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计止此耳

作品:《侯门庶子

    铁忠诚看出贺重安几分底子,但还没有完全看明白。只是此刻他知道,牛家宝不能让他等了。、


    至于牛家宝的许诺。


    铁忠诚仅仅信了三分。他决心如果可以,一定要打断贺重安的腿。但杀人的事情。铁忠诚断然不会做的。


    在如此场合,打断腿,还能说是误伤。


    真杀了人。他自己岂能全身而退。


    但不妨碍他在牛家宝面前拍胸脯。


    随即拎着一根包着枪头的长枪,大声说道:“在下归化侯府铁忠诚。见贺三爷,还请贺三爷见谅。”


    贺重安一听归化侯,嘴角微微一笑,说道:“原来是铁家啊。等一会儿,我可不会手下留情。”


    贺家祖上黑水营之战,杀得那位小王子就是姓孛儿只斤。


    贺家自然与铁家不会太友好。


    即便眼前的铁家是孛儿只斤的旁支-----嫡系都已经死光光了。


    太宗一战荡平草原。但荡平草原固然难,但更难的是如何长治久安。


    太宗皇帝用了很多办法,最后定下分割草原,分封降将,乃至汉将作为领主。然在要害地方建立城池,主持商路。从草原征收附从军,为朝廷征战等等。


    其中朝廷与罗刹人交战主力,就是蒙古附从军。这也是朝廷西征的主要动力------朝廷对西域的土地其实并不在乎。


    西征本质上就是维持蒙古统治的国策。


    游牧民族将弱肉强食是刻进骨子里了。


    以草原的脆弱的生态环境,人口一多,必然无法养活。


    朝廷不管,一定会南下劫掠。如果要管,就是一大笔钱。而且是无底洞。


    更何况,给了钱也不得好。他们只会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将来这钱一旦没有,立即反噬。与花钱买平安有什么区别?将来养虎为患。


    这也是汉家王朝不喜欢统治草原的原因,非不能,实在亏本。


    但鉴于前明教训,一定要控制草原。于是有了这个国策。


    既然蒙古人一定要打仗,那给他找一个对手就行了。


    罗刹人就合适。


    于是朝廷每年给草原的维稳经费变成了对蒙古人西征军费。


    出少量汉军,大部为蒙古军。大举西征,打下地方,大部分作分给蒙古各部放牧,少部分可以屯田的地方建立府县。进行驻守。


    蒙古人只要有能力,他们可以重复当年西征的路线,一路打到黑海去。汉军在后面建立起交通线与要点统治。


    但奈何到底是火器时代了。蒙古骑兵也只打到中亚。


    就与罗刹人僵持不下。


    在西域维持这么多地方的驻军,


    算经济仗,只能说不赔,或者少赔。


    算政治帐,却是大赚。


    在罗刹人的压力之下,蒙古人对朝廷忠心耿耿。漠南漠北蒙古犹如内地一般-----真正的刺头都从军去西域了。成为朝廷的马场。每年大量的马匹,牛羊从蒙古南下关内。让官军骑兵数量,还有民间大牲口数量都非常多。


    所以,朝廷也要安抚蒙古贵族,让他们成为大夏贵族一部分。


    对孛儿只斤家族只能厚待。


    才选了仅存孛儿只斤家族旁系,册封归化公。


    铁家也很有意思。


    铁家历代取名字,都从赤胆忠心方面走。铁忠诚就是其中典型。似乎是时时刻刻在对外说,我是皇帝爸爸的好狗。


    铁家也就有铁狗的外号。


    铁忠诚说道:“我也不会手下留情的。”


    随即出手。


    长枪陡然刺出。


    “当-----”贺重安格开。


    格挡,才是贺重安练习最多的。比如如果格不开第一下,根本用不上打手杀。


    铁忠诚刚刚看了柳十三与贺重安的比试。所以特别注意。根本不给贺重安长枪粘住枪杆的机会,立即回枪。


    贺重安顺势刺出。


    贺重安这一招贴杆见肉,凝聚了无数贺家人的心血。早已经演练了贺重安能遇见的各种情况。


    如果对方特意避开怎么办?


    那太好。刺他啊。


    前文说过,任何手持器械战斗,本质上是要打人的。是无法回避对方武器,才必须打掉,或者限制对方武器发挥,才能打到人。


    而今对方回避了长枪接触,代表了贺重安的长枪就有主动权,这个时候不刺他。做什么?


    顺着贺重安顺势一刺。


    铁忠诚只是用枪挡住。双枪一交。贺重安本能,顺杆一滑。就要砸手。


    铁忠诚本能反应,双手脱杆,避开一砸,随即又抓住枪杆。


    这一招脱杆换手,又快又准,似乎地心引力没有反应过来,枪杆凝固在空中,等他重新抓住一样。


    马上退后两步,持枪而立。


    脸色凝重。


    他已经看过贺重安很多场比试了。


    自觉已经摸清楚贺重安的路数。但万万没有想到,贺重安一招贴杆见肉,好像有无穷无尽的变化。


    刚刚那一招,差点就输了。


    铁忠诚心中越发谨慎,不敢随意进招。两人手持长枪,遥遥相对。


    观战的熊大力恨不得自己冲上去,一棒子敲死姓铁的。说道:“怎么办,少爷要输了吗?”


    “不好说,姓铁到底是鞑子,手上太糙了。但到底胜负就难说了。”贺子奇也紧张起来。


    贺家是标准的汉家军中武学,讲究长枪大戟。


    长枪更是以步阵为根基。一切长枪技法在此之上。


    而蒙古人真正厉害的是骑射,其次摔跤,但长枪这东西,会用是会用,在技法上,太糙了。


    但同样,贺重安枪法本质上是一招的变化,距离真正的枪法的精髓,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个时候,铁忠诚变了路数。再次进攻。


    他站在贺重安枪圈之外一步距离,每次进攻,步伐先行,一枪刺出,不中就立即退步。


    如此进枪快,退步也快。


    贺重安压不住,蹭不上,追不及。


    贺重安的步伐远远不如铁忠诚。


    步伐从来是武艺中的一环。


    而且步伐从来是很难学的,步伐本质上,是对战斗节奏,距离的把控。


    是经验,是判断。


    这是贺重安缺点,一时间难以弥补。


    几次下来,贺重安只觉得额头见汗,口中见津。不仅仅是体力的消耗,也是精神的消耗。


    铁忠诚越发显得从容。暗道:“计止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