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作品:《历史长河中的炼气士

    此地占地广袤,田宅连片,应是富贵人家。


    人家深处,庄园幽静。


    金童玉女并坐一案。


    男子白衣鹤敞,羽扇纶巾;女子气质出尘,如姑射神女。


    两人面前,三个老者聚精会神看着刘川前方更老的人。


    老人头上插着令人心惊的银针,神情非但没有痛苦,反而是无比舒适。


    很快,刘川拔下金针,询问道:“老丈,感觉如何?”


    “陈年顽疾,顿时一清,多谢神仙出手相救,神仙定要留下,老朽设宴相待。”


    丈人欣喜若狂。


    “在下恭敬不如从命了。”刘川笑道,“日后少服食丹药,应当清淡养生,修心养身。”


    接下来,刘川为众人讲解老子道德经。


    “【道】是无形无名的终极,先于天地而生,是万物生成的根源。求道之士,应当有【德】,德乃道在人身,道士者,应达到【尊道贵德】的境界。”


    刘川不讲长生法,只论道士内在修养,与方士切割开来。


    方士之道,害国害民。


    刘川倒不是想改变世界,只不愿因自己而令这种求道服药之风盛行。


    他应是道士,求道之士。


    老者似懂非懂,又问:“所以说,阁下是道士?”


    “正是。”


    “道士与方士区别…?”


    “道士重道,方士重术。”


    一句话,将道士与方士的格调彻底拉开。


    宴席结束,刘川将金钱交给财迷似的符宝,符宝如道童一般抱着行李。


    “去也!!”


    羽士大手一挥,牛车载着飘然离去。


    众人在背后以目光相送,老者不禁感叹。


    “真神仙也。”


    行至无人之时。


    刘川解下闷热的鹤氅,松了一口气,说:“闷死了。”


    符宝白了一眼,说:“有必要拿腔作势吗?”


    “自然有必要,神仙定要注意风度,否则岂能取信于人?”


    当初那么穷,师父都得花大价钱置办艳丽衣裳,随身携带清水以备洗脸,更有铅粉珍珠粉,石黛(石墨类矿石)保持气色。


    当然,拥有真人道果的刘川天生有好气色,但衣着方面也要注意。


    在套路不多的战国时代,“人设”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一旦树立自己“不喜名利,闲云野鹤”的人设,日后会清静不少。


    “你越来越像爷爷了。”


    “是啊。”


    师父教会了自己不少东西。


    马车一路前行。


    来到颍川郡。


    “这里是颍川,张良的家乡。”


    符宝笑道:“师兄,我们去看看吧,好久没见张良陈平了。”


    “好。”


    张氏族地,仆人数百,良田千顷。


    张良回到族地,谨遵师父嘱托,闭门潜修自我。


    此时,正厅紧闭的大门当中,张良与陈平密谋大事。;


    张良留着短须,气质成熟。


    陈平已从小个子长成美男子,不过还是一副沉默寡言,病怏怏的瘦弱模样。


    “子平,秦皇东巡归途,我们安排大力士埋伏刺杀,如此一来,秦国大乱,你看如何?”张良似乎察觉千古良机。


    陈平兴致缺缺,道:“杀不了,秦皇经历的刺杀不知多少,身边高手如云,你如何能杀?不过是吓人一跳。”


    “要我说,还不如刺杀公子扶苏。秦皇诸子,扶苏最优,杀了扶苏,秦国后继无人,必将大乱。”


    “太久了。”张良显然不满意,“子平此言差矣,刺杀秦皇不一定非得成功,只要天下人知晓秦皇并非威震天下,仍有人挑战他的威望即可。”


    “子房兄谋算深远,在下佩服。”


    陈平不再说什么了。


    “报,门外有人自称灵宝道士来访。”


    “师父!”


    两人霍然起身,面色惊喜。


    师父三年未动,莫非是打算办大事了?


    两人亲自出门迎接。


    牛车上,男子风采不减当年,宛如当年担任大祭酒之时。


    “师父,师姑,好久不见。”


    张良感慨万分,师父一去无影踪,仿佛真成仙了一般。


    张良吩咐下人在幽静之处摆宴。


    宴席之上,师徒几人谈天说地。


    “师父出山,是要打造一番大事业?”


    “去关中看看,顺便寻仙而已。”刘川摇头失笑。


    关中奇宝很多,他想亲眼看看扶桑神树以及所谓的金乌。


    “师父方才所说的道士是何意?”


    刘川又讲了一遍,张良对闲云野鹤的道士并不艳羡,他背负的东西太多了。


    不远处传来拐杖声。


    一身形消瘦,弯腰驼背,杵着拐杖的老头出现。


    “黄石公。”


    “天汉,好久不见。”黄石公慈祥笑道,“你还是风采依旧,可惜老夫已风烛残年。”


    宴会散去,刘川与黄石公在树下对弈。


    “天汉,关中宝物颇多,或许有你需要的东西。”


    “在下正是这般想法。”


    “求仙问道,长生不老,好一个逍遥地仙。”黄石公感慨万分。


    任谁又能知晓,滚滚红尘,历史长河,竟有一不死神仙注视着这一切。


    “不过是人世苟活罢了。”


    刘川落下一子。


    两人无言。


    良久,黄石公缓缓说道:“天汉,你就没有想过把持权柄,开创万世基业,成为不死的圣人?”


    “我?闲云野鹤罢了,当不得圣人,也不当圣人。”刘川放下棋子,“圣人不死,岂不是老贼?”


    若真有位圣人横跨古今,统治到科技昌盛的现代。


    他永远光明正确,所有人一出生都欠他的恩情,其龙子龙孙遍布各行各业,阶级永远无法流通。


    这样的人,难道不是该死的大盗?


    圣人的伟大,在于他死了。


    “此乃——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哈哈。天汉,你不像荀子师尊,你像庄子。”


    两人哈哈大笑。


    刘川第一次在这位为自己取字,并且知晓法术的人面前吐露心声。


    次日,刘川再次踏上归途,他并没有对张良刺秦之事指手画脚,人总要学会吃瘪。


    “张良,戒骄戒躁。陈平,多说话吧。为师去也。”


    牛车向着夕阳前行,光影拉得老长。


    树荫下,黄石公杵着拐棍,目送刘川离开。脑海中闪过先前一幕幕。


    临淄初识,著书扬名,方士之乱,临危受命——此人见证了齐国覆灭,学宫终章;将来又不知看到何种英雄,王朝兴灭。


    “苍穹高远,天汉灿烂。哈哈,让百家子弟看看我们末代大祭酒的力量。”黄石公缓缓转身。


    人生百年,蜉蝣一日。


    或许在炼气士面前,人生与蜉蝣没有区别。


    三日后,黄石公寿终正寝。


    刘川一路西行。


    途中,或戏耍劣绅,或路见不平,又或行医救人,讲解老庄。遇权贵赏识,又不屑一顾远去。


    道士之名,亦跟着一路西行。


    名声终于传到了关中。


    “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