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你小子,脑子就是灵光!

作品:《重生八零,从参军入伍开始

    王全胜心里一笑,他当然知道这文凭的含金量远不如后世的正规大学。


    可在这个年代,一张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是晋升的敲门砖!


    他面上却是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杨哥,您说的我都懂。可我底子薄,跟着您学,很多基础的东西都接不上。”


    “我想着,能有个机会系统地把理论知识过一遍,哪怕学校差一点,也比自己当无头苍蝇强。”


    “您放心,我就是想有个学习的机会,单位能同意我报名就行,绝不耽误工地上的活。”


    话说到这个份上,杨怀生也不好再劝。


    他本就是个爱才之人,见王全胜态度坚决,便点了点头。


    “行吧,既然你铁了心了,我支持你。这样,你把高中的课本找出来,晚上有空就来我这,我帮你辅导辅导功课。”


    “那可太谢谢您了,杨哥!”王全胜大喜过望,连忙道谢。


    他顺势将话题引向正轨,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


    “就是不知道,唐工那边会不会同意。毕竟这事儿得总工程师点头才行。”


    杨怀生一听,立刻大包大揽。


    “这你不用管!咱们工地上技术力量薄弱,急需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这是大好事!领导那边我去沟通,你小子就安心准备考试!”


    王全胜要的就是这句话!


    当天下午,王全胜就写好了申请报告。


    杨怀生拿着报告,雄赳赳气昂昂地就去了水电局。


    没过多久,唐宝玉总工程师的电话就打到了工地办公室,让他过去一趟。


    唐宝玉是个五十多岁的瘦高个,戴着深度近视镜,浑身一股严谨的技术派头。


    他看到王全胜,非但没有半点不悦,反而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申请我看了,杨怀生也跟我说了情况。小王啊,很好!年轻人就该有这股子学习的劲头!”


    “这是对单位负责,也是对你自己负责!走,我带你去找朱局长,这事必须特事特办!”


    朱局长办公室里,听完唐宝玉的汇报。


    朱局长二话不说,拿起笔就在申请表上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砰地一声盖上了鲜红的公章。


    “三百二十块的学费,单位全出了!财务那边我会打招呼。”


    朱局长将申请表递给王全胜,语重心长地勉励道。


    “小王,单位支持你,你自己也要争气!学成回来,水电局有更重要的岗位等着你!”


    事情的顺利程度,远超王全胜的预料。


    从申请到批准,前后不过半天时间。


    朱局长兴致很高,还跟着他们一起去了工地视察了一圈工程进度。


    对着已经初具雏形的水电站大坝连连点头。


    对王全胜的工作能力又是一番肯定。


    拿到盖了章的申请表,王全胜心中的一块大石彻底落地。


    他马不停蹄,当天就骑着自行车,带着所有材料,奔向了县城里的招生报名点。


    从报名点出来,县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二八大杠自行车清脆的铃声此起彼伏。


    王全胜将那张盖着红章的申请表小心翼翼地折好,贴身放进内兜里。


    他没有急着回工地,而是拐了个弯,熟门熟路地朝着县纺织厂家属院走去。


    王全胜敲响了家属楼的房门。


    门很快开了,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探出头来,看到门口站着的王全胜,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开了热情的笑容。


    “全胜?哎呀,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来人正是王全胜的战友,沈才的父亲,沈有成。


    王全胜咧嘴一笑,将手里拎着的大网兜递了过去。


    “沈叔,我来县里办点事,顺道过来看看您跟婶儿。这是我们山里自己晒的干蘑菇和核桃,不是啥金贵东西,给你们尝个鲜。”


    送礼是门学问,尤其是在这个年代。


    送钱送烟酒,容易落个行贿的名声,也显得生分。


    反倒是这种不值几个钱,但饱含心意的乡下土特产,最能拉近城里人的距离。


    这叫礼轻情意重,吃的是那个稀罕劲儿。


    沈有成嘴上嗔怪着,手却诚实地接了过去,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他把王全胜让进屋,扯着嗓子就朝厨房喊。


    “老婆子,别忙活了!阿才的战友,全胜来了!赶紧多炒两个好菜,我跟全胜喝两杯!”


    屋里走出一个系着围裙的妇人,擦着手,看到王全胜也是满脸欢喜。


    一番寒暄后,便又钻回厨房忙活去了。


    “阿才那小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沈有成给王全胜倒了杯热茶,自己点了根烟,眉宇间带着一丝挂念。


    王全胜端起搪瓷缸子喝了一口,热茶暖身。


    “沈叔,您就放宽心。阿才在部队干的是文书,那可是技术活。现在到处都缺有文化,会写材料的人,等他退伍回来,绝对是香饽饽,不愁没好单位。”


    这话正说到沈有成的心坎里,他脸上的愁云散去不少,用力点了点头。


    “借你吉言!对了,你这趟来县城,是出差还是?”


    “来报名。”王全胜放下茶缸。


    “报纸上不是登了嘛,陕东冶金建筑学院扩招,我想着去考考看,今天就是来交报名表的。”


    “顺便也打听打听,看看这考试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沈有成夹着烟的手指猛地一顿,看向王全胜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惊异和赞许。


    “你小子,脑子就是灵光!这都能让你想到!”


    他一拍大腿。


    “不瞒你说,我们厂里,为了这个考试名额都快抢破头了!好几个车间主任都给自家孩子报了名,现在天天在家啃书本呢。”


    王全胜心中了然。


    这就是山沟和城市的区别。


    信息差。


    当石水沟的乡亲们还在为一亩三分地的收成发愁时,城里人已经敏锐地嗅到了时代变革的气息。


    开始为子女的前途铺设另一条赛道。


    自己若不是重生而来,恐怕也会和村里人一样,将这张报纸当成擦屁股纸。


    浑然不觉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这么从指缝间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