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百姓恸哭
作品:《大明:开局邀请朱元璋造反》 清晨,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按照往日,这必然是一个平凡的清晨,可今日这个清晨,却是格外的喧哗。
“什么时候开城门?”
“快开门,我想看看这些倭寇到底是怎样的模样。”
“所谓京观,是用敌人的头筑成,当年圣人……。”
看着翘首以盼的百姓,董大兴面露欣喜道。
“林将军,今日一早,我便命人挨家挨户地去通传,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您要在城外筑京观震慑倭寇的事情。”
林羽看着群情激愤的百姓,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做得很好,我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
闻言,董大兴的脸瞬间笑成了一朵菊花。
“那就多谢将军了,对了,将军城外传来密报,说有些许倭寇在观看京观情况,您看是否抓捕?”
林羽对此不屑一顾道:“不用抓捕,让他们把这消息传回倭国,让他们知道犯我大明就是这样的下场。”
董大兴刚刚汇报完,李兴邦便兴冲冲地赶了回来,他一脸兴奋道。
“将军按照您的吩咐,筑成了一座京观,您看是否可以让百姓去观礼?”
林羽立刻点头道:“董大人,现在可以开车门了,快开城门吧。”
董大兴闻言,立刻命令手下的军卒开门,而百姓则是呼啦啦地冲往城外。
林羽率领着一众军士,策马来到城外,来到了那座雄伟的京观前。
看着只有在历史书中才会出现的场景,林羽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面前的是一座巨大的人头山,这座人头山上堆放着七千倭寇人头,这些人头在泥土中露出各色的表情,有的惊恐,有的平静,有的愤怒,有些则是扭曲。
这场面血腥至极,让人看一眼,便觉得一股冷意从头顶直窜脚底,如此恐怖的场景,哪怕只是一眼也终生难忘。
这些百姓先是被京观的血腥景象吓住,旋即想起被倭寇迫害的亲人,立刻群情激愤地叫喊了起来。
“这些就是倭寇这些该死的倭寇,俺爹娘就是死在这些倭寇的手中,这些该死的倭寇。”
“说得没错,乡亲们别怕,他们都是该死的倭寇。”
“我呸!死了还要来吓人,这些该死的倭寇。”
经历了最初的恐惧后,不少人通过叫喊声来壮胆,胆子大的更是直接来到近前,对着这人头山啐了一口唾沫。
刘云峰见状,忍不住摇头道:“这些倭寇,在东南之地犯下的累累罪行,哪怕铸成京观,都算便宜了他们。”
李金山和李金牛也都赞同地点了点头,他们是读书人,心中本就是傲气,对这些化外蛮夷本就没有好感。
再加上这些倭寇生性残暴,杀人如麻,这就让他们更没有好感了。
“大人,请您登台祭奠百姓。”
董大兴见气氛到了,立刻上前催促。
林羽点了点头,旋即快步来到了土台之上。
土台约三丈高,正矗立在人头山之侧,土台上的视野极好,举目望去,四周的景物尽收眼底。
林羽站在土台上,首先入目的便是痛哭的百姓,这些百姓面容悲戚,眼中尽是泪花。
听着恸哭的声音,林羽的心情也不由得沉了几分。
“将军大恩大德,我等永生难忘。”
“说得没错,若非将军这些该死的倭寇一定洗劫扬州城,将军受我一拜。”
不少百姓意识到林羽,是他们的救命恩人,纷纷对着土台磕头跪拜。
林羽看着跪拜的百姓,一股怒气直冲头顶,他看着百姓朗声道。
“不准跪,统统给本将军起来。”
林羽的声音带着怒气,仿佛炸雷在百姓的耳边响起。
不说还好,说了跪的百姓就更多了,看着这些磕头跪拜的百姓,林羽握紧了拳头。
来自后世的他,天生不习惯这样的礼仪。
“我告诉你们都站起来,都不准跪,本将军是来护卫你们的,民乃国之根本,你们才是真正的国之根基。”
林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稀里糊涂地打一番太极。
因为说得太透,是叛经离道,被人千夫所指,而不说,自己又过不去心里那道坎。
“当年唐朝太宗皇帝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们自当珍重,不可妄自菲薄。”
这番话,让董大兴面露不悦之色。
身为封建统治下的官员,他对这样的言论天生厌恶。
李金山见状敲打道:“我家将军爱民护民,有古之圣君之风,董大人可莫要自误啊。”
“李先生说的是,下官刚才只是被蚊子咬了。”
闻言,董大兴立刻摇头道。
李金山狐疑地看了看泛黄的树叶,眼下深秋时节,哪来的蚊子?
“你们被倭寇欺辱是本将军的错,是朝廷的错,今日本将军便改错,便帮你们扫清倭寇。”
“本将军在此立誓,本将军在东南一日,就绝不让这些倭寇侵扰百姓,若有违此誓,天神共诛之。”
这句话让百姓顿时陷入了不安。
古代对于神佛之事极其看重,尤其看重誓言,所以林羽的话在百姓的耳中不亚于振聋发聩。
下一秒,痛哭之声又不断响起。
这些百姓仿佛找到了靠山,仿佛有了依仗。对着林羽又磕起了头来。
“林将军不可!”
“林将军护民爱民,小老儿汗颜啊!”
……
“诸位乡亲父老,快快请起,今日请你们来,也是想让你们看看这些倭寇到底是何下场。”
“前几日,本将军抓到几名倭寇,得知了他们要袭击扬州的消息,于是本将军便开出战船沿路设伏。”
“昨日一战,相信大家也听到了风声,昨日峡口一战,我军大胜。趁势击杀了七千余名倭寇,为了告慰死难的百姓,我便把他们的人头割下来,筑身后这座京观。”
说完,便转身看向身后的巨大人头山。
百姓听到林羽的告慰后,瞬间又激动了起来,不少人更是捡起了石头土块,对着人头山砸了过去。
扬州城的百姓多生活在东南沿海,而他们中,有许多人家都被倭寇祸害过,也正因如此,才会如此愤怒。
结束完祭奠后,林羽便返回了扬州。
但京观的故事,却没有结束,此后一连几年,此地都有人祭奠死难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