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就给本宫找了这么个废物
作品:《开局流放边关,我直接打穿北境线!》 赵衡闻言,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忠心耿耿?”
“皇兄你信不信只要利益足够这帮人为了钱连自己的祖宗都会卖!”
他转过身对着皇帝重重一抱拳!
“父皇放心!儿臣会拿出证据的!”
“只希望到时候父皇您不要心软!”
“朕绝不会心软!”
皇帝说完看着赵衡那张苍白的脸,心中的怒气也消了三分。
“留下吧。陪父皇一起用膳。”
赵衡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对着皇帝再次一躬身。
“谢父皇美意。”
“只是儿臣还要立刻给江南那边传信让他们尽快找到证据评定叛乱。”
说完他便转身在一众太监那充满了敬畏的目光中大步离去!
御书房内赵衡的身影刚刚消失,太子赵瑞这才敢从地上爬起来。
他凑到皇帝身边,一边为他捏着肩膀,一边小心翼翼地念叨着。
“父皇您瞧瞧三弟真是越来越嚣张了。在您面前都敢如此放肆简直是没把您没把我们整个皇室放在眼里!”
龙椅之上的皇帝缓缓地睁开了眼。
他看着眼前这个只知道煽风点火,却毫无担当的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无法掩饰的失望。
“要不换你去平叛?”
太子赵瑞的脸色瞬间就白了!
他连忙跪倒在地,语气中充满惶恐的孝顺。
“父皇说笑了!儿臣乃是天潢贵胄未来的储君!要学的是如何像父皇您一样坐镇中枢镇压天下!这等冲锋陷阵的粗鄙之事儿臣……儿臣怎能去做!”
皇帝听着这番话,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太子能够做到,哪怕只能做到赵衡的一半,自己现在就能把位置让给他!
也不用枉费心机的打压赵衡,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儿子啊……
皇帝还是留着赵瑞在工装用完午膳,而后才打发他离去。
离开御书房时,赵瑞正好迎面碰上大太监李正英。
李正英面对这位大周太子,脸上不见往日的恭敬,反而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他。
“太子殿下。”
“李公公,你这是……”赵瑞有点纳闷,这怎么还给自己甩脸色看?
李正英不管他在想什么,哪怕知道对自己有所不满也无所谓!
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若是登基自己别说是坐这个位置,他都没打算能活得下去!
“太子殿下。”
李正英再次重复一声,见太子不明白自己意思,只好开门见山,“咱家奉劝您一句,注意自己的身份,您现在只是东宫太子。”
“有些地方,不是您应该伸手的。”
说着,李正英对不远处挥了挥手。
两名小太监拖着一具冰冷的尸体,缓缓从赵瑞眼前走过,还故意把血肉模糊的地方冲着他。
这具尸体不是别人,正是李三贵。
赵瑞的好心情,没了。
……
东宫之内。
“废物!蠢货!”
赵瑞把心中的恐惧与屈辱,尽数发泄到了国舅爷郭嵩的身上!
“本宫让你去办事!你就给本宫找了这么个废物!”
“父皇身边的人也是你能收买的吗!”
郭嵩跪在地上心中暗骂,当初还不是你提的这个想法。
可他嘴上却不敢有半分不敬。
等太子发完了火,他才小心翼翼的问起了御书房内发生的情景。
听完之后,郭嵩那双阴鸷的眸子里闪过了一丝阴沉!
“殿下息怒。”
“有些手段虽然简单,但却是可以一直重复的。”
……
这一日下午,关于赵衡各种各样的流言在京城漫天飞舞。
“听说了吗?那个安北伯就是个样子货!在北境打了两场胜仗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可不是嘛!听说江南那边叛乱四起他立了军令状却迟迟不敢动身!我看啊他就是个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要我说北境那边的安宁肯定也是表面现象!指不定哪天蛮子就又打过来了!”
这些流言如同瘟疫一般,在京城的茶馆酒肆之间疯狂蔓延!
好多人都在议论赵衡这个安北伯,到底还能不能做得安稳!
安北伯府。
赵衡对外界的这些流言,根本没放在心上,不过他知道也不能就这样放之任之。
他再次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信国公府。
书房之内,欧阳信看着眼前不知疲倦的年轻人,老脸上十分复杂。
“你又来做什么?”
“国公爷。”赵衡开门见山,“江南总督何敬贪赃枉法勾结叛逆此人肯定是要下台的。”
“可江南之地不可一日无主。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江南有一些清官能够为民做主的。”
“比如说前御史林宗阳。”
欧阳信闻言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
“好你个小子!”他指着赵衡笑骂道,“打的好主意!你自己不方便出面就来使唤我这个老头子!”
赵衡却嘿嘿一笑。
“国公爷谁不知道这朝堂之上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都唯您马首是瞻?”
欧阳信听着这番恭维,心中的那点不快也消了三分。
他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缓缓地开了口。
“你先把江南的叛乱给我搞定了。”
“剩下的事我会考虑。”
赵衡知道这是答应了,满意的转身离去。
在离开之前,他将一只早已备好的木盒,留在了欧阳信的书房之内。
“国公爷,这是晚辈送您的一点心意。”
当晚欧阳信的卧房之内。
信国公夫人李氏看着盒中通体温润巧夺天工的琉璃茶杯,眼睛都快挪不开了!
“哎呦!真是巧夺天工!”她爱不释手地把玩着茶杯,随即又酸溜溜地看了一眼身旁的老头子。
“老爷你不是一直不喜欢人家三皇子吗?怎么又收人家这么贵重的礼?”
欧阳信看着自家婆娘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破天荒地没有发火。
他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你懂什么。”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浑浊的老眼中露出深深的疲惫。
“老三……快要回来了。”
他口中的老三不是赵衡,而是他自己那个在边关吃了十几年沙子的,三儿子。
“我这把老骨头不在乎了。”
“可老三他刚脱离苦海,总得为他的以后考虑考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