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这家人怕不是傻子吧!
作品:《穿越古代,五个嫂嫂助我逐鹿中原》 苏晴的心跳快了几分,她就着昏黄的灯光,翻开了那本泛黄的册子。
第一页上没有花里胡哨的句子,只有一行小字,写得很用力道: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此生无悔。
这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她一页一页的往下看,本来以为是普通的账本,可越看心里越吃惊。这根本不是账册,是一本写的很详细的医案。孙大夫把他一辈子碰到的各种怪病,怎么看出来的,怎么用药,病人后来怎么样了,都拿小字写的清清楚楚。
里面甚至有几张药方,专门治那些传了很久的难缠老病,里面的药方用法很巧,胆子也大,苏晴这个懂点医术的人都看呆了。这哪里是医案,这是那位没见过面的孙大夫,一辈子的心血。
册子最后几页,写的不是病,是孙大夫被人冤枉之后的心里话。字里行间都是对官府的失望,对坏人的恨,还有对那些没钱看病的穷人的担心。他把这本医书藏在暗格里,就是盼着有一天,能有后人发现,把他的医术传下去。
苏晴合上册子,鼻子一酸。她小心翼翼的把这本“孙氏医经”放进怀里,对着那个空荡荡的药柜,深深的鞠了一躬。
这一拜,是替孙大夫感到不值,也是接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医者之心。
接下来的几天,大伙儿有了目标,都跟上了弦一样,手脚麻利的干起活来。
药铺很快就修好了。破了的门窗换了新的,漏雨的屋顶也补好了,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苏晴把那些还能用的药材重新分好放起来,一排排药柜虽然还没装满,但看着已经像个样子了。
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就差一个名字。
晚上,大家伙围在后院的石桌旁边。
“就叫黑风药铺!”柳烟说话最快,“让清河镇的人都知道,咱们黑风寨的人,又回来了!”
林婉儿摇了摇头,她指了指桌上那本黑色的账册,轻声说:“黑风寨的名字,现在不能用。我们现在的身份是逃难的药农,不是来报仇的。名字太招摇,只会惹来没必要的麻烦。”
“那叫什么?”
“不如就叫‘惠民药铺’。”一直没说话的苏晴开了口,她从怀里拿出那本孙氏医经,放在桌上,“霸王遗训,要我们散财济民。孙大夫一辈子,也是在行医救人。我们接了这份恩情,盘下这家铺子,就该把这份惠民的心,做下去。”
惠民。
这两个字一出来,所有人都安静了。这不只是个名字,更像是个保证,一种态度。
李牧看了看那本医经,又看了看大家,最后点了点头。
“就叫惠民药铺。”
第二天,一块新牌匾挂了上去。牌匾两边,还贴了一张白纸黑字写的告示。
家里穷的,只要有官府开的贫户证明,就能免费拿药。
普通老百姓来,药钱也公道,不坑人。
告示一贴出去,马上就围了一堆人看。免费送药?这事在清河镇可是头一回听说。
开业那天,药铺门口围满了人,可都是些站在远处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的,没一个敢真的走进铺子。
“免费送药?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肯定是骗人的。”
“就是,听说这铺子以前死过人,邪门的很。别吃了他们的药,病没好,命还没了!”
“我看着啊,八成是跟衙门里那些老爷们一伙的,先给点小好处把人骗进去,后面还不知道有什么大坑等着呢!”
怀疑、提防、不信任的眼神,把惠民药铺和整个清河镇隔开了。
一整天下来,除了几个胆子大的小孩跑进来要了口水喝,铺子里一个病人都没接待。
天黑了,大家又聚在后院,气氛有点闷。
“我就说这法子不行!”柳烟有点忍不住了,她一拳砸在石桌上,“这些老百姓,胆子都被吓破了!你对他们好,他们反而怕你!要我说,还不如直接去找那县令的麻烦!”
赵月儿也小声说:“是啊,他们都不信我们,我们这药铺开着也没用。”
林婉儿没说话,只是看着李牧,想听听他的想法。
苏晴倒是很平静,她给大伙儿倒上茶水,慢慢的说:“人心就像这潭里的水,冻得太久了,你不能指望一盆热水就让它化开。我们得有耐心,一点一点的去暖。”
她抬起头,看向李牧,眼神里是一种说不出的坚定。
“他们不来,我们就走出去。”
李牧看着她,从她身上,好像看到了自己哥哥们的影子,那种实在又坚韧的劲儿。他端起茶杯,一口喝干。
“就按三嫂说的办。”
第二天一大早,惠民药铺门口的景象就变了。
苏晴不再待在铺子里干等,她让人在门口摆了张桌子,两把椅子,旁边立了块木牌,上面写着三个大字:义诊处。
她就坐在那儿,背着个简单的药箱,安安静静的等着。赵月儿在一旁帮她整理药材,打下手。
光这样还不够。
柳烟带着那两个伤好了的年轻猎户,还有新找来的几个在码头干活的穷苦年轻人,在镇东几条街上忙活开了。他们不是去打架,是在发一种小册子。
那册子是赵月儿连夜画的,上面用最简单的图画,标出了清河镇附近山上最常见的几种草药,比如能止血的、去火的、治拉肚子的,旁边还用大白话写清楚了用法用量。
“乡亲们,都来看看!这是惠民药铺免费送的草药图谱!不识字不要紧,看图就能认!自家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上山采点草药就能治,不花一个子儿!”
柳烟他们这个小队,没带刀,却比刀剑还有用。他们一遍遍的跟那些一脸麻木的百姓解释,把一本本图谱塞到他们手里。
一开始,老百姓还躲着他们,但慢慢的,有人开始小心翼翼的接过图谱,看着上面清楚的图画和好懂的解释,眼里露出了半信半疑的神色。
一连两天,苏晴的义诊摊子前面还是冷冷清清,但街上拿着草药图谱对着路边野草看的人,却多了起来。
第三天上午,苏晴还坐在摊子前,太阳有点晒,她微微眯着眼,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
就在这时,街对面一个卖炊饼的白头发老头,突然捂着胸口,咳得特别厉害。那咳嗽声又急又快,好像要把肺都咳出来一样。
咳着咳着,老头身子一软,顺着墙角滑倒在地上,脸憋得发紫,呼吸也弱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