所有动向,验证你提供的信息。”
闻星洛点头,“好,我会与陈家共进退。”
庄雨眠将画像递给陈正希,“速速传回家中,阿锦若是有意,便进京过年,寻机会见上三皇子一面。”
“好,母亲,儿子让人快马回去,给父亲和祖父带口信。”
陈正希办事是稳妥的,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不会落到纸上。
闻星洛低头饮茶,而后才问起乳娘华嬷嬷的事。
庄雨眠有些愧疚,“阿洛,本该带华嬷嬷入京的,但她的儿媳妇刚生孩子,需要她照料,估摸着你出嫁时才能抵京。”
“好,只要知道她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用了晚膳,闻星洛告辞回府。
刚出大门,便见一个高大的身影立于路旁,竟是宋辞安。
“阿洛!”
他声音有些沙哑,满目担忧。
“辞安?你怎么在这里?”闻星洛有些讶异,随即朝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