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打造农院
作品:《从打猎养媳妇开始,到权倾天下》 “材料的事,我会想办法,你先把三棱军刺打出来再说。”
知道铁匠李没听说过这种知识,叶尘也没为难他。
况且想要在这落后的大乾,制造出顶级防弹衣,并非易事,光是那凯夫拉纤维的提炼,便是一个难题,需要从长计议。
而且,想要打造一支精锐,光靠铁匠李一个铁匠是不够的,有必要再招揽更多的铁匠。
叶尘付完定金,回到家中,铁柱仍旧像往常一样守在院子里。
自从他来了之后,那偷猎物的毛贼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曾德江最近一直让人盯着此事,可铁拐子村里并没有村民突然售卖猎物或是食用猎物。
所以曾德江推测,小偷可能是其他村子的人,说要和其他村的村长沟通。
叶尘也懒得处理此事了,毕竟只是一只野兔一只山鸡而已,闹的如此费力做甚?
不过,院子里的猎物一多,晚上家中就安生不下来了。
各种猎物叽叽喳喳的叫着,再加上房屋不隔音,简直是一种折磨。
两个小娇妻每天都要被折腾到半夜,困的实在不行了才能睡去。
叶尘也觉得这样长时间下去根本不行,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怎么干活?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询问打猎队那些成员,谁家有闲置的院子,他愿意租下来或者买下来。
不过那些打猎队的人却都只有一间院子,面积很小,放下铁笼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在这清水湾能有一座大院遮风避雨已经算很不错了。
那能有两片院子的,都是村里的财主,或者是祖上传下来的。
“二哥,听说四奶奶家在村口有一块地,大概半亩地,你可以用她的地方放猎物。”
王有劲突然一拍脑袋说道。
四奶奶便是黄桂兰,别看她才四十多岁,辈分在整个铁拐子村算是最大的。
叶尘父母都要喊她婶子,王有劲和叶尘同辈,不喊她奶奶喊什么?
于是,叶尘让叶承带着打猎队的人先上山,自己则是去找了黄桂兰。
听到叶尘要买自家院子,黄桂兰乐的合不拢嘴。
那片地方是她祖上传下来的,原本上面种着一片树木,后来树木砍了就成空地了。
对自家这片空地,她一直很头疼,放着不用可惜,盖新房又没钱,简直就是个鸡肋。
村里人大都贫穷,想卖也卖不掉。
现在叶尘主动要收购那片地方,也算解决了她的一个难题。
最终,双方以五百文的价格成交。
叶尘没有和黄桂兰讨价还价,毕竟大家都不容易。
虽说铁拐子村附近也有很多荒地,但官府明令禁止,严禁任何人占地。
不然今天你占一片,明天我占一块,那这大乾岂不都被占完了?
任何空地,必须要有官府的地契才能使用。
叶尘收起地契,来到黄桂兰家的空地上看了看。
地方不小,但上面杂草丛生,四周也没有东西围着,要是把猎物放在这里,那岂不是人人都能靠近?
必须得整改整改。
“呦,老二,今儿个没上山?”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路过,给叶尘打招呼道。
叶尘看向他说:“德民哥,这不是刚把四奶奶家的地方买下来,想要放那些猎物,不然天天晚上太吵了。”
张德民叹了口气道:“别人家要是有这些个猎物,兴奋的都睡不着觉了,你竟然嫌烦,这就是命啊!”
“德民哥想吃肉?我送你一只。”叶尘笑道。
一只猎物对他现在来说,根本不值一提,若是能结个善缘,倒也不错。
张德民连连摆手道:“无功不受禄,老二,你若是想给我一点好处,就安排个生计吧,看老头子我能做啥。”
闻言,叶尘稍微思考了一下,突然想到什么:“德民哥以前是不是做过工头?”
大乾的工头和后世的工头大概差不多,都是拉工人干活的。
“那都多少年的事了。”张德民摆手道。
“德民哥,我这里确实有适合你的活,我准备把这片空地四周用篱笆围起来,最好今天就完成,不知德民哥能否帮我拉人?”叶尘说道。
张德民瞥了一眼那空地说道:“老二,打篱笆倒好说,但需要的木柴却不好弄。”
叶尘说道:“这个好说,交给我就是,德民哥只管找人干,我给你一百文给工人分配。”
大乾的包工流程便是雇主把钱给工头,然后工头再分配给下面的人,剩下的钱就是自己的。
所以很多没有良心的工头,都刻意把工钱压的很低,这样他们就可以中饱私囊。
不过叶尘知道张德民不是这样的人,他向来都是优先考虑下人。
当时,张二狗他爹就是在他手上干活的,后来盖房子时地基没打好,房子塌了,把人砸死了,那地主老财只赔了一点钱。
剩下的丧葬费还有张二狗母子那些年的生活费,都是他垫的。
不然他也不至于穷的连口肉都吃不上。
“不行,老二,一百文太多了,就这点工程,五十文就足够了。”张德民摇头道。
“不多,我需要的可不是那些半吊子,而是真正的好手,开多少工资,出多少力气,能把篱笆打好,比什么都强。”
叶尘说什么也得给张德民一百文工钱,张德民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下来。
“老二,你现在真是财大气粗啊。”张德民叹气道。
曾经他年轻时,仗着自己是工头了不起,可看不起叶老二这样的人。
叶尘笑着摇摇头道:“哪里哪里,德民哥能不能帮我再宣传一下,凡是有木材者,一斤一文钱,都可以来我这里兑换。”
“好。”
拿了叶尘的钱,就肯定不能不干活。
张德民进到村子里,便开始吆喝。
那些村民一听一斤木柴换一文钱,都连忙询问真假。
在得知是叶尘放的话时,他们全都疯了一样的去收集自家剩下的木柴。
甚至还有的人急急忙忙的提着斧头上山。
木材市价是五文钱一斤,而且还得是好的木材。
一斤一文钱,如果不是叶尘急用,也不会开如此高的价格。
很快,许多村民都背着木材来到了那片空地。
杨来娣也听到消息,从家里赶来了,手里还拿着一根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