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会试放榜

作品:《被骗了,谁说太子殿下禁欲的?

    有人哈哈笑道:“你这妇人,吹牛也忒不讲究。状元三年统共才出一个,你这推子里的饼,得有四五十个了吧?”


    更有人啼笑皆非,指着她道:“还有,考状元是靠文曲星保佑,不是靠的灶神菩萨!你连这都没分清楚,还敢来卖状元糕?”


    那老妪理直气壮,“谁说灶神菩萨,就不能管状元的事了?文曲星和状元,不也是要吃东西的!你们吃了我这状元糕,就能比别人多一个菩萨保佑,也就能比别人多一个机会。客官,三文钱就能买一个机会,这是多便宜的事!若是不准,你们也不吃亏,要不要试试看?”


    “这.....”好像有点道理。


    “那...我买一个吧?”


    “我正好饿了,那我买两个!”


    “我也要......”


    还有富户家的老爷,带着家丁,紧紧盯着那些等待放榜的士子,等着来个榜下捉婿。


    富户低声对家丁吩咐:“等下可要看准了,要盯着那些年轻的,只要看出他们中了,就要立刻去捉人,晚了就被别人给抢了先!还要注意,年纪大的那种不要,说不定他们家中已有妻儿,这种丧良心的事,咱们可不能干!”


    “那万一...年轻的也有妻儿,怎么办?”家丁一脸求知。


    “那就多绑几个,等回家后再慢慢盘问。”


    “老爷英明!”


    “......”


    榜下人多,富家公子不愿靠近,只让小厮挤进前排,自己则坐在附近的茶馆中,紧张地等待。


    达官贵人则是早早在附近停下马车,让小厮去看榜,就地等待。


    更多的人,则是攥紧衣角,指节发白,虔诚地仰着头,静静等待红绸揭开的那一刻。


    随着一声铜锣敲响,红绸被缓缓揭开,无数名字赫然显示榜上。


    主考官执朱笔点榜首,礼部官员齐声高唱:“会试第一甲一名——京城,谢逸风!”


    “中了中了!少爷中了!还是会元!”


    顺行听到这名字,立刻激动得跳了进来,往人群后面的马车跑去。


    被绕过的富户家丁一脸紧张,紧攥着手中的红绸问:“老爷,捉不捉?”


    “捉什么捉?你没听见他口中喊着少爷,说明那人只是个小厮!而且,捉一个会元回家,我们家哪有那么大的脸?!”


    “那...老爷,我们要捉第几名的?”


    “捉五名之后的吧。”


    “是!”


    礼部官员继续高唱:“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洪生不识字,但他识得自家公子的名字,而且听力好。


    在终于听到公子的名字后,原地蹦了一下,也眉开眼笑地往人群后方的马车跑去。


    富户家丁:“老爷,那这一个......”


    富户斥他:“你是瞎了吗?你看一眼他家的马车,比我们家的还要富贵,将这样的人捉回家,以后怎么养得起?”


    家丁表示学到了,一脸佩服:“老爷就是厉害!”


    富户摸着胡子,挺着水桶肚,一脸骄傲:“哼,小意思!你以后还有得学呢!”


    桑家的马车内,坐着唐归燕、桑倾洛、桑听泽和关攸月。


    “中了中了!”


    洪生快步跑到马车前,笑得一脸激动:“夫人,少爷中了!在第六名!”


    “呀!”


    唐归燕欣喜万分,“真的中了!听泽,你中了!”


    “我听到了娘!”


    桑听泽激动得恨不得跳起来,目光急切地看向同样激动的关攸月,眼中尽是难以掩饰的欣喜。


    他中了!第六名!


    这样,母亲就可以去小月家送聘了!


    桑倾洛拍着手,“太好了太好了!二哥考中了!你们可以成亲了!”


    关攸月羞红了脸,扯了扯桑倾洛的袖子,垂着头不好意思说话。


    唐归燕看着他们,脸上喜气盈盈。


    “几日后还有殿试,听泽你要好好准备,要是能得个榜眼或是探花,那就是喜上加喜了!”


    “怎么就不能是状元呢?”桑听泽自信心空前高涨。


    唐归燕横了他一眼,“你觉得,你能比得过谢大公子?”


    “那...好像是不能。”


    桑听泽挠挠头,他虽然对自己的认知时高时低,但比起谢逸风的才学,还是自叹不如的。


    “探花就很好啊!”


    桑倾洛一脸兴奋地说道:“二哥,你长得好,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得个探花郎回来!”


    -


    三月十五,殿试日。


    太华殿内,庄严肃穆。殿中弥漫着檀香混合着龙涎香的气息,光影在雕梁画栋间闪烁,让人望之生畏。


    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太子段云珩端坐侧席,目光扫过阶下进士。


    谢逸风立于最前,一身青衫素净出尘,身形清雅如竹,透着温润如玉的坚韧之姿。


    桑听泽立于第二列,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眉眼间透着一股英气。


    考生们站定后,齐齐下跪,山呼陛下万岁、太子千岁。


    皇帝偏头看向段云珩,将此事全权交与他:“太子,你来说吧。”


    “是,父皇。”


    段云珩站起身,气质内敛深沉,带着与生俱来的矜贵姿态,是太华殿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他缓缓扫视众进士,眼神温和,表情沉稳端肃。说道:“今日殿试,孤亲出策问,尔等须如实作答,以展学识与才思。”


    谢逸风领头,率进士齐齐叩首。


    “吾等必倾所学,以呈精妙之思,不负殿下期许。”


    策问题目关乎国家的军政、民生、经济等诸多方面。考生们接过题目后,纷纷陷入沉思。


    稍顷,有人仍低头皱眉,有人则已开始在纸上笔走龙蛇,考场内一片寂静。


    皇帝领着段云珩走下高台,身后跟着这次的主考官,时不时站在考生的身旁,低头看他们答题。


    有些心志不坚的,当下便紧张得手抖,墨汁在笔尖上颤颤巍巍,就是下不去笔。


    “别紧张。”


    太子的声音温和,带着稳定人心的力量,说道:“寒窗不易,勿要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考生受到太子的宽慰,感动得眼含热泪,无声地向他点了点头,心中满是感激。


    重新稳定心神后,再次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