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八天域的名与道

作品:《长生万古:我成无敌准帝

    玉虚天中的巨大改变,如同一个吹响的号角,拉开了九天展开的序幕。


    同样的一幕,在另外七片大世界中,于不同时间,接连上演。


    星空历每隔五百年,便有准帝之威,代天行道。


    一处大世界中,一位盖世的巨汉仰天长啸,成就准帝之位。


    “吾乃玄恒霸体——玄恒。今代天宣旨,此界名——玄恒天。今立玄恒道宗,传道于众生。”


    某天地内,一位剑眉星目的白衣男子,一步一莲华,霞光万道,其周围剑气四溢。


    他立于无垠宇宙当中,语气冷冽。


    “吾乃清微,此界名——清微天。今立清微剑宗,传道众生。”


    无尽冥土之中,一尊生灵自幽冥中崛起,手持骨杖,号令亿万阴兵,称寂幽之主。


    “吾寂幽,今创寂幽道府,此界——寂幽。”


    又有一处世界内,如烈日煮星海,大日凌空。


    “吾乾阳,今日准帝,代天传道。此界名——乾阳天”


    ......


    “阿弥陀佛——”


    又是五百年过去,一处大世界之中,佛光四溢,梵音阵阵。


    “贫僧梵静,今日创梵静心经,传道天下。此界名——梵静天”


    ......


    吼——!


    无数声兽吼自天地而来。


    混乱、杀伐、争斗、撕咬是他们的代名词。


    这是一片极其特殊的天地。


    这里没有人族,没有神族,只有——大妖。


    一尊尊堪比小型生命星球的大妖,他们的躯体在星空之中碰撞,一片片星域在争斗之中,化为尘埃。


    漫天的嘶吼声此起彼伏,一位位大妖喋血,陨落,此处,没有秩序。


    终于!五百年后,一位周身散发祥和之气的大妖突破自身血脉限制,开始了新一轮的晋升。


    那是一只类虎而非虎的大妖,其额前生有一根独角。


    独角之上,缠绕着淡淡的金色纹路,尖端时有微光流转。


    他看着这争端不止的世界,眼中终是闪过一丝厌倦。


    只见他缓步来到星空最高的处,仰天长啸。


    一声带着绝对威压、让所有大妖都要自愿臣服的怒吼之声,响彻天地。


    惊惧,揣摩,但更多的是愤怒。


    漫天大妖,各自为王,此等挑衅行为,他们自然不能忍受。


    一位位大妖接连冲向那声长啸的源头。


    然而,仅仅一个照面。


    一位位宛若星辰的大妖躯体,自那最高处接连坠落,漫天大妖之血撒落星空。


    直到大妖之躯,遍布星空,剩余大妖皆是看着那道如同万妖之王的生灵。


    吼——!


    长啸之声连绵不绝,那其中的帝王之气,让整个天地中的大妖,皆是匍匐在地。


    天地妖王现,我看谁敢不俯首!


    独角大妖目光扫过天地,而后一道充斥着王者威严的声音响彻天地之中。


    “吾名白泽!受天道旨意,大妖,当止戈!今立东伏妖宫,传道天下,教化众生。此界名——东伏天。”


    ......


    星河流转,又是一个五百年。


    八大天域之中,已有七片天地诞生了准帝,有了代天宣道之主,唯剩最后一片天域,依旧沉寂。


    这片天域,与其他七界截然不同。


    此处并无炽盛的光焰,也无冲霄的剑气,更没有幽暗的死寂。


    天地之间,流淌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静之气。


    山川大地之上,不见蛮荒厮杀,反而是一座座由玉石或古木构建的楼阁殿宇错落分布,秩序井然。


    其中种族,多以人族为主体。


    他们从蛮荒,走向部族,一个个独属于此界的文字被一位位人族先贤创造出来。


    人们在石刻、或者骸骨当中刻字。


    而后又编织竹简以记录先贤所思所想。


    再后来,纸张出现,让文字、先贤思想得以更广泛传播。


    自此,他们迈入了文明时代,书籍、知识、人文各种著作开始爆发。


    一阵清风,吹动了一个个文字,这些文字飞掠过一个个生命星球,一阵若有若无的道韵开始在天地之中凝聚。


    处处翻书风、大小学堂朗诵风。


    原本普通的先贤书籍,在“风”的传播下,那一个个文字渐渐铭刻于天地之中,散发出阵阵金光。


    一颗生命古星内,天寒地冻。


    大风雪之中,书生穿着单薄,但他似乎并未感受到一丝寒冷。


    赶路之时,他手中还拿着两本人族先贤的巨作。


    书生整个心神沉入其中,好似已经忘却了大雪天所带来的寒冷。


    他步履坚定,在大雪地之中,留下一个又一个脚印。


    书生沉浸在书中,享受着先贤思想所带来的明悟,全然不知,在那大雪地之中的脚印,一个个散发着金色光芒的文字,被刻印在其中。


    大雪封山,书生忘了自己是如何走向这处山巅的。


    山巅之上,似有梅花香淡淡传来,书生立于顶峰,俯视大地。


    天寒不能使其冻,且观,以雪色缀梅花。


    看着眼前之景,书生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吾爱读书,吾更爱负笈求学也。”


    话音落下,在其身后的书箱中,那一本本圣贤书册竟是无风自翻,一个个金色文字,在纸上跳动,而后脱颖而出,没入天地之中。


    读圣贤书,养浩然气。


    就在那些文字彻底没入天地后,整片天地开始震动,只见,一个个金色文字,自书中、自每一位人族体内飞出。


    金色文字如剑,整片天地在此刻,竟是来了一场“天上”!


    未过多久,人族所有文字,便彻底铭刻于天地之中。


    大雪山脉之中,雪越下越盛。


    书生渐渐被白雪覆盖,宛若一个雪人般,立于山巅。


    一年、两年......这场大雪下了十年。


    十年内,那位书生一动未动,他如同被世间遗忘、也遗忘了世间。


    嗡——!


    嗡鸣声响起,大雪之中,书生睫毛微颤,一身白雪竟是悉数落地。


    书生眼眸轻启,黑色瞳孔中,似有皓月倒映其中。


    “原来......如此。”


    一丝明悟,于他心底闪过。


    他举起手中那本名叫《师说册》的先贤书籍,轻轻拍去上面的雪白之后,将从头翻阅到末页。


    只见——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书生脸上露出一丝遗憾,叹息一声后,便蹲下将身后书箱平稳放下,又将手中书籍轻轻放入其中。


    他将书箱盖好,抹去了上方覆盖着的白雪。


    他又拍了拍一身青衣,好似扫去了附着在上面的尘埃后,一脸正色的朝着书箱双手做揖,微微躬身。


    他转过身,有些留恋地看了一眼那雪白山河,以及那一束腊梅。


    “惜未与李蟠生于同时。”


    叹息之后,书生仰头看着天幕,目光愈发坚定,他释然一笑,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生起。


    然,李氏子蟠,不如吾远矣。


    “吾叫宋连,年十七。三岁好古文,五岁通六艺,七岁知天文,十二岁便知庙堂之高,十五岁隐居于世,苦读圣贤书。吾非先贤,未能望其项背,然——心向往之。”


    念头通达,宋连一步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