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体验生活
作品:《大明:开局邀请朱元璋造反》 负责开垦此次田地的一名村民连忙上前询问。
“敢问好汉是从何而来,这里是我们正在开垦的田地,您有什么事情吗?”
听到这话,朱元璋脸上顿时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我是县里来的,县令大人把这边的土地给了咱,咱就说来这里看看咱的土地,和你们一起开开荒。”
闻言那名村民连连摆手。
“我们难道干的不好吗?您跟县令大人说说情,我们可以再从村子里多弄来一些人手,我们家中还有老人和孩子,以及妇女都可以来帮我们开垦田地。”
“不要让县令大人换掉我们啊。”
那村民顿时急的都快哭了,脸上露出了极为惶恐的神色,朱元璋见状心中怒火再次升腾而起。
那狗县令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自己一句话就把这些村民吓成了这副模样,显然是对方威胁过这些村民,若是不好好开垦的话,估计会遭到报复。
“你们放心,没有人要换掉你们,这里只是县令大人准备把这些开垦出来的土地给我,没有说换掉你们。”
听到这话,那村民顿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后点了点头。
“原来是这样啊,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县令大人要把我们替换走。”
朱元璋见他这副模样,连忙开口询问。
“你们为何如此的恐惧,莫非县令大人之前恐吓过你们还是威胁过你们,这才让你们如此的惧怕?”
听到这话,那人顿时面色一变,随后连连摆手,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你应当是县令大人的人吧。他能将开垦的田地送给你,想必也是县令大人身边的重要人物,你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县令大人对百姓的好,那是人尽皆知的,不要再让我从你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不然我们全村人都饶不了你。”
朱元璋顿时一愣,嘴角抽搐。
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自己想要询问县令怎么对待他们,帮他们收集一些证据,结果人家还不领情。
“可你刚才为何都反应如此之大,难道不是因为县令大人威胁过你吗?”
听到这话,那人顿时又翻了个白眼。
“这么一个肥肥的差事,我们村可是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谁愿意就这么拱手给让出去。”
听到这话朱元璋顿时就更懵了,官府鼓动百姓帮官府耕种耕田,难道还是个肥差吗?
因为在大明的规矩当中,官府要雇佣百姓的话,的确要拿出一些钱财,但是基本上也就是一天可能都不到几枚铜钱。
唯一的好处就是管饭,可以让这些帮忙的百姓吃得饱。
但是按照远文县的政策来看,这些村民应该去耕种自己的土地才是,毕竟耕种官府的土地他们得到的好处远远不如耕种自己的土地。
他们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第一年可以少交很多税款,这就已经远要比帮官府开垦土地赚的多多了,怎么还会是肥差呢?
“什么玩意儿县令大人威胁过我们?县令大人对我们这么好,你再这样我就要去告官了!”
那村民直接就急眼了,恨不得直接扑上来啃朱元璋一口。
“帮县令大人开垦土地的所有村民一个月都可以拿到一两银子,那可是一两银子!”
“这么一个肥差,周围几个村子都是抢着干,如果不是因为县令大人看我们村子比较穷比较可怜,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会落到我们的头上来!”
看着眼前村民认真的模样,朱元璋一时有些语塞,真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原因。
朱元璋刚才心中的愤怒和疑惑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他是真没想到居然和自己想的完全不同,那县令对百姓实在是太好了!
一个月就能赚得到一两银子,如果放在其他地方,估计那儿的百姓都能高兴的发疯。
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官府雇佣百姓能拿得出来这么高的工价。
一两银子能换上百斤粮食。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朝廷这一个月管他们吃,而且还可以赚到全家五口省着点吃三个月不会饿死的口粮。
这种肥差别说是当地百姓了,就连应天府周围的百姓抢破头估计都想干这样的活。
朱元璋看向远文县的方向,眼中闪过诧异,那小子还真是不能用常理来度之。
他索要田地,不仅仅是为了询问百姓,更是想要给对方打一针强心剂。
因为他的的看法就代表整个杨家的看法,既然索要了田地和宅院,那显然是打算在这边安家落院了。
如此一来,便可以让对方更加放心。
假以时日,说不定可以从他那里讨来所谓手雷的制作方法。
现在一连过去了七天时间,按照这个速度,朱标应当已经开始南下往南京城而去。
朱标的行进速度很快,他是单人单骑,沿路的驿站会帮他更换马匹补充物资,想必最多一个多月时间便可以返回南京。
路上有一名锦衣卫陪同,安全问题,朱元璋也不用太过于焦急。
只是不知道李善长那边什么时候能弄来铁矿石以及那些硝石。
朱元璋是真没想到这里的炼铁技术居然这么奇怪,他们的钢铁质量很高,但是一千套盔甲的铁矿石仅仅只能打造出来二百套盔甲。
一想到这件事情,朱元璋就忍不住一阵肉疼。
按照对方的炼铁法,现在所拥有的武器本来能武装一万人的军队,结果只能武装两千人。
这简直是亏死了,朱元璋越想越心疼,不过那盔甲他真见过,那种盔甲穿在身上以一敌五那简直是轻轻松松,说到底也算是划算。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拿住了锄头。便和这些百姓一边聊天一边干活,这么多年他在皇宫当中一有空就喜欢走走健健身。
曾经的他也是在马上跟别人浴血奋战的将领,所以身体素质非常好。
一直到深夜,朱元璋才返回了远文县,虽然有些疲惫,但他还是很开心。
每一年朱元璋都会进行耕种,但他耕种的内容更多是祭天。祈祷全国未来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这种耕种是有着严格的礼数要求,朱元璋并不能体会到任何的快乐。
但就在今天,他拿起锄头和人们一起劳动,一同聊天,一同喝井水的时候,朱元璋是真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