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民心天命,真大祭酒也

作品:《历史长河中的炼气士

    刘川来自后世,在他看来,无论秦国也好,齐国也罢,都是华夏的老祖宗,乃是华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黄石公目光赞许,望着刘川,说:“大祭酒,发号施令吧。吾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川戴上高冠,披上深袍,腰间挂着力士印。


    “师父!”张良强忍激动,呈上宝剑。


    安邦定国,平定乱世。这才是大好男儿。


    刘川手持宝剑,屹立不动,与周围嘈杂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


    其他人也在观察着他。


    不知道刘川又怎样出手力挽狂澜。


    事已至此,局面崩坏至斯,即便大王亲自出面,都不会有人看一眼。


    街道人潮汹涌。


    刘川看向旁边拖家带口的男子,道:“铁匠家的老大田大郎,你这是要去哪?”


    “大祭酒?祭酒竟还记得我?”田大郎看到大祭酒叫出自己的名字,顿时受宠若惊。


    “三年前,你深夜抱着大儿子敲门,本祭酒怎能忘?别走了,带着你东门右巷的弟兄,守好家园!”


    “是!”田大郎激动抱拳。


    一个大人物叫出自己这个草民的名字,还托付重任,即便是死,也要完成使命!


    “城门巷尉!”


    “西门鞋匠吴郎!屠户家的双胞胎……坡下村的黑蛋…… ”


    接下来,刘川一个个叫出名字。


    被叫到的人纷纷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随后听从刘川的命令。


    春秋战国,义气尚存,刘川又帮助过他们,甚至还记得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草民名字。


    在这些人的眼里,光是记住自己的名字已是莫大的恩德,更别说还有平日接济之恩。


    很快,局面渐渐稳定下来,人潮不再混乱。


    并且这些人回去开始传播刘川的命令,街道顿时一空。


    “师父……这……”张良与陈平渐渐看出门道。


    “师兄……”符宝看向师兄,她明白师兄想要做什么了。


    轰轰轰……


    四面八方传来雷霆般的脚步声。


    “大祭酒!我们来了!”


    “大祭酒!!”


    “琅琊先生!”


    只见各处街道涌出人群,这些人有老有少,有青年有妇女,手持刀、斧、锄、棍、扫帚……。


    越来越多的人汇聚而来。


    一处店铺,早已逃跑的商人又回到铺子中,对着几个躲起来的年轻同乡顾工说道:


    “陈胜、陈大虎、陈二牛、我们不跑了,抄起家伙,我们听从大祭酒号令!”


    “大祭酒真能击退秦军吗?”年轻的陈胜不解。


    “大祭酒是青帝子琅琊君,大祭酒出马,一定会有太平。”


    众人抄起家伙。


    陈胜拿着木棍出门,霎时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这一幕深深震撼着他,永远无法抹去。


    “这是……”


    人民群众,好似茫茫大海,淹没面前一切,堵塞所有道路。


    “吁!!”


    正准备出城的蒙毅被挡住去路,他坐在马背之上,愣神地望着眼前一幕。


    这是什么样的力量?


    众人齐聚,刘川站在高处。


    “诸位,我们只要太平!任何人胆敢屠杀这座城池,他将付出血的代价,获得终身难忘的教训!!”


    “杀!!!”


    “杀!!!”


    “天下太平!!!”


    欢呼声齐震临淄。


    “稷门、宣门、武门、德门、鲁门……”


    刘川以方位划分人群,选出“方帅”,在一个门附近住着的自动划分到该方帅底下。


    挑选出八个方帅,以及八个方的人手“渠帅”“道帅”。


    “尔等务必维持秩序。”


    “誓死听令!”


    八个方帅激动下拜,方帅又吩咐底下渠帅道帅,按照自己的籍贯住所维持秩序。


    众人以刘川无与伦比的威望,建立起维持太平的共同体。


    刘川高高俯瞰人群。


    十万百姓十万军。


    秦军若想进城,必定爆发巷战。


    临淄百姓必定会输,但秦军也别想好过。


    这将是无比血腥的巷战。


    “张良、陈平,这就是民心的力量。”刘川看向两名弟子。


    高冠深衣,银钩宝印,象征着末代大祭酒的风范。


    稷下学宫,对得起华夏文明。


    胜利的风吹拂着他的衣角,他的眼神如火炬般明亮。


    八年经营,黔首皆知,这是民心的力量。


    史官记录前所未有的时刻,今日一幕必将带来深刻的历史影响。


    刘川来到蒙毅之处,说:“蒙毅兄,带我出城谈判。”


    “好。”


    蒙毅对刘川心服口服。


    于此同时,秦国大军来到十里外。


    城内爆发的滔天喊杀声震惊了秦军斥侯。


    “何事?”公子扶苏不太放心,莫非有诈?


    王贲笑着对公子扶苏道:“公子放心,齐人翻不起风浪。李兄、蒙兄,即刻率领左右军,攻陷临淄!”


    大军渐渐压近。


    秦军不怕敌人反抗,只怕自己没有战功。


    “是!”


    “等等!”蒙恬指着前方一队打着秦军蒙氏的人马,“蒙毅来了!”


    “放行!让他们过来!”


    刘川跟在蒙毅身后,内心暗暗盘算撤离路线。


    秦军人多,即优点,也是缺点。


    若是谈崩,亦可召唤八骏白义,制造混乱,逃离此地。


    他从不做没有把握之事。


    很快,刘川见到了王贲、李信、蒙恬三人,以及他们身后的“亲兵”扶苏。


    三人也是第一次见到刘川。


    刘川的高深儒雅名士风范,与肃杀阴冷的沙扬氛围格格不入。


    “这位是稷下学宫大祭酒刘川,这位是……”


    蒙毅分别为众人介绍。


    王贲抱拳,道:“久仰大名,阁下若是来投靠秦国,在下扫榻相迎,不过等我们拿下临淄再说。”


    “王将军,齐王已答应投降,收手吧,冤有头债有主,何必牵连无辜百姓。不如先行退兵,答应不伤百姓,不掳掠一人,静待齐王出城即可。”


    “临淄已是囊中之物,本将军为何听你们的条件?万一是缓兵之计呢?”


    王贲想建立超越父辈王翦的战功,攻齐一战虽顺利,但也憋屈。


    而且贸然退兵,万一齐国各地勤王大军赶来,再加上临淄大军合围,岂不是双面包夹。


    不如以雷霆之势灭其都城,像是灭掉赵国一般,使得赵人一蹶不振。


    “王将军,在下保证,齐人一定投降。”蒙毅适时说道。


    “哼,军令已下,断无回头。”


    王贲眼中闪过一丝煞气,不愿让步。


    嗡!


    刘川抽出长剑,周围的人顿时拔出兵器。


    “王贲,冤有头债有主,今日灭人九族,明日也能灭你九族。百万齐人,有武夫,有文官,有士子,有贩夫走卒,王将军,你不能一直庇护你的宗族。你不能记住他们每一张脸,每一个人。”


    “尔等尽管杀,哪怕剩下三户齐人,反抗永不罢休!”


    刘川身后,临淄大门敞开。


    映入眼帘是乌泱泱的人群,城墙、街道、乃至附近村落农夫、达官贵人、贩夫走卒。


    所有人团结一致,拼死反抗。


    挟持滔天民意,刘川好似一座高山,众将不由得被震慑。


    王贲行伍数年,第一次见此扬景。


    百姓不是坐以待毙,反而是团结一致。


    他也知道一旦入城,秦军令行禁止的军伍优势荡然无存,恐怕将面临不可承受的伤亡。


    “王贲,退兵二十里,给他们三日时间!”


    公子扶苏发话了,他看向刘川离开的背影,不由得赞叹。


    “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真大祭酒也!”


    此人颇有苏秦张仪的风范。


    刘川回去将秦军退兵消息告知众人。


    “彩!!”


    一时间,满城欢呼,所有人心头放下重担。


    凶残的秦军终于服软了。


    “琅琊君,大恩大德,永世难忘!”


    今日之事,深深刻在齐人心中,亦有民间为其建立庙宇。


    人群中,刘川内心卸下重担。


    “终于和平了。”


    临淄八年,也算是报答了齐人的照拂。


    史官记下这一幕。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3年),齐国灭亡,稷下学宫大祭酒刘川……公子扶苏曰: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真大祭酒也。


    往后,以刘川为原型的成语又多了“处变不惊”“临危不惧”两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