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三句警言,震惊使者

作品:《大明:我靠摸尸杀人,缔造东方日不落

    一个时辰之后。


    在朱高煦的引领下,郑和来到了一处极为幽静的别院。


    此院面积不大,却遍植青竹,显得清幽雅致。


    “郑公公,我师父正在那边的竹亭中静坐,您切不可靠近,更不可出声惊扰。”


    “否则惹恼了他老人家,我也难以承担责任。”朱高煦指着百步之外的一座小亭,压低声音,神情极为严肃。


    郑和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在竹林的掩映之间,一座简朴的石亭中,果然端坐着一个身影。


    那人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灰色道袍,背对着他们,满头银发用一根木簪随意束起,正盘膝而坐,一动不动,仿佛与周围的竹林融为一体。


    虽然只是一个背影,却透着一股超然物外、与天地同尘的绝世风范。


    郑和心中为之一凛,他也是有识人之明的人,仅从这气度,便知此人绝非寻常之辈。


    就在此时,朱高煦恭恭敬敬地朝着那个背影,隔着遥远的距离,行了一个大礼。


    “弟子朱高煦,拜见师父。”


    亭中的身影,既没有回头,也没有动弹。


    许久,一道苍老而又缥缈的声音,仿佛从九天之外传来,清晰地响在两人耳边:“痴儿,你又来了。”


    “为师说过,尘缘俗事,莫要再来烦扰我。”


    这声音,出自朱岩找来的一位落魄老秀才。


    他按照朱岩的嘱咐,将内力运于喉间,发出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空灵感。


    朱高煦再次躬身道:“师父,弟子不敢打扰您清修,只是我父王派了使者前来,想见您一面。”


    “不见。”那声音没有丝毫犹豫,带着一丝不耐烦。


    “你父子之事,与我何干?我指点你,乃是偿还你前世一段因果,如今因果已了,你休要再来纠缠。”


    听到“前世因果”四字,郑和的心脏猛地跳动了一下。


    这等说辞,正是那些世外高人的行事风格!


    朱高煦脸上露出焦急之色:“师父,弟子不敢,只是我父王如今正值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


    “弟子担忧父王安危,恳请师父看在弟子的薄面上,再给予一二指点,弟子感激不尽!”


    亭中人沉默了。


    良久,一声悠悠的叹息传来:“也罢,看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你附耳过来。”


    朱高煦连忙小跑过去,在亭子外再次跪下,做出侧耳倾听的模样。


    当然,老者什么都不会说,但这个姿势,是做给郑和看的。


    片刻之后,朱高煦站起身来,脸上带着如获至宝的狂喜,对着亭中背影重重磕了三个头。


    “多谢师父指点,弟子谨记在心!”


    他转身回到郑和身边,激动地说道:“郑公公,师父他老人家,还是不肯见你。”


    “不过,他念我孝心,又赐下了三句天机,让我转告父王。”


    郑和连忙躬身道:“请殿下示下。”


    朱高煦深吸一口气,用一种无比郑重的语气,一字一顿地说道,仿佛在背诵神谕。


    “师父说,其一:龙潜于渊,双日争辉,血染玄武。”


    轰!郑和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眼中满是无尽的骇然!


    龙潜于渊,指的是燕王如今的处境!


    双日争辉,说的是高阳王与世子朱高炽的储位之争!


    血染玄武,这是在警告,储位之争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兄弟相残、血流成河的惨剧!


    这是在以前唐的玄武门之变作比喻啊!


    这等直指皇家核心隐秘的天机,这位高人竟敢如此直白地说出来!


    朱高煦没有理会他的震惊,继续说道:“其二:北伐易,安南难,空耗国帑百万钱。”


    郑和的瞳孔再次收缩!燕王胸怀大志,早有北伐蒙古、南平安南之意。


    可这位高人竟然断言,安南难以平定,还会空耗国库!


    这简直是在给燕王未来的国策泼冷水!


    “其三。”朱高煦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颤抖。


    仿佛说出这句话,会耗尽他所有的力气。


    “迁都非福,土木堡外,天子叫门。”


    说完这句,朱高煦自己都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这是朱岩让他背下的三句话,前两句他还能理解,但这第三句,他完全听不懂。


    什么叫迁都非福?父王一直想迁都北平,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土木堡是什么地方?天子叫门又是什么意思?


    他不懂,但郑和听完,却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头顶,让他浑身的血液几乎都要凝固了。


    他虽然也不明白具体意思,但这几句话连在一起,勾勒出了一幅,何等恐怖的未来图景!


    迁都会带来灾祸!在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大明的天子,会沦落到在自家国门外叫门的境地!这是何等的羞辱!何等的惨败!


    这已经不是预言了,这是神谕!是警告!


    郑和再也不敢有丝毫怀疑,他猛地转过身,对着那竹亭中的背影,深深地、深深地拜了下去:“晚辈代王爷,谢过仙长指点!”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敬畏与恐惧。


    他知道,这三句话,将会在燕王心中,掀起何等的惊涛骇浪!


    而这位高阳王殿下,能得到此等神人辅佐,其未来,当真是不可限量!


    送走了心神剧震、脚步都有些虚浮的郑和,朱高煦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快要飘起来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回别院,一把抱住那位还在假装高人的老秀才,激动地大吼道:“赏,重重有赏。”


    “朱兄弟,给他黄金百两,良田百亩!”


    那老秀才被他这一下吓得魂飞魄散,瘫软在地,话都说不出来。


    朱岩挥了挥手,让王五将老秀才带下去好生安顿。


    这才看着依旧处在极度亢奋中的朱高煦,淡然道:“王爷,现在可以放心了。”


    “放心?何止是放心!”朱高煦畅快淋漓地大笑道。


    他看着朱岩的眼神,已经不能用崇拜来形容,那是一种近乎于信徒看待神祇的狂热。


    “朱兄弟,你简直是我的再生父母,不,你就是神仙。”


    “那三句话,连我自己听了都毛骨悚然,那个郑和差点没当场吓尿了!”


    他搓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经此一事,父王再也不会怀疑我了!他只会觉得我洪福齐天,有神人相助!我那个大哥朱高炽,拿什么跟我比?”


    “他有仁厚之名,我也有,他有监国之功,我有决胜千里、扭转国运之功!”


    “这太子之位,除了我还有谁配坐!”


    他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之中,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黄袍加身的那一天。


    朱岩只是安静地坐着品茶,没有打断他的幻想。


    朱高煦需要这种自信。


    一个有野心,并且坚信自己能成功的君王,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良久,朱高煦才从狂喜中平复下来,他走到朱岩面前,神情变得无比郑重:“兄弟,大恩不言谢。”


    他顿了顿,脸上忽然露出一种神秘的笑容:“你为我做了这么多,我也不能没有表示。”


    “这样,三天之后我为你准备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保证让你满意!”


    “哦?”


    朱岩眉毛一挑:“不知王爷说的是何好事?”


    朱高煦卖起了关子,得意地笑道:“哈哈哈,天机不可泄露!”


    “你等着便是,到时候你我可就真成一家人了!”


    说完,他便大笑着,意气风发地离开了。


    “一家人?”朱岩品味着这三个字,若有所思。


    他想过朱高煦可能会赏赐金银、美女、高官厚禄,但这“一家人”的说法,却让他有些意外。


    不过,他并未深究。


    对他而言,只要朱高煦这颗棋子,能稳稳地发挥作用,其他的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