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这工资比县里工厂的正式工还高
作品:《重生八零,从参军入伍开始》 魏科家徒四壁,屋里最像样的家具就是一张看不出年头的八仙桌。
他媳妇端上一盘炒花生米,一碟咸菜疙瘩,然后就抱着孩子躲进了里屋。
魏科从床底下摸出个土陶罐子,拍开泥封,一股浓烈的酒糟香气瞬间炸开。
他用粗瓷大碗给三人满上,端起来就碰了一下。
“张领导,全胜兄弟,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
三碗烈酒下肚,气氛顿时热络起来。
王全胜放下酒碗,看了一眼张海,清了清嗓子。
“魏科,今天来,其实是想请海哥帮个忙。”
魏科以为王全胜遇上了什么难处,噌地一下站了起来。
王全胜把他按回凳子上,目光诚恳地望着张海。
“海哥,你看,我这战友,当兵时就是一把好手,就是命不太好,回来一直没个正经活计。”
“你手上这工程不是缺人吗……能不能请你帮个忙,给他寻个出路?”
这出双簧,两人在路上早已对好了词。
张海闻言,故作沉吟,手指在桌上敲了敲,随即爽朗一笑。
“全胜你这说的哪里话!你的战友就是我的战友!帮忙,肯定没问题!”
他转向魏科,表情严肃了几分。
“不过,这事儿可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魏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王全胜接口道。
“竹溪乡要建水电站,工程大,工期紧。海哥是总负责人之一,现在最缺的就是能带队伍,能干活的自己人。”
“海哥的意思,是想让你拉上十个八个信得过的兄弟,一起过去帮忙!”
魏科不是傻子,瞬间就品出味儿来了!
这哪是王全胜求人给自己找工作?
这是王全胜发达了,直接把天大的好事送到了自己嘴边!
而且,不是一个人,是带着村里人一起去!
在这穷得叮当响的魏家村,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救命的活路,是能让十来户人家过个肥年的大恩情!
魏科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张海看着他的反应,心里对王全胜的眼光又高看了几分。
“魏科,丑话说在前头,这次是全胜力排众议推荐的你。我们这趟,就是专门为你来的。”
“我们要的不是普通的力工,是要一个能管事儿的兵头’手底下的人要听你的,你也要听我们的。”
“活儿不能差,规矩不能乱,明白吗?”
“明白!明白!”魏科猛地站起身,声音洪亮。
“张领导放心!俺晓得好歹!谁要是敢在工地上偷奸耍滑,不用您开口,我第一个打断他的腿!”
他激动地在屋里踱了两步。
“人,俺心里有数!俺七叔,年轻时候就是石匠,打磨盘,凿石杵,方圆十里都是一把好手!”
“还有栓子、二蛋他们几个,都是退伍回来的,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有一把子力气,干活从不惜力!”
“我挑人就三个要求,老实!本分!能干活!”
张海越听眼睛越亮。
这魏科,是个明白人!
脑子清楚,知道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能用。
更重要的是,他有威信,能管住自己带来的人。
“好!”张海一拍桌子,这事儿就算定了。
“就这么定了!你回头把人拢齐了,直接去乡里的项目部报名,你就是这个小队的队长。”
“工钱,你一天两块,你带的人,一天一块五。每次结钱,我把总数给你,你负责往下分!”
一天两块!
魏科惊喜的瞪大了眼睛。
一天两块,一个月就是六十块!
这工资比县里工厂的正式工还高!
这么干上一年半载,娶媳妇的彩礼钱不就攒出来了吗?!
他端起酒碗,一仰脖子,滚烫的酒液灌进喉咙。
“谢谢张领导!谢谢全胜兄弟!”
这天下午,王全胜和张海也没走,就跟着魏科,在他那几个沾亲带故的叔伯兄弟家转了一圈。
当的工钱从魏科嘴里说出来时,那几户人家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几天后,竹溪乡政府的会议室里,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乡里的几个领导,依旧在为招工名额的事和张海磨嘴皮子。
“张工,我们乡里的困难,你是知道的。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水电站建在我们这儿,总得让我们喝口汤吧?”
张海端着搪瓷缸子,不紧不慢地吹着热气,心里记着王全胜的分析,就是不松口。
来回几个回合的拉锯,眼看就要僵持不下。
王全胜适时地给张海递了个眼色。
张海放下茶缸,清了清嗓子,抛出了早就商量好的方案。
“各位领导,工程队的技术构成,局里有硬性规定,这个口子真不能开。”
“不过工程队几百号人,每天的吃喝是个大问题。这样,工地的伙食,肉、菜,全由乡里负责供应,价格随行就市。”
“作为交换,工程队四分之一的普通力工名额,交给乡里来安排。”
“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后勤问题,也让乡亲们有了活干,一举两得,怎么样?”
这番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几个乡领导对视一眼,都在飞快地盘算着这笔账。
供应伙食,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用这个买卖,换来几十个实打实的工作名额,还能安抚乡里的情绪,这买卖划算!
“好!就这么办!”最终,乡书记一锤定音。
一场潜在的巨大矛盾,就这么被化解于无形。
接下来的日子,工程队的架子以惊人的速度搭建起来。
魏科带着他的人马准时报到,附近几个县也通过各种关系塞进来一些人。
再加上县里直接派来的技术工,设备操作员,一支施工队伍总算是凑齐了。
开工仪式搞得很隆重,县里和局里都来了领导。
剪彩过后,水电局的一把手杨怀生被请到了临时搭建的办公室里休息。
工地上,马达轰鸣,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张海快步走到王全胜身边。
“全胜,你在这儿帮我盯一会儿,工人们刚上手,别出什么岔子。我有件要紧事,得单独跟杨局汇报一下。”
王全胜看着张海走向办公室,嘴角微微上扬。
他点了点头。
“放心吧,海哥,这儿有我。”
王全胜迈开步子,不急不缓地在工地上巡视起来。
“全胜,过来啦!”
一个正在和水泥的老师傅抬起头,满是褶子的脸上绽开一个憨厚的笑容。
是村里的七爷爷辈,王全胜小时候还掏过他家雀窝。
王全胜笑着应了一声,递过去一支烟。
“七爷爷,您老当心身子骨,别太累着。”
“累啥!有活干,有钱挣,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老师傅接过烟别在耳朵上,乐呵呵地继续挥舞起了铁锹。
没走几步,又有一群人朝他点头示意。
眼神里带着几分亲近和敬畏。
那是他媳妇白兰云娘家白家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