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这点小钱,算个屁!

作品:《重生八零,从参军入伍开始

    周耀文见他如此好学,也不再多问。


    “《高等数学》就看咱们院自己编的那本教材......”


    几句话,就为王全胜指明了方向,省去了他无数摸索的功夫。


    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


    饭局散后,王全胜坚持将喝得微醺的周耀文送出一段路。


    看他骑上自行车拐过街角,才转身朝着县里唯一的新华书店大步走去。


    夜风清凉,吹散了酒气。


    刚走到书店门口,一个咋咋乎乎的声音就在背后响起。


    “王全胜!嘿!真是你小子!”


    王全胜回头,只见一个身材壮实,满脸兴奋的青年正朝他快步走来。


    是他的战友贾金。


    “你小子不在工地上搬砖,跑县城来干嘛?”


    贾金上来就给了王全胜一拳,咧着大嘴。


    “我跟你说个天大的好消息!陕东冶金建筑学院知道不?扩招!我刚从报名点回来,那家伙,人山人海的!”


    “我跟你说,你也赶紧去报个名!这可是鲤鱼跳龙门的好机会,错过了得后悔一辈子!”


    王全胜心中不禁莞尔。


    这就是信息差。


    当自己已经和学院的副处长喝完酒,拿到了核心复习资料清单时,贾金才刚刚挤完报名点,把这个消息当成独家秘闻来分享。


    他没有点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拍了拍贾金的肩膀。


    “我已经在准备了。”


    看着贾金这副活见鬼的模样,王全胜心中了然,这就是信息壁垒的力量。


    他没有丝毫炫耀的意思,只是平静地补充了一句。


    “嗯,刚跟沈叔一块儿,陪周处长喝了两杯。”


    贾金脑子飞速转动,他伯伯是县政府的干部,对县里这点人情网络门儿清。


    沈有成是水电站的老资格,而周耀文是冶金学院的实权人物。


    这两个人,怎么会凑到一块儿,还带上了王全胜?


    他想不通,只觉得眼前这个几个月不见的高中同学,浑身都透着一股看不透的神秘。


    “行啊你,王全胜!”贾金缓过神来,重重一拳捶在王全胜的胳膊上。


    “你小子深藏不露啊!”


    王全胜闻言,眉梢微微一挑。


    “你报的也是冶金学院?”


    “那哪能啊!”贾金一摆手。


    “我伯伯贾群超,你晓得的,他早就得到风声了,让我提前准备。他说我这脑子不是搞技术的料,不如去师范,补上文凭这块短板,以后进单位好提干。”


    贾金神神秘秘地凑过来。


    “我报的是北山师大,中文系!可惜了,不能跟你小子做校友了。”


    王全胜心中一片清明。


    北山师大,这又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他脑海里瞬间勾勒出贾金未来的轨迹。


    凭借贾群超的人脉,毕业后分到县里某个清闲单位,端上铁饭碗,熬资历,一步步往上走。


    这在八十年代,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金光大道。


    而自己选择的建筑学,是一门硬邦邦的手艺,注定要跟钢筋水泥打一辈子交道。


    “咱们的专业不一样,路子也不同。”王全胜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和沈才都是走仕途的,以后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我嘛,就是个学手艺的匠人,没法比。”


    这话让贾金很受用,他嘿嘿一笑,挠了挠头。


    “其实也就是家里人给铺了条路,方便点罢了。”他倒也坦诚,没有半点遮掩。


    “我伯伯本来寻思着,让我去给哪个大领导当司机呢。他说那是最好的位置,能学到东西,也容易被看重。”


    王全胜点点头,深以为然。


    给领导当司机,在未来几十年里,都是一条隐秘而高效的晋升捷径。


    贾群超能有这番见识,确实是个明白人。


    “你伯伯说得对。”王全胜淡淡开口,“不过人脉这东西,也得用在刀刃上。去读个大学,把身份镀上一层金,比单纯当个司机,起点高太多了。”


    一番话说得贾金连连点头,看王全胜的眼神越发佩服。


    “行了,不说这个了。”王全胜指了指书店。


    “书单我都有了,我进去买。你要不要?我顺便帮你捎一套?”


    “要!当然要!”贾金眼睛一亮,随即从自己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几本皱巴巴的复习资料。


    “我伯伯托人从省城搞来的内部资料,虽然是考师范的,但《政治》和《语文》都是通用的,考点划得特别细!咱俩换着看!”


    王全胜心中一动。


    周耀文给的是大方向,和贾金这套内部资料,两者结合,这次考试的胜算,起码能再多上两成!


    “行。”他没有客气,直接点头。


    贾金见他答应,连忙把资料塞他怀里,又摆手拦住他掏钱的动作。


    “书钱就别给了,多大点事儿!”


    贾金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你忘了?你那卤肉现在可是县政府食堂的抢手货!我伯伯上次开会回来还夸呢,说那味道,绝了!”


    “托你的福,我都在我那帮堂兄弟面前长了好几次脸!这点小钱,算个屁!”


    王全胜不再坚持,将这份人情默默记在心里。


    周一,水电站工地。


    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


    王全胜却在工棚的角落里,找到了一方难得的清净。


    他面前摊开着一本崭新的《高等数学》,眉头紧锁,手里的铅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着。


    工地的事务,有白经义和魏科顶着,两人如今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好手,根本不需要他操心。


    这给了他大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遇到实在想不明白的函数和微积分难题,他就先圈起来。


    等到晚上,再去请教杨怀生。


    杨怀生看着王全胜本子上一道道解得干净利落,只剩下几处关键症结的题目,不由得连连感叹。


    “全胜,你这脑子真是块好料!要是早些年能遇上个好老师,正儿八经地读下去,现在铁定是个名牌大学生!”


    “还是杨工您教得好,几句话就给我点透了。”王全胜谦虚地笑着,顺手递上一根烟。


    这番互动,却看得一旁的张海直撇嘴。


    “看这玩意儿有啥用?能当饭吃?”张海刚从河边回来,裤腿上还沾着泥,手里拎着两条活蹦乱跳的草鱼。


    “有这工夫,还不如跟我再去炸几条鱼!晚上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