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风云巨变

作品:《大明:开局邀请朱元璋造反

    “你们可知这世上有亩产千斤的作物?”


    三人都是一愣,随即猛然瞪大眼睛。


    蓝玉虽然不懂朝政,但他非常明白粮食对于行军打仗有多重要。


    亩产千斤的粮食可以让现在一亩地种出来的粮食暴产增加两倍还多。


    “那小子提供了两样作物,一样的农作物叫做玉米,可以用作主食吃亩产差不多在五百斤到一千斤之间,这还是在不施肥的情况下。”


    “如果施肥产量最低也有八百斤一亩地!”


    “另一样农作物叫做土豆,哪怕是不施肥都有上千斤的产量,若是施肥甚至可以达到一亩地两千斤!”


    “这东西你们谁见过?全是那小子给搞出来的。”


    三人已经震惊的说不出来话了,这两种农作物的出现将会改变大明百姓目前的饮食。


    他们现在各种粗粮之类的东西都会吃,偶尔会配上一些小菜。


    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已经算是非常豪华的一餐了,毕竟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吃不上粗粮。


    现在有了产量如此高的作物将天下的土地全部种上这些东西,那大明将会每个人都能吃得饱肚子吃得上这些粮食。


    想到这徐达顿时激动了起来,以后行军打仗,他们再也不需要为粮草而考虑!


    “那东西能吃吗,味道如何?”


    朱棣皱了皱眉头,他还是比较在意能否下咽,若是那东西产量高,但是完全没有人能接受那种味道,就算亩产一万斤也没用啊。


    “那东西极其味美,仅仅只是用水煮好就可以饱肚子,随便撒一些调味料,便可以成为一道美食。”


    “玉米颗粒分明,口感极佳,还有丝丝甜味,那土豆虽然没有任何味道,但是却产量极高,煮熟以后非常饱肚子,吃上一颗土豆一下午都不会饿。”


    朱元璋早就把林羽给他的粮食藏在了皇宫当中,如今应该已经播种到了田地里。


    这件事情朱元璋没跟任何人说,主要是担心翻车,到时候丢人。


    那小子说的话不知道是真是假,要是产量没有这么高,朱元璋还把话给放出去了,那真的是名誉扫地。


    几人都是面面相觑,看来那小子的确有些本事。


    “不光如此,他的治国理政的才能也是绝无仅有,甚至李善长都自愧不如!”


    “把一个偏远人口极为稀少的县城,用几年的时间硬是发展成了一个非常富有的小城市。”


    “哪怕是我应天府周边的这些小县城,也根本比不上他那远文县。”


    “不算税收,光是那县令自己的产业一年就能给他带来小一百万两的收入!”


    这话宛若惊雷,在三人耳旁炸响,一百万两那可是整整一百万两啊!


    要知道朝廷掌握着天下所有的土地,一年税收才堪堪四百万两左右。


    徐达和蓝玉两个人眼睛顿时就直冒绿光,他们两个穷的要死,家里人都已经快要养不活了。


    他们家中的所有男丁全部进入到军队当中去吃公粮,如此一来家里才能稍微宽松一些。


    那小子居然这么能挣钱,这是他们完全没想到的。


    “真他娘的令人羡慕,我要是有那么多钱的话,先得买头猪回家宰着吃!”


    蓝玉吞咽了口唾沫,随后目光再次落在那小册子上。


    “我治军严明,胡惟庸九族之事交给我来,绝对不会出现为了邀功而诛十族。”


    蓝玉抱拳行礼,朱标立刻拿出了禁军的虎符,凭借这个虎符可以调遣两千禁军。


    如果不是皇家之人调遣禁军,只得在皇宫之外南京城之内行事。


    这是避免有人利用禁军去威胁皇帝,同时也不想让城外的大军入城,若是让城外的军队入城,很有可能会有叛逆之人,趁此机会造反。


    拿上虎符,蓝玉风风火火的转身离去,紧接着是徐达。


    他负责处理有关胡惟庸党羽的事情,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岔子,必须将所有党羽处理干净。


    同样也给他拨了两千禁军。


    约定好在今日子时即刻动手。


    朱棣看两人都离去,他顿时有些激动的搓了搓手走上前来。


    “大哥,我干啥去。”


    朱标瞥了他一眼,随后直接拿出了一张手谕。


    “拿着这张手谕,前去南京城的城墙,接手城墙防务,加派人手巡逻,绝对不能放走那些官员。”


    朱棣顿时面色一喜,连忙抱拳,行李随后迅速退去。


    他很小就想要行军打仗,当初跟陈友谅开战的时候,他就想和朱元璋并肩战斗。


    这也算是军中的任务,他自然是兴奋的不行。


    朱标送走三人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必须坐镇皇宫。


    万一有没有清理干净的党羽想要殊死一搏和他同归于尽,那皇宫必然大乱。


    朱元璋一直不在皇宫,他这个太子绝对不能出事。


    整座南京城看上去是一副平平静静的模样,百姓正常生活,所有人一切照旧如常。


    一处茶馆内,乔装打扮一番的宋濂正端坐在茶桌上等待着别人。


    很快便有一些穿着粗布的官员进到茶馆当中见到了宋濂。


    “宋大哥,有问道陛下什么时候回应天府吗?”


    宋濂叹了口气,随后点了点头。


    “陛下十日之后将返回南京城。”


    几人都是面色一变,没想到速度居然如此之快,他们得抓紧收拾金银细软然后跑路了。


    这几人都是胡惟庸最为亲信之人,他们得知胡惟庸被抓了以后,那是吃不好睡不好,日日夜夜焦急万分,却一直没听到胡惟庸被处理的消息。


    他们真的担心朱元璋回来连他们一起杀,所以现在想要提前谋划。


    在得知了准确消息后,众人纷纷告别,准备回去收拾行李跑路。


    其中一人返回了自己的家中后换了一身打扮,坐上了马车再度出门确定无人跟踪,他七拐八拐的来到了一处小巷子当中。


    这小巷子里有一家小酒馆。


    在把消息告知店小二后,后者立刻将消息送回到了皇宫当中,这是锦衣卫的一个分部。


    负责收集情报。


    而传递情报的人正是胡惟庸的心腹之一,他其实是朱元璋派来的卧底。


    大量胡惟庸贪污腐败结党营私意图谋反的证据全部都是他负责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