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何敬此人留着还有大用
作品:《开局流放边关,我直接打穿北境线!》 东宫之内,太子赵瑞那句充满了杀意的“杀掉不就行了”,如同一阵阴风,刮过书房。
在场的几位太子党羽,皆是心头一寒,连大气都不敢出。
国舅爷郭嵩更是听得胆战心寒!
何敬,那可是朝廷亲封的封疆大吏!
这些年,为了太子的大业,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如今说杀就杀?
这要是传了出去,以后,还有谁敢为太子卖命!
“殿下息怒。”
郭嵩缓缓开口,声音干涩的,自己都觉得惊讶,他想过让何敬下马,但却没想过要他的性命,“何敬此人留着还有大用。”
“有用?”
赵瑞冷笑一声,袖子一甩,不耐烦的问道:“一条连主子都咬的狗,留着何用!”
“殿下。”
郭嵩低下身子,声音也压得很低,“何敬虽然无能,但他在江南经营多年,树大根深。我们若此时就卸磨杀驴,恐会引得江南那些世家,人人自危啊。”
“不如就让他换个地方,哪怕不当官儿,以他在江南的人脉,也能在暗中为咱们输送不少利益。而且这事儿传出去,别人也会对殿下感恩戴德!”
听到“利益”二字,赵瑞的愤怒才渐渐消散了一些,至于什么感恩戴德的他根本不需要!
整个天下都是赵家的,他赵瑞天生就是这座天下的主人!
他烦躁地挥了挥手,“也罢!此事就交由舅舅去办!告诉何敬,让他自己选个地方,滚得越远越好!”
郭嵩心中暗叹一口气,连忙躬身领命,然后带着几名在东宫听命的官员,悄悄的离开了这里。
走在宫道上,距离那位喜怒无常的太子殿下稍微远了一些,身旁新上任的户部侍郎才凑到郭嵩身边。既是后怕又是不安的问道。
“国舅爷,太子殿下今日之言,如此凉薄寡恩,实在……实在不是明君所为啊。”
郭嵩闻言身形猛然一动,接着缓缓转过头来,“侍郎大人!”
他一字一顿地说道,“祸从口出!”
“太子殿下怎么吩咐!我们就怎么办事!”
“明白吗?”
另外一边赵衡在回到安北伯府后,打算给江南回一封信。
坦白来说,甘宁、李鬼和陆枫这几个家伙都干的不错,起码已经逐渐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他当即提笔,写下一封回信。
信上,他对甘宁等人在江南的所作所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在结束的时候,赵衡的内心也十分感慨。
最后的命令!
“江南之事,尔等可便宜行事!我只要最后的结果,让江南成为我们的粮仓,更要让那里的百姓都吃得起饭,穿得起衣,过得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
御膳房。
精心准备好的山珍海味,已经渐渐没了温度。
皇帝就坐在一旁,面前这些对百姓来说争羞无比的食物,他却是连筷子都懒得动一下。
赵衡不是个空口白话之人,他说江南平定,那就绝对是已经平定。
那么很快就要轮到另一项议题,该如何奖赏,这位端坐于京城却能遥控平定京南叛乱的安北伯!
太监李正英悄悄地出现在皇帝身后。续上热茶后又把双手放在皇帝的肩膀上守门,轻轻的揉捏起来。
“陛下。”
李正英的声音尖锐又轻柔,但关心却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天下都还等着您的决策。您可千万得吃点东西,保重龙体啊。”
皇帝闻言失笑一声,难得的冲着李正英笑骂道,“你这老家伙,要不是你陪了朕这么多年,朕都以为你是在拍马屁了。”
他说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既是疲惫,又有无奈的说道,“你说朕这两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看着他们这样,如同乌眼鸡一般斗来斗去,朕这心里,实在……有些于心不忍啊。”
李正英听着皇帝这话,苍白的脸上没有半丝动摇,可在宫中浮沉数十年的内心,却是突然一颤。
皇帝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还是能分得清楚的。
这次是的的确确想知道自己的态度,或者说需要有人来给他出谋策划。
李正英微微躬身,但手上的揉捏动作没听,语气幽幽道:“陛下,您不是常常念叨,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吗?”
“立长,不立贤。”
皇帝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李正英的话说到他心里了,老祖宗的规矩哪能轻易废掉?
“没错。”
“立长,不立贤。”
“更何况,瑞儿作为大哥,只要能明辨是非,也就够了。”
……
江南总督府,虽然早有预料,可何敬看着眼前的书信,还是沉默了。
这封书信并不是赵瑞和郭嵩的,而是他很早以前留在京城中的人情,一生中也就这么一次机会。
这份人情换回来的消息,王天成的拿下甚至没引起皇帝的注意,但是太子赵瑞已经对他这个总督的位置相当不满,皇帝和赵衡那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之前,何敬一直觉得自己能够度过这一次的劫难,但现在看来恐怕是在劫难逃。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脑袋里边不断的旋转着,想要找一个万全之策。
同时,何敬也在等着赵瑞和郭嵩的来信,没亲眼看到他不死心!
他宁愿相信是以前的那个人情在欺骗自己,来送饭菜的下人被他呵斥的惶恐不已。
但很快这些下人便发现今天的总督只是呵斥,并没动手,比起往日来,仍持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一封由京城来的密信抵达总督府,何敬几乎是亲自去接过的这一封密信,可当他看清楚信上的内容,整个人都懵逼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是真的!
“这……这不是真的!”
“这绝不可能是太子殿下和国舅爷写给我的信!”
“一定是奸人作祟!一定是赵衡那个小畜生在背后搞鬼!”
在这封信上,通篇只有郭嵩熟悉而又陌生的笔迹。
郭嵩在温和的安抚过何敬之后,画风一转,让他上书请辞告老还乡!
还说什么,太子殿下会永远念着他的功绩,让他先找个好地方韬光养晦,等待日后再接重任!
这哪里是安抚!
这分明就是要让他去当替罪羊!
这一夜,何敬诡异的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整个总督府都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