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荣归故里

作品:《侯门嫡女重生后,姐妹换亲杀疯了

    互相行礼后,他将木匣恭敬奉上,“老夫人,晚辈已征得父亲首肯,这是岭南三十万大军的兵符,托宋将军转交皇上。"


    宋家人瞳孔骤缩。


    那玄铁打造的虎符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这是岭南王府握了百年了权力。


    宋辞安颤声问:"世子确定?"


    "确定,这是我对辞欢姑娘的诚意。"赵世子声音同样发颤,"从此岭南军归朝廷直辖,赵家只留府兵三百。"


    满座寂然。


    宋辞欢感动得泪流满面。


    闻星洛看见丈夫握剑的手微微发抖,岭南王拥兵自重,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宋辞安此行的目的之一正是兵权。


    如今这兵权,竟成了求娶宋辞欢的聘礼,说来,也挺难以置信的。


    宋老太太也感动得老泪纵横:"世子,你父王不可能自愿交出兵权的,你...是不是做出了牺牲让步?"


    赵世子苦笑,"父王中风未愈,再难理事了。他只能听我的,而我的决定是一条明路。"


    宋辞安突然大步上前,双手接过了兵符,肃穆道:“世子有远见,如此,我就替你转交给陛下。”


    “好,多谢宋将军,匣子里还有一份请求皇上赐婚的折子,请一并带给皇上。”


    宋辞安微微一怔,随即郑重点头。


    对方为了他妹妹放弃了兵权,自家也该有诚意的。


    他同意了宋辞欢留在岭南,并留下了影七保护她。


    翌日,正月十八,是宋家启程返京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宋家宅院前,已挤满了人。


    老太太拄着拐杖,一遍遍抚摸着门廊的柱子,看着满园的花草,满目不舍。


    "祖母,该上车了。"闻星洛轻声提醒。


    老太太抹了抹眼角:"这三角梅还是老身亲手种的呢,一年之间,已经长这么茂盛了..."


    宋辞安站在身后,冷硬的面容此刻也染上了离愁。


    去年从京城出发,他内心只有暂别的少许伤感,如今离开仅住一年的院子,倒是有了离愁。


    "大哥!"宋辞雪抱着个包袱跑来,"我把晒干的木棉花都装好了,京城没有这个..."


    送辞韬背着自己的书袋,依然沉默寡言,上扬的唇角却出卖了他的心情。


    相熟的村民们纷纷送上礼物。


    林大娘赠的篮子里装着晒干的花生、红豆、绿豆等等。


    有人赠送的是些干草药。


    还有人送了干木耳、干虾米、咸鱼干等等。


    村道上,也站满了人。


    黎大夫捧着个陶罐挤到宋辞安前面:"将军,这是自家酿的荔枝酒,路上祛寒!"


    "使不得..."宋辞安刚要推辞,闻星洛已经接过,从袖中取出个荷包:"张叔,这是治疗风湿的方子,您收好。"


    王婶子提着篮鸡蛋,李铁匠捧着新打的马镫,连平日最抠门的周婆子都塞来两双千层底布鞋。


    本该坐人的马车被他们塞得满满当当。


    "宋娘子!"卖豆腐的刘嫂突然跪下,"要不是您教我们种番茄,我家小子早饿死了..."


    闻星洛慌忙去扶,却被更多村民围住。


    这个说多亏宋家修了水渠,那个道全仗将军剿了山匪。


    七嘴八舌间,不知谁先哭出了声,顿时引得一片抽噎。


    林家院门前,梅氏正拽着女儿的包袱:"再检查检查,银票缝在里衣没有?"


    "缝了三处呢。"林招娣无奈地笑,转头看向沉默的祖父:"阿爷,保重..."


    林村长突然将旱烟杆往腰后一别,塞给她一个荷包:"拿着。到了京城...别忘了写信回来。"


    林招娣刚要推拒,却见祖父已经转身去送别宋家人,佝偻的背影微微发抖。


    出村足足用了半个时辰....


    车队上了官道,缓缓启程,宋辞安回头望去,晨雾中的小村庄渐渐模糊,唯有那些挥手送别的村民依然清晰可见。


    恍惚间,他仿佛又看见初来那日,瘦骨嶙峋的村民们躲在树后,用警惕的目光打量着这群流放犯。


    自己来此一趟,改变了村里的日子,深感自豪。


    宋辞欢与赵世子骑马相送十里路,终于是勒住了缰绳,互道珍重。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归途的心情是雀跃的,全程快马拉扯,一个月便抵达了京城。


    宋辞安特意选了城门落锁前的时辰,低调归家。


    今日恰逢春分。


    宋家的朱漆大门在月光下泛着崭新的光泽,门楣上‘龙啸将军府’五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这..."宋辞安勒住缰绳,眉头微蹙。


    府门前整齐列队的仆役、廊下悬挂的琉璃宫灯,甚至连庭院中那株百年海棠的位置,都与去前被抄家时一模一样。


    明显是被修缮一新,还将当时遣散的仆人尽数寻了回来。


    闻星洛扶着老太太下车,轻声道:"陛下倒是用心。"


    老太太眼角有晶莹泪珠滑落,感慨道:“我这把老骨头,总算是回到故土,回到家里了!”


    宋家人都很感慨,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正厅,发现所有家具都换了新的,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林招娣抱着包袱跟在后面,被眼前的雕梁画栋震得说不出话。


    闻星洛与三婶商量道:“把僻静些的香梅苑收拾出来给林招娣住吧,她喜欢画图纸,给她备一张大案。"


    宋三婶笑着应和,“自然是好,林姑娘,先喝杯茶,我马上安排。”


    林招娣腼腆道谢,宋辞韬却冷哼了一声。


    这个村姑跟着进京就算了,竟然住家里来,还给安排那么大那么好的一个院子。


    梅香苑从前是二房的女儿宋辞梅住的...


    林招娣没有忽略他不满的目光,反而朝他挑了挑眉,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不过是个臭乳未干的小子,逗一逗也挺有意思。


    闻星洛又让福伯领莫三问住到前院,借住在从前二房宋辞修住的院子。


    丫环奉茶上来后,宋老太太说了一番话,叮嘱众人回京后要低调做人,勿要好大喜功之类的,众人便各自回自己的院子去收拾带回来的行装。


    闻星洛嘱咐采葑亲自送林招娣去香梅苑。


    林招娣去到梅香苑时也惊呆了,一个院落竟然比她老家的整座宅院都大。


    推开月洞门,先是一道粉油影壁,壁上以螺钿嵌出岁寒三友;绕过影壁,眼前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