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借调
作品:《1995,从乡村民警到刑侦专家》 “这个房子里除了死者,还住着一个孩子!”
徐阳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了周文和陈安。
周文皱眉思索着,陈安当即问道:
“你说还住着一个孩子,但房子里根本没有孩子居住过的痕迹!”
“比如衣服、鞋子等等之类的,房子里根本没有!”
徐阳解释道:
“有人将与孩子有关的所有东西都带走啦。”
“他的目的就是要掩盖房子里还有一个孩子的事情!”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所有疑惑。”
徐阳领着两人来到主卧,主卧里一片狼藉,衣服化妆品到处乱扔。
“这是死者房间,从房间情形推断,死者是个生活相对随意的人。”
徐阳又领着二人来到厨房继续说着;
“但是这样一个人,却将厨房收拾得这么干净!”
陈安下意识反驳道:
“这可能是死者一时兴起,收拾一下,这很常见。也有可能是凶手收拾的也说不定?!”
徐阳点点头回道;
“陈警官,你说的很有道理,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是灶台怎么解释?”
“灶台只有前面一片比较干净,里面都是油渍,这是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极有可能是一个小孩在灶台做饭。”
“但是由于身高和手臂限制,所以只能打扫到前面一部分,才造成这种现象。”
“同时,这也印证了电视柜上面消失的相册。”
“有人得将这些关于孩子的东西,全部都清理了!”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凶手带着孩子既要短时间清理这么多东西,又要连夜逃跑!”
“那些杂物你要怎么处理?”
周文注视着徐阳回道:“找个合适的地方丢掉它。”
徐阳点点头继续说道:
“我们只要扩大搜查范围,一定能发现那些杂物!”
周文没有否定,转头看向了陈安。
陈安一脸不爽但又无力反驳的表情,望着徐阳十分普通的脸,转头发现周队正盯着自己,只得叹了口气,扭头往楼下跑。
徐阳和周文也跟了上去,三人在独栋附近逐一搜查。
最终在最后一抹夕阳下,他们在另一条小路的山下找到了一些孩子的衣服,里面有半截照片,上面赫然是死者!
周文看着这些衣服不由心头一颤,凶手杀完人后,还绑架了孩子。
他赶忙跑回动独栋里,用固定电话给县公安打了通电话。
然后县公安刑侦大队正式入驻萍阳派出所。
......
徐阳坐在车里不断思索着整个案子,以及那封奇怪的匿名信。
眼下,虽然知道凶手杀人后,带走了孩子。
而且从凶手的行为上可以初步推断,孩子还活着,但能活多久,就不知道啦。
徐阳闭上眼睛思索着,他准备重新梳理一下思路。
犯罪一定有动机!即便是偶然杀人事件一定都有原因。
只是根据动机不同,有不同的分类。
凶手的目的有可能是绑架勒索,但是由于死者看见了他的容貌,所以才杀人灭口。
又或者说,凶手的目的本来就是孩子?!
咚——咚——咚——
徐阳睁眼一瞧,发现是李所长正在敲车窗玻璃。
徐阳按下车门锁,李所长开门坐到了副驾上,手里拿着个保温杯。
“徐阳干啥呢?一直坐车里。”
“李所长,没啥,我休息一下。”
“徐阳,我记得你今年二十八了吧,到咱们所多久啦?”
“对,过完年就二十八啦,到咱们所一年多。”
“第一次接触命案?”
徐阳摇了摇头,紧接着又点点头回道:
“在这里是第一次。”
李所长打开保温杯慢慢喝了一口说道:
“有时候挺羡慕你们这些有能力的年轻人,你关于案件推理的事情我都听周文说啦。”
“了不起啊!”
李所长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
“想当年,我第一次碰到命案的时候,根本没办法从那些细小的线索中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
“我当年就只能通过死者社会关系,案发现场周边一段时间内的证人证词想办法破案。”
徐阳有些诧异地望着李所长,因为他平时话不多,今天倒是破例了。
“如果我能有你这身本事,或许当年的案子就不会一直封在档案室,迟迟未能结案啦。”
李所长说话间叹了口气。
徐阳听吴华说起过,李所长口中的悬案,发生在十年前的槐树坳!
十年前,槐树坳连续发生了三起杀人事件,杀人手法完全一致,时间也都是在晚上。
后面并案侦查,半月无果。
最终还是在高赏金的压力下,凶手方桥自己露出了马脚。
方桥不相信自己的妻子,将她杀害,然后连夜潜逃,至今都还在逍遥法外。
就在徐阳回忆的时候,李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徐阳,我正式通知你一声,从明天起你就被借调到县公安刑侦大队,由周队直接管理。”
李所长说完便将保温杯拧好,推开门准备下车,临走时他突然又折了回来说道;
“对了,把吴华也带上!我快被他烦死啦。”
徐阳点点头,目送着李所长下车回办公室。
夜色渐晚,萍阳派出所院子里却停满了车,这个时候吴华拎着大包小包走进院子。
徐阳下车问道:“吴华,你大包小包的干嘛呢?”
“师傅!”
吴华拎着大袋东西一路小跑到徐阳跟前。
“师傅,县公安刑侦大队的几个前辈都在上面整理线索呢,我担心他们饿着,所以下楼买些吃的。”
“师傅,你怎么在这儿?周队刚刚还找你来着。”
“你小子,这就喊上周队啦?”徐阳轻啐一口。
“嘿嘿,我听李所长说你被借调到刑侦大队啦,我求他来着!”
“对啦,师傅你现在有头绪嘛?槐树坳那个地方,四通八达,往南走更是深山老林。”
“凶手一旦钻进深山老林,抓捕难度那可就大了!”
徐阳低着脑袋不答,从口袋里掏出了那封匿名信。
两人就这样一起上楼直奔会议室,徐阳推开门,发现会议室里大变样,横竖摆放了三个大墨绿色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信息。
会议室的桌子上堆放着各种资料。
徐阳简单看了眼,大多都是槐树坳村民的证词,简单翻阅后,他从怀里取出那封匿名信摆在了桌子上。
“徐阳,你来啦。”
“来来,快过来!我给你介绍几位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