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自由藏家

作品:《烟灰缸里藏国宝,捡漏百亿惊动文物局

    苏明哲没想到陈默居然会这么地固执还有不给面子。


    苏明哲冷笑一声,并没有收起支票,而是嘲讽道:“陈默,无论是你,还有你爸,在我们苏家面前不过和蝼蚁一样,当年你爸做不了的事,你也别痴心妄想。”


    “我苏家,永远是你们陈家无法逾越的大山!”


    苏明哲轻笑一声,转身就离开,上车后,旁边一西装男子问道:“少爷,他答应了吗?”


    苏明哲满脸嗤笑,“他和他爸一样都是这么地有傲骨,但这当饭吃?”


    “那老爷子那里……”那人询问了一句。


    “老爷子早就预料到了,让我过来不过是不想落人口舌,走走过场罢了。”


    说着苏明哲摆了摆手:“就让他一辈子烂在这个小地方,不也挺好?回京吧。”


    此时陈默早已经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了掌心之中。


    好半晌,陈默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的身体完全地放松了下来。


    其实过去了这么多年,对苏家的事他早已经放下了,只不过苏明哲的出现,让他想到了父亲的离去,伤心过度,不免有些愤怒。


    陈默关好了门,回去了堂内的房间里,从床头抽屉拿出了一个木质的相框。


    相框看起来有些年代了,里面是一家三口,男的30岁左右,带着眼镜,颇有一股文人的风度。


    女的秀外慧中,端庄娴熟。


    中间则是一个大概六七岁的小孩,一家三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陈默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拿出这个相框了,每次拿出来,他都忍不住思念一番,只是这一次,思念的人,则是多了一个。


    “爸,妈,你们不用担心你我,儿子过得很好,从今天起,我们不用再求人,也不用再看别人的眼色。”


    “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一定!!”


    说罢,陈默眼泪都打湿了眼眶。


    第二天清晨,一辆埃尔法停在了旧街路口,陈默拎着随身的小包上了车。


    “这孙先生什么来头?”车子驶出城区,陈默随口问道。


    “做建材生意起家的,玩收藏有十来年了。”王有财眼睛发亮,隐隐有些期待。


    “听说他手里有几件好东西,一直舍不得出手。这次要不是儿子在澳洲惹上官司,急需用钱,估计也不会卖。”


    陈默表情平静。


    陈三眼和他说过,但凡藏家急用钱时,要么贱卖真品,要么浑水摸鱼卖赝品。


    但前者是机会,后者是陷阱。


    陈默点点头,没再多问。


    两个小时后,车子开进郊区一栋独栋别墅,院子里已经停了两辆车,看来今天来看货的人不少。


    “应该是有人在里面看着藏品,我们在车上等等。”王有财说道。


    陈默点了点头,也不着急,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厚厚的书本来观看,王有财则拿手机处理着时间。


    不一会,王有财注意到了陈默这本书,忍不住凑前看了一下。


    这书已经有些老旧了,他本以为是一些出版的书籍,没想到里面却是手写字,偶尔还配有一些古玩物件的插图,甚至还标有不同的颜色、细节、说明。


    王有财好奇地问道:“这是古玩的手札笔记?”


    “嗯,我爸记录下来的,家里还有好多。”陈默点头说道。


    王有财忍不住感慨道:“我经常来青城这里出差,你爸的名头我也听说过,你这也算是一种传承了。”


    陈默心中一动,问道:“王哥,你对赵德海了解多少?”


    王有财想了想,道:“我也在聚会上和他见过两三次,但一直都没有什么合作。”


    接着他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冒昧问一句,你父亲的去世,和他有关?”


    陈默点了点头,简单地说了他们家发生的变故。


    王有财听罢皱眉,思忖了一会,沉吟道:“我听朋友提到过赵德海这人,他好像是从地摊起家,然后慢慢做大,在青城这里开了三家典当行,一家古玩店,而且他在其他地方也有产业。”


    “其他地方?”陈默心中一动。


    印象中赵德海基本扎根在青城,没想到生意做到其他地方去了。


    陈默刚想继续询问,就见到一个西装笔挺,五十岁出头的男人引着几个人走了出来,那几人显然是买家,接着就上了车离开了。


    王有财示意陈默了一下,两人就下车了。


    “孙先生你好,我是联系您的王有财。”王有财笑着上前打招呼。


    “你好。”


    孙新荣笑着上前握手,但他眼下的青黑暴露了他的疲惫。


    “王总,这位是?”孙先生打量着陈默,眼中有些诧异。


    “我朋友陈默,行里的专家。”王有财拍拍陈默的肩膀,“今天请他帮忙掌掌眼。”


    孙新荣点了点头,道:“里面请。”


    两人跟着孙新荣进了别墅里面,穿过走廊,然后来到了一个很宽敞的收藏室。


    收藏室光线明亮,周围摆着几十件大大小小的古董,有瓷器、玉器、铜器,还有几幅卷轴。


    王有财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只青花瓷碗细细端详。


    陈默则慢悠悠地绕着藏品走了一圈,最后停在一尊青铜鼎前。


    “孙先生,这件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能上手看看吗?”陈默问道。


    “请便。”孙新荣做了个手势,眼睛却落在王有财的身上。


    陈默也没理会,戴上白手套,轻轻捧起青铜鼎。


    这鼎身纹饰精美,但锈色过于均匀,底部铭文笔画也略显生硬,他轻轻地放下,又去看其他物件。


    那边王有财已经看中了好几样东西:一只青花瓷碗、一块和田玉牌,还有一幅山水画。


    他犹豫地拿起最后一件青花梅瓶,端详了良久,转头看向陈默:“老陈,这个帮我看看?”


    陈默走过去接过梅瓶,瓶身绘着缠枝牡丹纹,他先用手指轻弹瓶身,声音清脆但略显单薄。


    接着拿出放大镜再细看釉面,发现青花发色过于鲜艳,最后用强光手电照射瓶内,胎质不够细腻。


    陈默放下了梅瓶,有些不好开口。


    见陈默思索着,孙新荣随意地笑道:“呵呵,两位慢慢商量。”


    两人这才走到了边上,但孙新荣的目光却追了上来,微微思索着。


    “那梅瓶有问题?”王有财小声问道,他刚才看陈默似乎比较谨慎。


    “再看看别的吧。”陈默说了一句话,言简意赅。


    王有财也有些失望,点了点头,回头转身看向孙新荣,笑道:“孙先生,这几件我先定下,梅瓶再考虑考虑。”


    孙先生脸上的笑容僵了僵,还是笑呵呵地道:“那梅瓶可是我的镇宅之宝,慎重考虑也是应该的。”


    说着忍不住看向了那道径直往前走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