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府试开场,风雨欲来风满楼

作品:《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五月初十,淮安府试正日。


    天还未亮透,贡院街已是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数以千计的考生、仆役、


    送考亲属以及维持秩序的兵丁衙役,


    将偌大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


    期待、焦虑混合的复杂气息,


    压过了清晨的寒意。


    贡院高墙森严,


    黑压压地矗立在黎明前的灰暗之中,


    墙头插着的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


    旗上“肃静”“回避”的字样隐约可见。


    大门两侧立着两排手持长戟、


    腰佩钢刀的兵丁,目光如炬,


    神色冷峻,注视着下方涌动的人群。


    门前一道朱漆木栅栏隔出通道,


    所有考生须经此验身方可入场。


    张家一行人早早到了贡院门外。


    张诚穿着一身崭新得有些扎眼的绸缎襕衫,


    手里紧紧攥着一个考篮,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脸色苍白,眼底下挂着两圈浓重的乌青,


    显然是昨夜“临阵磨枪”没磨好,


    反而把自己熬得心神不宁。


    他不停地踮脚张望,


    又时不时拽过苏惟瑾,


    压低声音做最后的“叮嘱”:


    “小九,记住了!


    经义第三题若是考《礼记·王制》,


    就……就挠三下耳朵!


    若是考《孟子·梁惠王》,


    就……就咳嗽两声!”


    “策问题若是问漕运,就在草稿纸左上角画个圈!


    若是问刑狱,就画个三角!”


    “诗赋的韵脚若是……”


    他喋喋不休,


    试图将昨晚强行塞进脑子的那点“作弊信号”再巩固一遍,


    声音发颤,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苏惟瑾垂手听着,


    脸上依旧是那副恭顺可靠的模样,


    心中却冷笑不已。


    就这心理素质,还想学人作弊?


    进了考场,怕是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


    他嘴上却应道:


    “少爷放心,小的都记下了。


    您定能高中。”


    张承宗也是一脸凝重,


    最后检查了一遍儿子的考篮


    ——里面笔墨纸砚俱全,


    还有张福“精心”准备的、掰成小块便于隐藏的干粮


    (搜身时已被兵丁捏碎检查过),


    并无任何夹带。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想说什么鼓励的话,


    最终只干巴巴挤出一句:


    “稳住心神,按计划行事。”


    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苏惟瑾,


    带着深深的嘱托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威胁。


    苏惟瑾微微颔首,示意一切尽在掌握。


    他的考篮看起来普通,里面却别有乾坤。


    除了常规文具,


    还有一小瓶特制的“墨水”


    (利用厨房材料简单调配,色淡干得快,适合快速书写),


    以及一叠质地稍差、


    却足够书写大量文字的草稿纸。


    他已准备好两份截然不同的答卷:


    一份,是为张诚准备的“夺魁之作”,


    花团锦簇,观点“新颖”,


    却埋藏着数个精心设计的、


    足以引发学界争议和深度调查的“炸弹”。


    另一份,则是为他自己准备的、


    真正凝聚了他超越时代学识与思考的“草稿”,


    深藏于考篮夹层,一旦时机出现,


    便可作为雷霆后手,惊艳全场!


    ---


    就在入场前一刻,


    一名穿着灰布衙役服、


    腰间系着一条不甚起眼黄带子的中年男子缓步踱近张家一行人身边,


    佯装维持秩序,低声对张承宗说了一句:


    “辰时三刻,东角门递水处。”


    张承宗面色不变,


    袖中手指微微一屈,


    一枚银锞子已滑入对方掌心。


    那衙役神色如常地走开,一切如常好似什么也没发生。


    ——那是张家早已打点好的“线人”,


    负责将考题从内帘传出,


    再由苏惟瑾现场破题、起草文章,


    通过特定方式送入场内。


    ---


    “哐——!”


    一声沉闷的锣响穿透喧嚣。


    贡院大门缓缓洞开。


    “考生排队!验明正身!准备入场!”


    衙役们高声吆喝着,声音冰冷而不带感情。


    人群立刻骚动起来,


    如同开闸的洪水,


    朝着那扇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大门涌去。


    张诚被裹在人群中,脸色更白了,


    几乎是下意识地回头看了苏惟瑾一眼,


    眼神里充满了慌乱和依赖。


    苏惟瑾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队伍缓慢前行,接受着极其严格的检查。


    搜身之仔细,近乎苛刻。


    发髻要解开,鞋子要脱掉,


    衣服夹层要细细捏过,饼饵掰碎,水囊倒空检查。


    不时有试图夹带小抄的考生被当场揪出,


    拖到一边登记姓名籍贯,


    革除考试资格,引来一片唏嘘和更加紧张的氛围。


    张诚吓得腿肚子直哆嗦,全靠身后家丁暗中架着才没软下去。


    苏惟瑾则异常冷静,他甚至能分心观察四周。


    他的超频视觉捕捉到,


    在负责搜身的普通衙役身后,


    站着几位穿着青色官袍、气质明显不同的官员。


    他们目光如电,面无表情地扫视着每一个考生,


    化身经验丰富的猎手,等待着猎物自己露出马脚。


    这就是学政衙门下来巡查的官员!


    气氛果然空前紧张!


    ---


    辰时三刻,东角门。


    这里是专门递送饮水、食物之处,亦有衙役看守,但戒备稍松。


    苏惟瑾早已候在一旁,


    见那系黄带子的衙役端着一摞空水碗走过,


    其中一只碗底隐约粘着一折小纸条。


    他佯装上前帮忙收拾,指尖一拈,纸条已落入袖中。


    转身避入人群背后,展开一看,


    正是今日首场《四书》题、经义题与策问题!


    苏惟瑾目光一扫,


    超频大脑急速运转,


    几乎瞬间便已完成审题、破题、立意、构篇。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


    借考篮遮掩,以特制墨水飞快书写,


    字迹细如蝇脚,却清晰工整,


    不过片刻,三篇文章已然草就。


    他将写好的文章卷成极细的纸卷,


    塞入一根预先准备好的中空竹制笔管之中,


    再将笔管混入张诚考篮中那几支备用毛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