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困境,新式火枪
作品:《大明:开局邀请朱元璋造反》 朱元璋也意识到说漏嘴了,所以立刻紧张了起来。
看着紧张的朱元璋,林羽觉察到不对,还没等他开口,一个身影从外面急急忙忙地闯进来。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棣。
后来也是巧,朱棣刚刚来到门前,便听到了这番话。
“妹夫,你现在事业干得老大了,所以说我就通过书信告诉了父亲,所以父亲也知道你在绍兴有船厂。”
这样说实属勉强,不过好在朱元璋反应快,立刻点头道。
“说得没错,当初我还不相信,没想到你真有这样的能耐。”
看着一唱一和的两个人,林羽心头的疑虑也打消了。
“原来如此,倒是我多心了。”
朱婉儿又继续追问:“夫君到底是什么事情?为何如此着急?”
看着自家可可爱爱的小媳妇儿,林羽也没有隐瞒,直言道:“我要研发一款便携的步兵炮 —— 也就是‘没良心炮,所以我需要去一趟神威军工厂,婉儿最多不过七天,七天后我一定回来。”
步兵炮!
朱元璋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步兵炮,但是看着城头上和海船上的大炮,依稀也能觉察出这定然是威力巨大的武器。
朱婉儿点了点头:“夫君,快去快回。”
看着林羽转身要走,朱元璋耐不住性子了,他连忙招呼道:“这一路上,天高路远的,也需要一个知心人,不如……。”
朱元璋打算安插一个人进去,但林羽却直接摇头道:“不用了,我带着赵副将就够了。”
“至于四哥好不容易团圆了,就好好地陪陪婉儿,过几日我就回来。”
林羽说完,便匆匆地前往码头。
而码头上,赵麦苗已然做好了准备。
两艘战船即将扬帆起航,战船上的大炮在日光下,更显得威武强大。
“全速出发,前往绍兴船厂。”
而远在绍兴的船厂以及神威军工厂,此时正在全力生产。
此征伐倭国后,整个船厂已然进入了疯狂生产的模式,平均每半月便可造出一艘大船。
除此之外,神威军工厂也同样进入了疯狂生产的模式,不过主要生产的全是火炮,以及炮弹和弹丸。
之所以没有生产火枪,全是因为林羽限制了火枪的生产量。
当前的火枪需要装填,步骤太过于繁琐,相比之下,还是新式火枪要更有优势。
所以,未来的发展重心会逐渐转移到新式火枪以及新式步兵炮上。
翌日,神威军工厂中,蒋大炮正在独自琢磨着图纸。
一旁的师傅看着蒋大炮,一脸的敬佩道。
“蒋厂长还没研究出来呀,这新式火枪有这么难吗?”
蒋大炮看了一眼那师傅,旋即苦恼道:“哪有这么容易,当前的技术不合格,尤其是这微小零件,根本就造不出来。”
“这下可真是难办了。”
小零件倒是可以造出来,但是难以批量生产,不能批量生产便难以大规模装备,这才是最难的一点。
“蒋厂长,不用担心,总是有能人异士的,我听说老李头收了一个小学徒,颇为聪明,不如让他来看看。”
一个小学徒能懂什么?
蒋大炮当即露出了轻蔑的神情道:“好了,不要再让人添乱了。”
说完,又独自研究了起来。
这一研究便研究到了日暮黄昏,蒋大炮守在冶炼炉前,整张脸被熏得漆黑。
“厂长,这些零件太小了,根本难以生产,我看将军就是在为难我们,这根本就是做不成的。”
其实,新式火枪与火神枪的区别并不大,唯一的区别便是那些小零件,比如弹簧片撞针,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最难的。
枪管可以水磨,大炮可以直接浇筑,而这小弹簧片和撞针就费劲得多了。
蒋大炮放下手中不合格的弹簧片,摇头道:“不行不行,还是不行。”
“你说什么胡话呢?既然能够造出样品,那就绝对可行,将军说得一定没错,一定是我们错了。”
看着魔怔的蒋大炮,楼下的师傅也不敢说话了。
就在此时,两名学徒冲了进来,他们气喘吁吁,但脸却是胀得通红。
一来到蒋大炮的面前,便大声喊道:“厂长,将军来了。”
蒋大炮没当回事,随口问道:“是李将军还是赵将军?”
林羽自从离开绍兴后,已经很久没有再回来了,倒是李兴邦与赵麦苗偶尔会回来一次。
两名学徒立刻摇头,同时,异口同声道:“不是,是神威将军。”
这一句神威将军,让蒋大炮立刻急了。
“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快给我准备一盆水,我先洗洗脸。”
蒋大炮话音刚落,林羽便从门后缓缓走来。
林羽身后的赵麦苗看着蒋大炮黑成焦炭的脸,忍不住打趣道:“蒋厂长脸上的灰,可是你的功绩,洗去了将军可就看不到了。”
放在平日里,蒋大炮一定要争辩几句,但是今日蒋大炮丝毫没有争辩,立刻跪地道。
“参见神威将军。”
随着蒋大炮的话音落下,四周的师傅也纷纷围了上来,接着齐刷刷地喊道。
“参见神威将军。”
林羽看着眼前的工人,双目带笑道:“工人师傅们辛苦了,快快起来吧,莫要多礼了。”
蒋大炮缓缓起身,旋即对着手下的工人道:“都各自去忙活,一会儿统一下值。”
林羽看着两名瘦弱的学徒,忍不住皱眉道:“这两人为何如此瘦弱?待遇要提一提,记住这些武器是军队之本。”
“绝不可苛待工人……。”
林羽的这番话,让蒋大炮有些哑然。
这两人是新来的,为啥这么瘦?真和他没关系。
好在两个小学徒解释得快,才让蒋大炮解了这不白之冤。
“将军,我们两人是刚来的,所以才瘦弱,绝不是厂长苛待我们。”
蒋大炮适时解释道:“将军,军工厂的工人待遇都是最高的,每人每个月有足足一两银子,天底下没有比这再高的工钱。”
这句话说得倒是不假。
普通店里的伙计一个月不过三钱银子,而扛大包的苦力,每个月最多不过五钱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