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若是怕,可以抓紧些
作品:《我在大明开超市》 李元其的邀请话音刚落,徐姿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寺庙外空荡荡的石板路,声音细若蚊蚋:“我娘她……把马车也一并带走了。”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这偌大的郊野,除了李元其那匹在悠闲甩着尾巴的栗色母马,再无别的代步之物。
李元其觉得徐夫人的做法有些明显,面上却是一派坦然:“无妨,我的马脚力尚可,载两个人回城绰绰有余。”
他走到马前,动作利落地翻身而上,随即朝徐姿容伸出了手。
徐姿容的心,毫无预兆地漏跳了一拍。
她这辈子,拉过缰绳,握过长枪,却从未被一个男子这般邀请共乘。
迟疑只是一瞬,她终是将自己微凉的指尖,放入了他温热的掌心。
一股力道传来,她只觉身子一轻,便稳稳地落座在了李元其身后。
“坐稳了。”
他的声音从前方传来,低沉而平稳,像是一颗定心丸。
马儿迈开蹄子,开始小跑起来。
徐姿容浑身僵硬,背脊挺得笔直,双手不知该放在何处,只能紧紧抓住身下的马鞍。
一股淡淡的、干净的皂角清香,夹杂着男子特有的气息,萦绕在鼻尖。
这味道比她用过的任何一种熏香都要来得好闻,也更让人心旌摇曳。
微风拂过,吹起她的发丝,有几缕不听话地扫过李元其的后颈,带起一阵微痒。
他没有回头,只是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徐小姐,若是怕,可以抓紧些。”
徐姿容的脸现在红得能滴出血来。
她乃堂堂魏国公之女,自幼习武,何曾怕过区区一匹马?
可此刻,她的心跳却变得急速。
沉默,是此刻唯一的应对。
一路无话,只有清脆的蹄声,敲打在通往应天府的官道上,也敲打在徐姿容那颗逐渐纷乱的心上。
回到大明超市的后院时,已是深夜。
院子里静悄悄的,小一小二的房间早已熄了灯,想来是辛苦了一天,早早便睡下了。
李元其先下了马,转身极其自然地伸手扶她。
徐姿容定了定神,借着他的力道轻盈落地,却在站稳的瞬间迅速抽回了手。
“你……你在此稍等。”她丢下一句,便躲到一旁,平复着自己几乎要跳出胸膛的心跳。
李元其看着她仓惶的背影,眼底笑意更深。
他也不点破,径直走向后厨,点亮了油灯。
片刻后,当徐姿容调整好情绪走进厨房时,看到的一幕让她微微一怔。
只见李元其已换上了一件方便活动的短衫,正站在案板前。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专注而认真,昏黄的灯火勾勒出他英挺的侧脸,竟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我来帮忙。”徐姿容卷起袖子,走了过去。
“不必,你坐着歇会儿便是,马上就好。”李元其头也未抬,手中动作不停。
“我并非娇生惯养之人。”徐姿容的倔劲儿上来了,自顾自地拿起一旁的青蒜,学着他的样子处理起来,只是动作远不如他那般娴熟。
“你……为何会做这些?”终究是徐姿容先打破了沉默。
在她认知里,男子汉大丈夫,要么读书考功名,要么上阵杀敌,像李元其这般精于庖厨之道的,实在是闻所未闻。
李元其手中的锅铲一顿,随即又翻炒起来,语气平淡:“以前家中父母身体不好,我自小便学着照顾他们。久而久之,倒也习惯了,甚至觉得……很享受。”
他顿了顿,自嘲一笑:“说出来不怕徐小姐笑话,若非机缘巧合接手了这间铺子,我或许早就去哪个酒楼当个厨子糊口了。”
饭后,李元其将她送回魏国公府附近。
徐姿容站在巷口,望着他消失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
回到闺房,徐夫人竟还未睡,正坐在灯下等着她。
“回来了?那李掌柜,可还妥当?”徐夫人的眼神热烈,期待着女儿的回答。
徐姿容脸上一热,低头绞着衣角,将今夜之事大致说了一遍,却独独隐去了共乘一骑的旖旎和自己纷乱的心思。
徐夫人听完,幽幽一叹:“既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绕指柔情之能,姿容,你的眼光,比为娘的要好。”
“娘!”徐姿容又羞又急。
“只是……”徐夫人话锋一转,眉头微蹙,“他出身商贾,虽有才华,却无功名。而且他并未表明心意,此事怕是急不得。”
李元其回到铺子,并未立刻休息。
他想起徐夫人白天在寺庙里提到,想订购一批香皂,用于府中女眷及对外送礼,最好能有些独特的标记。
他走进后院的仓库,从系统空间里取出几块基础香皂和一套精密的小刻刀。
他决定在原有的香皂基础上进行升级。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小巧的篆体徐字,小心翼翼地在半凝固的皂体上刻印上去。
待香皂完全风干后,这个印记便永久地留在了上面,精致而独特。
“定制款,自然要有定制价。”李元其看着自己的杰作,满意地点了点头,“价格,翻倍。”
第二天一早,他便亲自带着一块印有徐字的样品和一块普通香皂,登门拜访魏国公府。
徐夫人见到那块带着家族印记的香皂时,眼中精光一闪。
“好,好个李掌柜,真是心思玲珑!”徐夫人大为赞赏,“这东西,送礼体面,自用舒心。就照这个样子,我先订二十块!”
“夫人谬赞。只是这定制款工序繁复,耗时颇多。”
“价钱你只管开。”徐夫人极为爽快。
“每块,四两银子。”
徐夫人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当即拍板:“好!就这个价!十日后,我要见到货。”
“一言为定。十日后,小子亲自送货上门。”
离开徐府,李元其心中盘算着。仅仅徐府一单生意,便是几十两的进账。
若是京中其他国公侯爵府邸也效仿起来,这私人定制的生意,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但他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他需要一个帮手,一个能独当一面,替他处理这些繁杂事务的管家。
回到铺子,他立刻让识字的小一写了一张招聘告示。
告示内容堪称惊世骇俗:诚招管事一名,要求识文断字,精于算学,品行端正,月银十两,做五休二!
告示一贴出去,整个南市都轰动了。
十两月银已是天价,这做五休二更是闻所未闻,引来无数人围观。
接下来几日,前来应征的倒有几个,可李元其面试之后,皆不满意。
这日午后,宰相刘伯温竟陪着夫人,微服来到了大明超市。
刘夫人对货架上的香皂和白糖爱不释手,刘伯温的目光,却被门口那张奇特的告示吸引了。
“李掌柜,你这告示,写得颇为新颖啊。”刘伯温捋着胡须,眼中带着探究的笑意,“不知可曾招到合用之人?”
李元其见是这位深不可测的诚意伯,连忙上前行礼,苦笑着摇了摇头:“让刘相见笑了。小子要求不高,只需能识文断字,帮忙处理些庶务账目便可。奈何……应征者中,通文墨者寥寥无几。”
这便是大明初期的现状,读书人金贵,识字率极低。
刘伯温闻言,眼中闪过一道慧光,他呷了一口小一奉上的茶,不紧不慢地指点道:“李掌柜,你这是找错地方了。”
“哦?还请刘相赐教。”
“你想要的这种人,市井之间固然难寻。但你何不去想想,那些十年寒窗,却在科举场上名落孙山的学子呢?”刘伯温提了建议。
“他们有文采,懂算学,却因一时失利,或是家境贫寒,正急需一份营生来糊口度日。对他们而言,功名固然重要,但眼前的饭碗,或许更为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