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船从何来

作品:《大明:开局邀请朱元璋造反

    大军缓缓出征。


    而远文县城中的百姓,竟然跟着大军足足送了十里之遥。


    这一幕让林羽十分动容,同时,也让李金牛追随林羽的决心更多了几分。


    ”主公,您不愧是仁德之人,您的仁德,恐怕只有汉之昭烈帝能与之相媲美。”


    林羽笑了笑,旋即策马问起了正事道。


    “金牛先生,你说我们该前往哪里造船?”


    说到这个,李金牛来了精神。


    见他拿起一幅地图道:“大人,我觉得大船应该在长江上建设,只需要在沿海附近建造造船厂,由大军重兵把守。”


    “而造好之后,便可以在海上巡视,我观大人带了工匠,或许还可以把巨炮搬到船上,到时候有了巨炮战船便可以无敌于海上。”


    看着观察细致的李金牛,林羽立刻竖起了大拇指道:“先生果然观察细致,我的意思也是这样的,船上不仅要有火枪,同时还要装备巨炮。”


    “这样一来,一定能打的那些倭寇有来无回。”


    不过,当前最难的问题不在于地点的选择,而是如何搞到这么多钱?


    虽然说朝廷愿意出钱,但这笔钱估计最多不会超过十万两,这些钱根本就不够造船的。


    除此之外,还有造船工匠。


    距离鄱阳湖水战也过去多年了。


    当年的那些人或许还在,但是如何寻找又是个大问题。


    就在此时,刘云峰站了出来。


    刘云峰看向地图道:“大明朱元璋开国时,曾有一支水师军队,只不过随着天下太平后,这支水师便被闲置在了江南一带,说不定我们可以征用这些船只。”


    林羽点了点头,但脑海中已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倘若江南还有一支可用的水师军队,那么朱元璋也不会千里迢迢地调远文军前往东南。


    所以这个希望其实并不大。


    “大人,我观您对倭寇十分痛恨,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林羽看着发问的李金山,拳头紧紧地握着,旋即露出了愤怒的神色。


    “金山先生,您觉得这些倭寇是什么人?”


    李金山面对林羽的发问,略微思忖道:“不过是一些蛮夷之辈,到我中原大地烧杀抢掠,虽说有些难缠,但是不过是疥鲜之疾而已。”


    林羽听着李金山的话,旋即深吸了一口气道:“假若有一天,这些人自高丽登陆,从东北之地朝内陆进发烧杀抢掠,并攻伐南京,屠杀南京三十万百姓,一路杀我国民千万之众,又该怎样?”


    此话一出,跟随在林羽身边的三位先生,全都沉默了。


    “这不可能吧。”


    刘云峰率先发话。


    而跟随在林羽身后的李兴邦,则是毫不犹豫地冷声道:“要真有这么一天,哪怕豁出我这条命去,我也不会让他们如此杀我汉人子民。”


    看着三位谋士不幸的神情,林羽叹了一口气道。


    “你可知道白江口之战?”


    李金山率先点头,旋即是李金牛和刘云峰。


    “小小倭国,自唐朝开始就开始觊觎我中原大地,我们强大,他们便做好学生,可一旦我们弱小,他们便如同这些倭寇一样杀进来,对我们烧杀抢掠。”


    “这些小人畏威而不怀德,唯有雷霆之怒,方能让他们知道天朝之威!”


    三人一番设想后,对这些倭寇同样也有了深彻的仇恨。


    “大人快快赶路,这些倭寇杀害良民,绝对不可放过。”


    ……


    大军一路疾行,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保宁府。


    而林羽率领的军队,在保宁府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保宁府中的刘大人,更是亲自迎接,整个人战战兢兢到了极点。


    “敢问将军是哪支军队的?未曾迎接,还望将军海涵。”


    刘大人是彻头彻底的文官,也是洪武年间的进士,虽说也懂得一些兵事,但是从来没见过这样一支军队,这支军队上下都是穿着着板甲。


    仅仅是看着寒光凛凛的模样,便让人望而生畏。


    林羽也不废话,直接搬出圣旨道:“乃是皇上钦点的东南将军,现率领大军前往东南剿灭倭寇,望保宁府的刘大人为我们提供粮草,还有居住之所。”


    刘大人看着骑兵,又看了看身后的步兵,立刻点头道:“原来如此,将军稍待片刻,我这就在城中安排。”


    此时,整个保宁府仿佛过年一般,无数百姓纷纷进前来,看着这支铁甲军队兴奋到了极点。


    他们虽然也见识过军队,但是没见过这么精锐的,看着如此精锐的士族,连他们心中都多了些许自豪。


    李兴邦被人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旋即低头道。


    “大人,这些人……。”


    而林羽则是直接打断道:“无非就是百姓好奇看了两眼,有什么好怕的,告诉这些百姓,我们是远文县的远文军,是远赴战场杀倭寇的。”


    这些百姓一听到是杀倭寇的。


    立刻振奋了起来,此时倭寇威名已经传到了内地,内地百姓也知道了,有一支倭寇在东南之地烧杀抢掠。


    “原来是杀倭寇的义军啊!将士们,我家中还有点儿粮食。今日老汉我就全送给你们了,还望你们多杀倭寇护我大明子民。”


    “我家也有,我家还有去年准备的干货,给英雄们尝尝鲜。”


    “英雄们,看看我家的大枣个大甘甜。”


    百姓们纷纷自发前来犒军,看着热情的百姓,即便是最没血性的士兵,此刻也已被调动了战心。


    他们身后站的是大明百姓,有了百姓的全力支持,他们上了战场,便是猛虎,便要杀光那些伤害百姓的倭寇。


    “多谢诸位父老,诸位父老快回去吧,我大军的饮食自由保宁府供应,请诸位父老放心,我们前往东南便是要杀敌的,我们一定把这些倭寇斩杀殆尽,还天下一个朗朗太平。”


    一句朗朗太平,引得百姓纷纷落泪。


    也不怪这些百姓敏感,全在于战乱,实在太久太久了。


    自从元末以来,也就是红五年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可这安生日子没几天又有了倭寇之乱。


    也正因如此,这些百姓才会如此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