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孙家炸了锅

作品:《重生1985,我靠万物标签赶海发家

    “……你们是没瞅见啊!那么厚一沓钱!全是十块的大团结!


    啪的一声拍在柜台上,那声音,乖乖,震得我耳朵都嗡嗡响!”


    “那个柜台里的小媳妇,脸都白了!


    后来我听得真真的,陈凡存了五百,孙志军存了二百!


    加起来整整七百块啊!”


    李四说得眉飞色舞,周围的村民们听得倒吸凉气,惊呼声此起彼伏。


    孙大婶站在人群里,听着这些话,脸上又是骄傲又是紧张,一颗心七上八下的。


    就在这时,她看到了走进院子的儿子。


    “志军!你回来了!”


    她尖叫一声,拨开人群就冲了过去,一把抓住儿子的胳膊,急切地问道:


    “李四说的,是不是真的?你们……你们真的挣了八百块?”


    孙志军看着满院子充满探究和羡慕的目光,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是真的,妈。”


    他这句话像是一颗炸弹,在人群中彻底引爆!


    整个院子瞬间炸开了锅!


    “我的老天爷!真的是八百块!”


    “一天就挣八百块!这比抢钱还快啊!”


    “孙家这下可是要发大财了!祖坟冒青烟了啊!”


    村民们彻底疯狂了,他们看着孙志军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金光闪闪的财神爷。


    羡慕,嫉妒,渴望……种种复杂的情绪,在每个人的脸上交织。


    孙大婶听到儿子肯定的答复,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幸福得差点当场晕过去。


    她死死地抓着儿子的胳膊,声音都在发颤:


    “钱……钱呢?快给妈看看!”


    孙志军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怀里掏出了崭新的绿色存折。


    他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塞到母亲手里,而是学着陈凡的样子,


    先是挺直了腰杆,然后才缓缓地打开存折,递到母亲面前。


    “妈,钱在信用社存着呢,安全。”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沉稳和底气。


    孙大婶一把夺过存折,她不识字,也顾不上看,只是用粗糙的手指在那崭新的纸页上反复摩挲,好像那不是纸,是金子。


    旁边一个识字的村民眼尖,伸长了脖子念了出来:


    “存款……贰佰元整!我的娘!二百块!”


    周围的村民们,更是伸长了脖子,想看看那传说中的存折到底长什么样。


    “哎哟,让我瞅瞅,让我瞅瞅!”


    “这就是存折啊?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呢!”


    “二百!乖乖,这得买多少斤猪肉啊!”


    “李四,你小子是不是吹牛了?这不是二百吗?”有人立刻质问。


    李四也懵了,急得满头大汗:“不可能!我听得真真的,就是二百四!”


    孙大婶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看着儿子。


    就在这时,孙志军笑了。


    他迎着所有人的目光,不慌不忙地伸进另一边的口袋,掏出了一小沓钞票。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一张,一张地展开。


    全是崭新的十元“大团结”!


    一张,两张,三张,四张!


    四十块!


    “凡子哥说了,钱不能都存着,身上得留点活钱,心里才不慌。”


    孙志军将那四张崭新的大团结捏在手里,轻轻一甩,“哗啦”作响,那声音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冲击力!


    “四张大团结!我一年到头都摸不到这么多现钱!”


    “二百块存着,四十块揣着!加起来真是一分不少的二百四!”


    孙大婶看着儿子手里的钱,眼泪再也忍不住,她一把抢过存折和那四十块钱,紧紧搂在怀里,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二百四……一分不少……我的儿啊!你可真有出息啊!”


    孙志军看着眼前这混乱的场面,心里既紧张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意。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着抽着旱烟的孙明国,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走到儿子面前,从他手里拿过那个被众人围观的存折,仔细地看了一眼。


    当他看清上面那“贰佰元整”的字样时,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也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撼。


    但他很快就收敛了情绪。


    他把存折递还给儿子,然后转过身,用那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嗓子,对着满院子的村民说道:


    “都围在这干啥?看西洋景呢?天不早了,都回去做饭吧!”


    孙明国在村里虽然话不多,但为人老实本分,也颇有几分威望。


    他一发话,那些看热闹的村民,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陆陆续续地散了。


    很快,院子里就只剩下了孙家一家人,和那个还不想走的李四。


    “那个……明国叔,大婶,”李四搓着手,一脸谄媚地凑了上来,


    “你看,志军兄弟现在发了财,是不是也该……请大伙儿喝顿酒,乐呵乐呵?”


    孙志军眉头一皱,刚想说话,孙大婶已经抢先一步开了口。


    她现在可不是以前那个爱占小便宜的农村妇女了,


    她儿子现在是“有钱人”,她的眼界和底气,也跟着水涨船高。


    她斜着眼睛,上下打量了李四一番,撇了撇嘴,阴阳怪气地说道:


    “哟,李四啊,你这消息倒是灵通得很嘛。


    怎么着,我儿子挣了点辛苦钱,就得拿出来给你打牙祭?你算老几啊?”


    “我……”李四被噎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我什么我!”孙大婶眼睛一瞪,战斗力瞬间爆表,


    “你一天到晚游手好闲,正事不干,就知道在村里嚼舌根子!


    我们家以前穷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上门来关心关心?


    现在看我们家日子好过了,就想来沾光了?


    我告诉你,门都没有!赶紧给老娘滚!再不滚,老娘拿扫把轰你出去!”


    李四被骂得狗血淋头,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灰溜溜地跑了。


    赶走了李四,孙大婶这才关上院门,拉着儿子,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儿啊!你可真是出息了!给妈长脸了!”


    她抱着儿子的胳膊,又哭又笑。


    孙志军被他妈这副样子搞得有些不好意思,他挠了挠头,说道:


    “妈,这都是凡子哥带的好。”


    “对对对!是凡子!凡子这孩子,真是咱们家的贵人!”孙大婶连连点头,


    “以后你可得跟紧了凡子,他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听见没有?”


    “知道了妈。”


    “这钱……”孙大婶看着儿子手里的存折,眼睛又开始放光,


    “你打算咋办?要不……先交给妈给你存着?”


    孙志军想起陈凡的交代,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


    “妈,这钱,我想自己留着。”


    “啥?”孙大婶愣住了。


    “凡子哥说了,这钱是我自己挣的。


    我想留着,以后……以后盖房子,娶媳妇用。”孙志军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语气却很坚定。


    孙大婶看着儿子脸上那从未有过的认真和坚定,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张了张嘴,想说“你个小兔崽子翅膀硬了”,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是啊,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自己再像以前那样管着他,确实不合适了。


    更何况,儿子说的也没错,这钱拿来盖房子娶媳妇,不正是她这个当妈的心愿吗?


    “行!行!行!”


    孙大婶一连说了三个“行”,她一拍大腿,脸上的愁云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憧憬和兴奋。


    “盖房子!对!必须盖!咱们就盖三间大瓦房!


    不,盖五间!青砖的!要盖就盖全村最好的!气死陈大海那个老王八!”


    “还有娶媳妇!我明天就去托媒人,给你说个十里八乡最俊的姑娘!


    保管比那白寡妇家的黄毛丫头强一百倍!”


    孙大婶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儿子住进新房,娶了漂亮媳妇,给她生个大胖孙子的美好景象。


    孙志军被他妈这副样子搞得哭笑不得。


    而一直沉默的孙明国,这时又开口了。


    他看着自己的儿子,郑重地说道:


    “志军,这钱是你自己挣的,怎么花你自己做主。爹不干涉。”


    “但是,你得记住了。”他的语气变得无比严肃,


    “咱们家,是跟凡子捆在一起了。


    以后凡子有任何事,你都得第一个冲在前面!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恩!”


    孙志军重重地点了点头,心里暖烘烘的。


    “爹,你放心,我懂!”


    ……


    与此同时,关于陈凡和孙志军去了一趟鬼哭礁,一天就挣了八百块钱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短短半天之内,就传遍了整个红旗渔村的每一个角落。


    这个消息,比昨天陈凡分猪肉还要劲爆一百倍!


    猪肉米面,那只是小恩小惠。


    而一天挣八百块,那可是实实在在能改变命运的通天大道!


    他们这些渔民一天通常也就能赚个几块钱,运气好的赚个十几二十的已经顶天了。


    就算是出海捕鱼能赚更多,但出海捕鱼变数更大,虽然赚得多,但空船而归的时候也不少。


    一年到头能存个几百块那都是省吃俭用的结果,家里面要是有孩子结婚盖房或是生病,存款直接就见底了。


    哪像陈凡这样的,一天就能挣八百块!


    整个村子彻底疯了。


    男人们聚在一起抽着烟,眼睛里闪烁着的全是渴望和贪婪的光。


    “一天八百块!乖乖,这得是找到了什么宝贝了吧?”


    “我猜肯定是鬼哭礁里有个鱼窝!


    那里的鱼,几十年没人捞,肯定又多又大!”


    “要是能跟着陈凡去一趟,哪怕是捡点他剩下的,也够咱们吃半辈子了!”


    女人们则围在一起,叽叽喳喳,脸上全是羡慕和嫉妒。


    “孙家那婆娘,真是祖坟上烧高香了!


    生了个好儿子,跟对了人,这下可要享福了!”


    “可不是嘛!听说孙志军分了二百多块呢!”


    “唉,我家那口子,怎么就没孙志军那样的好兄弟呢!”


    甚至连村里的孩子们,都在传唱着新的童谣:


    “跟着陈凡哥,顿顿吃肉锅!跟着陈凡哥,住上大瓦房!”


    在这股狂热的浪潮中,几乎所有人都忘了陈大海和白秀莲的丑闻,所有人的心思都只有一个——


    怎么才能搭上陈凡这条大船,跟着他一起发财!


    第二天一大早,陈凡就坐着头班的拖拉机,从县城回到了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