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今日证道——文枢

作品:《长生万古:我成无敌准帝

    只见,凡是佛光所过之处,诡异物质如同遇到克星一般,节节退让。


    就这样,在佛光的持续净化之下,一个在幻仙大世界内,看起来极为突兀的纯净空洞渐渐形成。


    甚至于,九位大帝不需要靠帝道法则笼罩,便能直接出现在幻仙大世界之中。


    “梵静道友之道,当真玄妙,竟如同天生就是为净化诡异物质而生的。”


    几位大帝走出帝威笼罩范围,进入那片被梵静大帝净化出的那处空洞。


    但,净化诡异物质对梵静大帝的消耗也是极为庞大的。


    并未过多久时间,梵静大帝的气息便开始减弱,佛光的净化之力,也在快速衰弱。


    然而,适时之间,一道复苏之光落下,梵静大帝的气息竟是再次恢复巅峰。


    几位大帝刚悬起的心,在看到那复苏之光后,又安稳落下。


    差点忘了还有宁春大帝这么一位逆天的存在。


    就这样,净世佛光在宁春大帝的复苏之光加持下,那片纯净空洞,还在持续扩大。


    一个接一个残破星球,在佛光驱散黑暗之后,显露了出来。


    “空间秩序......似乎已经残破了。”


    无缺大帝的帝道神念,笼罩整片空洞,细细感受了这片时隔无数岁月再次被掀开的世界。


    混沌、无序是他的第一感受。


    代表着炽烈昊阳的乾阳大帝,出现在一个早已熄灭的恒星上方。


    一滴火红、能焚尽万物的乾阳本源自他的手指滴落。


    滴答——


    水滴落地的声音于这片空洞中响起。


    乾阳本源滴落下后,迅速穿透了层层岩壁,直至其最为核心的区域。


    轰——!


    轰鸣声响起,乾阳本源竟是开始膨胀,将恒星原本的核心替代。


    而后,狂热的能量竟是如同潮水般在恒星表面喷涌而出,覆盖整个死寂的恒星表面。


    宛若一颗烈阳,在幻仙大世界中升起。


    这颗烈阳,驱散了空洞内,因为世界寂灭所带来的寒意。


    虽然在场的都是大帝,可身处这诡异世界之中,光明总比黑暗要来得好。


    然而,刚复苏一颗恒星的乾阳大帝也如同无缺大帝那般,轻声呢喃道:


    “没了天地规则的引导,恒星也无法自行。”


    哪怕在他的本源之力加持下,这颗恒星也无法维持太久,本源耗尽之后,便会再次熄灭。


    看来,想要复苏这片天地,光祛除诡异物质是不行的。


    唯有再次恢复天地规则与秩序,万物才能自身正常运行。


    尽管在场的十位都是大帝,但各自帝道规则几乎都与规则和秩序无关。


    就在众大帝思索之际,负责净世的梵静大帝闭眼说道:


    “或许,九天之中,还有一位大帝能做到。”


    九帝:“嗯?”


    梵静大帝的话让其余大帝一愣。


    “九天大帝,不是已经都在幻仙大世界中了吗?”


    宁春大帝不解道,其余人同样如此,他们看着梵静大帝,等待着他的后文。


    “有,但他还未证道。”梵静大帝神秘一笑。


    “难道诸位忘了,何为九天?”


    梵静大帝的话让眼前一亮,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位一袭青衫的人族书生。


    九天之中,互有来往。


    其实除了星空大世界外,其余八大天域的首位大帝人选早已定好。


    八大天地的第一位帝者,都是整个天域负责传道的存在。


    所以,这最后一个天域的帝者,他们其实也早有关注。


    “文枢天内,那位以书本为载体,以先贤文字为道标,三步入准帝的书院院长宋连?”


    梵静大帝点点头。


    “文枢天内的大道,虽与我梵静天类似,都有教化众生作用。”


    “但文字,天生就能作为规则与秩序的载体。”


    梵静睁开双眼,语气略微停顿后,接着道:


    “相信诸位道友也能感受出来,文枢天其实是九天之中,最为纯粹、规矩最重的一片天域。”


    他的话确实说的没错,其余九位大帝点点头。


    特别是玄恒大帝,想起去文枢天内游历之时,那些人族生灵也不修行,天天摇头晃脑念些之乎者也。


    那一口一个读书人,那繁杂的礼节规矩,让玄恒大帝现在想起都头疼。


    “既然如此,那便等文枢道友成帝,只要能重建此方天地规则,削弱诡异。”


    “或许也能间接帮到那两位前辈。”


    ————


    九天之内,文枢天,大雪。


    文枢书院的内院,有一个孤悬于白茫茫之上的竹亭,四面透风,寒意刺骨。


    竹亭内有一位青衫老人,正临着石桌,手捧一卷古籍,看得出神。


    寒风呼啸,他的指关节因严寒显得有些僵硬发红。


    每一次翻动书页,恰好寒风吹过,都将书页吹得呼呼作响。


    在石桌旁,也已经整齐地堆砌起了十数本老者已经阅读过的书籍。


    天地寂静,唯有风雪声,翻书声。


    那飞扬的雪花,随着寒风飘入亭内,落在他的肩头,悄然积攒。


    不知过了多久,青衫老者手中古卷也已经翻到了末页。


    老者明显有些意犹未尽,但手中古籍便已经是最后一本。


    他神色有些可惜,但还是小心翼翼地抹去书上的白雪,而后整整齐齐地将古籍叠在上面。


    老者起身,望向漫天风雪许久,亦如昔日那个大雪天,山峰处。


    昔日一朝悟道,三步踏上云端,修得准帝。


    如今,距离那日,满打满算也有了万年之久。


    不过,似乎天道对于他这位传道之人颇有照顾,准帝的他,寿元便有了一万五千载。


    宋连目光望向远方,忽然想起年轻时的求学之路。


    他年轻时天资聪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想要看书,便要去藏书之家借取,而后亲自笔录一份再归还。


    有时天气太过寒冷,砚台里的墨汁被冻住,有时候手指被冻得都不能屈伸。


    一路走来,倒也不易。


    念及至此,宋连便回房内,取出墨宝宣纸,未做思索便直接开始奋笔疾书。


    笔走龙蛇,笔势雄健洒脱坚韧。


    未过多久,纸上文字排列整齐,宋连落款停笔。


    “诶——”


    放下笔后,宋连眼中流露些许可惜,叹息道:


    “书,读完了。”


    而后,亭内书籍被寒风吹得作响,却没了宋连的身影。


    宣纸上笔墨未干,但纸上的文字却开始散发淡淡光芒,而后彻底熠熠生辉。


    只见笔墨开头,写着“余家贫”。


    结尾落款处则是:


    “文枢书院院长宋连,特写此序,送文枢天万千生灵。”


    ......


    这一日,文枢天内。


    无数读书人的心头无端一暖,只觉胸中浩然之气激荡,笔下的墨,似乎也比往日流畅了三分。


    “吾宋连,读书万年有余,今日证道——文枢。”


    ......


    PS:燃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