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接亲的车来啦

作品:《重生八零,从参军入伍开始

    中午,王全胜在国营饭店请白兰云母女和谢佳佳吃了顿饭,饭后便将丈母娘和新婚妻子送回了家。


    日子一晃,一个月就过去了。


    眼看就要到正式办酒席,接亲的日子,王全胜特意把姐夫百连诚和他媳妇叫到跟前。


    “姐夫,姐,后天我要接亲办酒,给你们放一天假,好好休息休息。”


    谁知,百连诚一听,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那哪儿行!咱们这店一天不开,得少挣多少钱啊!客人来了没处吃肉,下次就不来了!”


    王全胜的姐姐也急了。


    “是啊全胜,这挣钱的买卖,可不敢停啊!”


    王全胜看着他们那副紧张的模样,心里既好笑又无奈。


    “姐夫,钱是赚不完的,但媳妇一辈子就娶这么一次。这事儿,我说了算。”


    王全胜的语气不重,却带着一股坚决。


    他没再跟他们讲什么大道理,只是从柜台后面摸出一张大红纸和一瓶浆糊,大笔一挥,龙飞凤舞地写下四个大字。


    东主有喜。


    他拿着刷子蘸满浆糊,走到店门口,唰唰几下,直接将红纸结结实实地贴在了木板门上。


    “三天!从明天开始,歇业三天!四号准时开张!”


    他回头,目光扫过两人。


    “现在,上车回家!”


    百连诚还想张嘴,却被王全胜一个眼神给堵了回去。


    最终,他只能讷讷地点点头,拉着媳妇,一步三回头地跟着王全胜走出了店门。


    车发动起来,百连诚夫妻俩坐在车里,心里还在为那三天的流水滴血。


    可当拖拉机拐进村口,远远看到自家院门口那个蹒跚学步的小小身影时,两人心头那点对钱财的执念,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虎子!”


    王全胜的姐姐眼圈一红,不等车停稳就跳了下去,一把将儿子搂进怀里,在那张脏兮兮的小脸上亲个不停。


    百连诚也咧开了嘴,刚才还紧锁的眉头舒展得像熨过的布料。


    他从兜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剥开糖纸塞进儿子嘴里,看着儿子砸吧着小嘴的满足样,嘿嘿地笑个不停。


    工作?


    挣钱?


    在这一刻,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晚上,几家人凑在王全胜家。


    炕烧得暖烘烘的,白兰云也过来了,正羞涩地帮着刘淑英收拾碗筷。


    灯光下,她的侧脸温柔得像一汪水。


    “等兰云过了门,店里就是三个人了,也能轮换着歇口气。”


    王全胜先开了口,给未来的规划定了调。


    百连诚抱着儿子,心思也活泛开了。


    “是啊,三个人就松快多了。我寻思着,等过阵子,就把虎子也接到县里去,找个地方让他先适应适应。”


    从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却成了触手可及的未来。


    “我这边也请好假了。”王全胜接着说。


    “单位里结婚给三天婚假,我跟我们唐科长多要了两天,凑了个五天整。”


    他没说唐宝玉批假条时有多痛快,只是拍着胸脯让他好好办,别丢了水电局的脸。


    这种人情世故,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下午回到家时,王全胜着实吃了一惊。老爹王老汉不知从哪儿弄来厚厚一摞旧报纸。


    正带着老娘刘淑英,仔仔细细地把家里那几面斑驳的土墙重新糊了一遍。


    墙角还贴上了几张鲜红的窗花,整个屋子瞬间焕然一新,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


    晚上,堂屋里烟雾缭绕,热闹非凡。


    大队长王爱民拎着瓶酒就过来了,一屁股坐在炕沿上。


    “全胜,恭喜啊!明儿个我让我家那几个丫头片子都过来帮忙,有啥活儿尽管使唤!”


    几个沾亲带故的叔伯也都在,就着一盘花生米,几杯劣质高粱酒,话匣子彻底打开了。


    聊着聊着,话题就拐到了最近县里的大事上。


    “听说了没?县里要开个织布厂!那可是正经工人的活儿,铁饭碗啊!”


    一个远房堂叔满脸艳羡。


    “谁不知道是好事?可那门槛,比咱家门楼子还高!没点门路,想都别想!”


    这话一出,屋里顿时安静了半分,随即又响起一阵压低了声音的议论。


    有门路的,眼神交汇,开始互相打探虚实;


    没门路的,只能端起酒杯,用辛辣的液体掩盖心里的酸楚。


    王全胜端着碗,默不作声地听着。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织布厂不仅会开,而且规模还不小。


    他捕捉到王爱民正竖着耳朵,四处打探消息的焦急模样。


    时机到了。


    王全胜放下酒碗,状似无意地凑到王爱民身边。


    “幺爸,这事儿我倒是听人提过一嘴。”


    王爱民的眼睛亮了。


    “哦?全胜,你听说了啥?快跟幺爸说道说道!”


    王全胜压低了声音。


    “想进厂,光有关系还不够。这次招工,要考试。考文化课,语文、数学是必考的。另外要是懂点养蚕的知识,八成能加分。”


    这几句话,在王爱民心里炸开。


    考试?


    还要懂养蚕?


    这些信息,可是他托了多少关系都没打听出来的!


    他一把抓住王全胜的手,激动得脸都有些涨红。


    “全胜!这消息准不准?”


    “八九不离十。”王全胜的表情淡然。


    “幺爸,这话我只跟你说。换成别人,我嘴巴可严实着呢。”


    王爱民重重地拍了拍王全胜的肩膀,眼里满是感激。


    “好小子!幺爸记你这个人情!我回头就去镇上找人打听课本去!”


    次日,天刚蒙蒙亮。


    王全胜就被母亲刘淑英从被窝里拉了起来。


    一身崭新的蓝色的确良中山装,胸口戴上一朵大红绸花,整个人精神抖擞,英气勃发。


    王老汉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嘴角那怎么也藏不住的笑意,比天边的朝霞还要灿烂。


    刘淑英则围着儿子转个不停,一会儿抻抻衣角,一会儿正正胸花,嘴里念叨着。


    “我儿子,就是俊!”


    中午时分,亲友们陆续赶到,院子里挤满了人。


    简单的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后,大家便各司其职地忙活开了。


    吉时已到。


    王全胜在一众年轻后生的簇拥下,走到了村口。


    那辆借来的拖拉机,此刻成了最威风的婚车。


    驾驶室顶上,一朵硕大的红绸花迎风招展。


    “出发!”


    随着一声高喊,拖拉机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载着满车的欢声笑语,一路朝着山下的白家湾驶去。


    与此同时,白家湾的村口,一个半大孩子正趴在最高的土坡上,伸长了脖子张望。


    当那辆扎着红花的拖拉机出现在视野里时,他猛地跳了起来,一边往村里飞奔,一边用尽全身力气,扯着嗓子高喊。


    “来啦——!接亲的车来啦——!”


    王全胜刚从驾驶室里跳下来,还没站稳脚跟,一群半大孩子就围了上来,眼睛亮得像夜里的星星。


    “姐夫!姐夫!”


    “姐夫,给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