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太子和靖王的亲事
作品:《被骗了,谁说太子殿下禁欲的?》 文王即将大婚的消息,如惊雷般在朝中内外炸开。
一时间,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民间巷陌亦是议论纷纷。
自古以来,长幼有序。除了有特殊原因,鲜少听说兄长还未大婚,弟弟便提前大婚的消息。
这在皇家而言,就更是罔顾伦常。
于是有不少老臣纷纷上书,年轻官员窃窃私语,而老臣们则以袖掩面,痛心疾首,强烈抗议这门亲事。
三朝元老、御史台首辅颤巍巍跪在太华殿上,老泪纵横。
力谏:“陛下!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文王乃陛下第三子,太子未娶,靖王未定,他却抢先大婚,此乃罔顾人伦、乱纲常之举!若不严惩,恐天下效尤!”
礼部尚书跪地,高声疾呼:“陛下,《昏义》有云,天子娶后,诸侯嫁女,必先长后幼,以正人伦!文王此举,岂非置礼法于不顾?”
户部尚书亦义正言辞:“陛下,长幼之序,乃人伦之本,皇室当以身作则,严守此道。今文王欲先太子而婚,实乃乱纲常之举,恐令天下人耻笑,动摇国本!”
“陛下,皇家之礼,关乎天下风化。若此例一开,日后必生乱象,望陛下三思而后行,以正纲纪!”
“陛下......”
皇帝面色阴沉,任凭大殿中众说纷纭,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敲击着龙椅扶手上的雕纹,看起来已经失了耐心。
当御林军拼命拦下第四个想要撞柱死谏的谏官之后,皇帝紧皱着眉,为难地看向了下首的文王。
段云理当作什么都没看见,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冷静模样。
不管发生什么事,这门婚事都必须成!
皇帝沉默良久,长叹一口气,吐出一句:“此事,朕自有定夺。”
说罢站起身,一拂袖子,神情烦闷地离开了。
“退朝——”太监尖利的声音唱响。
下面的言官不甘心这样就退朝,还想死谏。
“陛下!陛下请留步!”
“求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
“诸位请回吧,父皇既决定了此事,便自有父皇的道理。”太子殿下从高台上走下,一脸不忍地看向众官员。“李大人,你额头在流血,应当尽快包扎才是。”
他神色沉静,温良持重,丝毫不因自己受了委屈而有所不满,一如既往地宽和仁厚。
“太子殿下!”
一众言官仿佛找到了救星,纷纷朝他涌过来。
“太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还请让陛下收回成命!”
“殿下,若此事开了先河,祖宗礼法何在?”
“殿下您受委屈了!”
太子眉心微蹙,隐隐含着自责。“让各位如此忧心,是孤之责。”
“殿下言重了!”
众官员既惶恐又心疼。他们英明神武、郎艳独绝太子殿下,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仁厚,被人都欺负到头上了,却仍自省自己做得不够。
又开始老泪纵横。
“殿下,老臣愿为殿下抛头颅,洒热血,明日老臣必当再劝解陛下,让陛下收回成命!”
“老臣也是!”
“大不了拼了这条老命!”
太子殿下摇头,依旧不慌不忙,淡然一笑。
“诸位言重了,孤见诸位已很是疲惫,还是先回去吧!南风,你安排人,务必将他们安全送回府。”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众人慌乱的时刻,他依旧保持着冷静和镇定,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
南风向众臣行礼,“各位大人,请。”
众臣拭泪,向太子辞别,“臣等告退。”
待人走后,段云珩看向一旁志得意满的段云理,黑眸闪动。
沉静淡然的外表下,仿佛掩藏着几分真切的怒意。
段云理挑眉与他对视,这件亲事已经被父皇恩准,就算是真撞死几个谏官,也再没有转圜余地。
三个月后,他必大婚!
就算太子从现在开始,就拟定太子妃人选,匆忙准备大婚,也无论如何都赶不上他。
更何况,他还有了子嗣。
一步慢,步步慢。
能见到太子吃瘪,便是他人生中的一大快事!
-
连着好几日,都有言官在早朝上死谏。
最忙的是御林军和太医们,一边负责抱住撞柱的谏官,另一边负责包扎救治。
他们都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一上早朝,就齐齐在殿外候着,随时准备冲进去救人。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朝政事务繁杂,不可能每天就纠缠着这一件事不放。
迫于众议,皇帝不得已再颁口谕:
“太子与靖王,年逾弱冠,婚事久悬。朕念社稷之安、人伦之正,今命尔等速择佳配,克期完婚。着令皇后以其贤德与母仪之威,全权负责太子与靖王之婚事操办,务必妥帖周全,以安朝野之心,以正家国之范。”
“陛下英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凤仪宫内。
皇后端坐凤椅,指尖轻抚鎏金护甲,听着心腹嬷嬷细声说着太华殿上的事,不禁连连失笑。
对身旁女官道:“去传太子与靖王来,本宫要问问他们,对自己的亲事有何看法。”
“是。”
不多时,太子与靖王便双双入内。
“儿臣参见母后。”
“免礼,赐座。”
“谢母后。”
皇后看向二人,面上带了几分温和笑意。
待宫人上完茶后,皇后伸手挥了挥,摒退了大部分,只余几个心腹在内。
问道:“你们二人的婚事,之前总是不放在心上,如今陛下下旨,让你们速择佳配完婚,本宫也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太子、靖王,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靖王恭敬地站着,他心中完全没有人选,不过就是为了给太子做掩护,逼不得已赶鸭子上架。
不过,他的年纪也到了,既然大家都想让他成婚,他母妃更是一天念八遍,听得他耳朵都起茧子了。
既如此,那就成吧!
回道:“母后,儿臣无甚主意,还望母后为儿臣挑选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
皇后微微点头,“本宫记着了。”
又看向段云珩,“太子呢?”
段云珩横了一眼望着他笑得促狭的段云珀,轻咳了一声。
垂眸道:“母后,儿臣已有心仪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