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公主府舞女(32)
作品:《快穿:君夺臣妻?只怪她太心机》 时光流逝。
就像舒舒所想的那样,跟原本的历史也没有多大区别。
虽然卫氏并没有再出皇后,可是卫氏一系的人马最终不得善终,主要是因为太子,太子才是卫氏一系人马的中心,跟有没有皇后没有区别。
就算原本的历史上,在太子出事之前,卫皇后尽管早就已经失宠,但是因为一贯贤惠谨慎,做事情向来妥帖周到,也没有惹出什么事来。
直到太子出事,卫皇后作为其生母,才不得不被牵连其中。
现在也是这个样子,随着天子逐渐年迈,看着已经长成的太子,自然是不会顺眼。
尤其是太子和天子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还不一样,子不肖父,本来就是天子的遗憾。
更何况在认为自己没有错的时候,太子并不会选择妥协,只会固执己见,甚至对天子做出过决定的事情,都想办法要平反。
对此,不但天子不高兴,就算天子重用的那些大臣也不高兴。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太子和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在天子还在的时候,就对天子很多事情的处事方法看不过去 ,等到天子不在了,他们这些太子早就看不惯的大臣,能有什么好结果?
直接罢官说不定都是好结果了,说不定还得被问罪!
毕竟太子对于他们很多做法,其实都是看不过眼。
可是又有谁甘心接受这样的结果?
一个人,要是想要对付太子,倒是未必能够成功。
就算天子对太子有不满,可是一个外人,也不可能就比得上亲生儿子了。
但是很多人,齐心协力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要成功就容易多了,尤其是这些人还都是天子比较信任的人。
就算想要对付的人是太子,天子的亲生儿子也一样。
哪怕第一次的陷害没成、第二次也没成,等到次数多了,总有一次能成。
总的来说,就是太子犯众怒了。
他平时对待天子身边这些亲信的态度,让大家很忐忑 ,觉得日后太子掌权,他们不会有好结果。
一群天子信任的官员齐心协力想要找他的毛病,总是能找到其不妥当之处。
一开始调戏宫女、或者是听天子生病十分高兴这些事情,天子可以不计较。
可是后面牵扯到巫蛊之祸,又赶上天子正好生病。
现在的人又信这些 ,事情就不是那么好解决了。
“皇后娘娘,太子绝对不会对陛下行巫蛊之事!求您去陛下跟前替太子求求情吧!”
当然,也有不同之处。
原本的历史上,卫家有皇后,在太子被陷害,打算起兵的时候,是直接用皇后的印信,调动了长乐宫的兵马。
长乐宫一向是太后居住的地方,在王太后没有以后,皇后又有太子在,迟早会成为太后,自然也接手到一部分默认是由太后掌管的权利。
现在她却只是夫人,而且也没有像原本那样留在京城,而是也跟着天子在甘泉宫,和太子之间音讯并不方便,也就只能求情了。
舒舒听着求情的声音,想到的却是曾经对方高高在上看着自己的时候。
就算这些年她是皇后,但是对方有太子还有得力的娘家,也没有这样低姿态的时候。
朝廷上的风云变幻,还真的是很难说。
不过舒舒肯定不会管这个闲事,这些事情跟她又没关系。
而且这个事情上面太子冤枉归冤枉,但是要说完全无错,其实也不是。
一开始是太过于张扬,并没有体会到储君不是君,不能什么事情都只能凭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再说了,太子又凭什么觉得自己就一定是对的,在天子做出决定了,都还要反对,反对不成,在事后都还要进行平反。
后面虽然未行巫蛊之事,但是在发现解释不清楚以后,也确实起兵了,并且因为人马不够,连狱中的罪犯都放出来了。
这个罪过,又何尝是小罪过?仔细算起来,绝对不比行巫蛊之事要小。
舒舒没事,去蹚这个浑水干什么?
所以便也只是说道:“卫夫人不必如此,要是太子真的无辜,只要查清楚了,陛下乃太子亲生父亲,还能把太子怎么样不成?”
卫子夫便道:“娘娘何必说这等推脱之语?不说妾之外甥、侄子 ,三位公主何尝不是陛下亲生女儿,陛下不同样没有手下留情?”
在太子出事之前,出自卫氏的三位公主,以及卫家其他人,都因为牵扯到巫蛊之事,已经被处置了。
所以这个话一出,舒舒倒是不好再用父子亲情来反驳了。
便也说了一句实话,“要是陛下连父子之情都不顾了,我就算去陛下跟前求情,又有什么用?”
卫子夫顿时默然无语,她也知道自己的要求很没道理,却还是有些不甘心,亲生儿子总不能就不管了。
“皇后娘娘,陛下一向爱重你,你去求情的话,陛下肯定会听!妾知道妾没脸求娘娘,只求娘娘看在青弟的面子上,帮太子和卫家一把。”
听到已经去世不少年的卫青被提起来。
舒舒不由得心中暗叹,青弟?说句实在话她都快忘了卫青了。
不过这也表示她这些年展现出来的形象,还是很成功 ,让大家都相信了 。
所以舒舒就叹了一口气,“卫夫人就别为难我了!现在陛下正生气,谁敢去陛下跟前求情?我最多能保证,要是真有个什么不好,给太子留下一丝血脉!”
舒舒自然不是真的顾念旧情,只是她想要过一把手握大权的太后日子,也得扶持一个皇帝才行。
太子一脉本来就会留下一个皇孙,在这一系列变故中因为年龄小活下来,并且资质不错,这个孩子也是个好人选,还并不需要她费太多心思。
至少是一个备胎,日后有什么情况,可以拿来用。
现在用来安抚人心,表现她顾念旧情,倒是正合适!
……………………
宣室殿内。
舒舒坐在天子身旁,感受到浓郁的药味扑面而来,不由得也悲从心起,眼泪布满了脸庞,“陛下…………”
“别哭!”,已经病得很重的天子,吃力的抬起手,拍了拍舒舒放在一旁的手,“也别怕!朕都已经安排好了,朕肯定会替你安排妥当。”
然后看向因为天子病重,已经被叫过来做见证的三公九卿。
在宣布了立幼子为继承人以后,又开口说道:“太子尚年幼,以后遇事不决,皆问皇后。”
然后看向自己定下的继承人,“太子,你要记住太后之尊,只能尊嫡母苏氏,万不可尊生母,朕已定下律法以嫡母为尊,你要好好孝顺你母后,就算为太子时,也不能枉顾律法。日后朕的陵寝 ,也只留皇后的位置,其他妃嫔另寻他处安葬。”
把需要对着所有人交代,必须得有人见证,免得日后出现差错的事情都交代完,才又说道:“你们都下去吧!皇后陪着朕就行了。”
“陛下…………”,舒舒留在里面,看着天子的样子,忍不住又唤了一声。
“舒舒…………”,天子也唤了一声舒舒的名字,然后才说道:“朕一直都记得第一次见你的样子,你说要是那一次朕就带你回宫了,我们是不是会更好。”
显然这些年两人虽然相处的很好,但是天子对于往事,还是有些耿耿于怀。
“陛下,你怎么说起这个话了,我们本来就很好,我还记得第一次见陛下的时候,都把陛下认成登徒子了!”,都这个时候了,舒舒肯定不能再让人不安心。
天子笑了,“舒舒,朕虽然已经留下遗旨让新帝尊你,可是人心难测,朕也不敢保证朕的遗旨,新帝能尊多久,要是新帝不懂事,你可以行废立之举,另立新帝!这是天子调动兵马的虎符。”
说着,一个东西便被天子塞进舒舒的手里面。
“陛下…………”,这一下子 ,舒舒是真的意外了,毕竟虽然这些年她对着天子一直在潜移默化太后不是生母,两人尽管肯定免不了一番争斗,但是天子对着不是生母的太后,自然更容易下狠手,等到长成以后,想要掌权就更加容易。
她潜移默化把这个观点让天子记在心里面,也只是想让天子放心的让她做太后,至于做太后以后的事情,天子都没了,也肯定管不了,自然是她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却万万没有想到,经过她的潜移默化,天子是接受这个观点了,但是心里面担心的却是她的未来,甚至还给了她可以废立天子的权利。
她手里面掌握着绝对的兵权,新帝不管怎么折腾,都不会是她的对手。
毕竟在绝对的武力值之下,任何阴谋诡计都只能是花拳绣腿,根本起不了作用。
说句实在话,哪怕天子这些年从来没对她不好过 ,她自认为在天子身上同样也费了不少心思。
但是大概是固有印象,关于这位天子冷酷无情的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舒舒从来没有想过,天子会真的对她这么好。
面对此情此景,舒舒的情绪是真的有些失控,“陛下,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不值得!我不值得你这样!”
天子却有些失笑,“怎么就不值得了?因为你和卫青那点儿事?朕早就不介意了。这些年,宫里面也就你对着朕 ,不是只看朕天子的身份,不是有所求了。”
“其他人稍有一些宠爱,就要为家里面、为孩子谋求好处,只有你从来不求这些,就算朕要封赏你家里面 ,你也多次推辞,让他们领些闲职就满意了,从来没有想过要扶持外戚。”
这还真不是舒舒不愿意提拔自家人,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家兄弟有没有本事,舒舒还明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有机会就一定能出头。
既然苏家兄弟没有多少本事,自然不能把他们提拔的太高,要是像历史上李夫人的兄弟那样,看着卫家因军功变得不一样,觉得自己也行,也要跟着去领兵打匈奴,最终战败被俘虏,导致全族被灭,还不如领个闲职过日子。
本来舒舒对苏家兄弟的感情也不算深,能让他们靠着自己领个闲职,过上富贵日子就已经不错了,不至于非要把人抬举到什么高度上。
不过天子显然不这么想,倒是认为这是舒舒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 。
本来妃嫔想办法没好处其实没什么,向来就是惯例,对于天子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
真的是大事,天子也不会同意,自己就拒绝了。
但是其中有一个不一样的,也更显特殊就是了。
“你虽然心思不在朕身上,可是后宫又有谁真的对朕一心一意了 ,至少你对着朕的时候很真,不是只把朕当做天子,她们在乎朕,在乎的却只是天子……”
听着天子的真情流露,舒舒心里面反倒是冷静下来了。
天子能有今天这一番表现,也是她这些年特意表现出来的样子起作用了,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是因为她表现的太过于无害了,天子才会这样记挂她,担心她的时候。
要是她以前表现的太过于有野心,或者是太过于有心机,天子对她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还真是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既然如此,这一切确实也是她该得的。
心里面冷静了,面上舒舒却更加激动了,“不是的,不是的,我并没有不在意陛下,只是我不能对不起卫青哥哥,才一直告诉自己,不能忘记卫青哥哥…………”
这些话尽管不算十分有条理,天子却也明白其言下之意了,脸上露出一抹惊喜的笑容来,“下一世,我们一定要早一些碰上。”
舒舒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天子缓缓闭上了眼睛。
天子驾崩,幼帝登基,舒舒终于成为太后,开始摄政。
“参见太后娘娘,愿娘娘长乐未央!”
后记
孝武皇后苏舒,孝武皇帝之继后,平阳公主讴者进,陈后因巫蛊被废,即立其为后,帝后情深,为后数十载,无一错处。
帝驾崩,幼帝登基,后临朝摄政称制,政皆由后出,压制外戚,改变外戚摆弄权势之恶习,重用贤才 ,广开言路,纵民参政。
常招博学高才之女入宫议政,择优者为女官。设学宫,男女同招,无论贵贱,择优录取。
摄政十几载知人善任,使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天下晏然 。
幼帝长成,主动归政,母仪之典范也 ,堪称千古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