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杨见:不对!
作品:《长生万古:我成无敌准帝》 九天之下,一方名为“沧源”的凡俗小世界内。
其内青山绿水,炊烟袅袅。
一个小山村内,林深莫黎二人缓步而行。
三万年来,他们走过了九天,亦踏遍了无数下界。
他们敛去了自身所有修为,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融入了这滚滚红尘之中。
一路走来,林深观自身,以阴阳大道拟万法之源。
一阴一阳,相辅相成,自成循环,这既是天地本质,亦是万物运行之根本。
日升月落是为阴阳,潮起潮落是为阴阳,生死交替亦是阴阳。
修行路的终点或许是超脱,但其起点,必然是这最平凡的生灵自身最为接近。
他要做的,便是从这最平凡处,体会那最不凡的“道”。
于是,他当过山野村夫,每日砍柴狩猎,感受着每一次挥动斧头时,体内筋骨对力量的传导。
他体会着饥饿与饱腹,疲惫与休憩,感受着这具凡俗肉身最原始的律动。
林深走过无数山川大地,他看到初生的婴儿,其体魄娇嫩,却蕴含着最纯粹的生命本源。
他看到垂暮的老者,其肉身衰败,生命之火如风中残烛。
他于这枯荣之间,渐渐明悟,修行路的第一步,不该是引气入体,而是要先铸就一个足够强大的“根基”。
这个根基,便是体魄本身。
岁月流转,又是数千年。
他们离开了山村,来到了一座临江的古城。
林深成了一名船夫,每日摇着一叶扁舟,于江上摆渡。
他见过南来北往的商贾,见过意气风发的书生,见过行走江湖的侠客,也见过为生活奔波的贩夫走卒。
他于这人来人往中,观尽了世间百态。
他看到人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他们眼中的欲望、希望、善良与挣扎。
魂魄,赋予了生灵灵性,是“自我”存在的证明。
无数的感悟,如涓涓细流,汇入林深的心海。
他看花开花落,看春去秋来,看沧海桑田。
他的心境,在这漫长的凡俗游历中,变得愈发空明、愈发深邃。
一路走来,莫黎并未多问,只是静静地跟随着林深,亦如当初在霓流界那般。
与修行岁月相比,红尘中事,其实更有意思。
或人心中有感,看山看水。
或恰逢大雨,于亭中听风听雨。
自红尘中来,到红尘中去,一路走来,真仙境的莫黎,那颗心也宁静了不少。
这一日,已是他们化凡的第十万个年头。
而后莫黎离去,去到悟道天宫代替杨见传道。
取而代之的则是杨见一路跟随。
他们来到了一片荒芜的戈壁,这里黄沙漫天,人迹罕至。
林深盘膝坐于一块风化的巨石之上,双目紧闭。
十万年的行走,十万年的感悟,已然到了要开花结果的时刻。
他身上,没有任何灵气波动,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凡人。
但他伸出手,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风中裹挟的沙砾,能感受到沙砾中蕴含的微弱土石精气。
而后,林深手指微张,沙砾迎着风洒落。
“肉体,乃是万灵之本,也是接触天地灵气最为原始的方式。”
林深喃喃自语,他的心神沉入这具“凡人”之躯。
他没有去吐纳,没有去运转任何功法,而是以最纯粹的肉身,去“亲和”这些天地灵气。
他观想己身,仿佛化作了一座无垠的天地。
肌肉是山峦,骨骼是支架,血液是江河。
渐渐的,一丝丝游离于天地的灵气,不再是被动地被吸入,而是主动地亲近而来,缓缓渗入他的皮肤、肌肉、乃至骨骼深处。
这些灵气并未去冲击经脉,而是如同春雨润物,默默地滋养着他肉身的每一个角落。
“旧法修行,先引灵气,而后通经脉,再炼体魄,此乃以身为器,去容纳灵气。一切的一切,最初便依赖于天地寄托于天地。”
“而新法......当以身为炉,熔炼天地,铸就己身!”
一时间,林深心中豁然开朗。
轰!
仿佛有无形的枷锁被打破。
他体内的气血开始以一种玄奥的方式自行运转。
那些渗入体内的灵气被气血裹挟、锤炼,最终在他肉身的中心,缓缓凝聚成一个散发着玄妙气息的光点。
这些光点,缓缓凝聚成型。
而后肉身为炉,一个散发着浓郁气血的灵台缓缓凝聚在其中。
“此台,当为肉身灵台。此境,便唤作——锻体!”
一言出,天地动!
太初大界最底层的修行脉络之上,林深所开创的那条崭新主脉,其最起始的位置,一个全新的境界节点,轰然铸成!
金光大放,道韵流转,一股厚重、阳刚、充满力量感的气息,弥漫开来。
灵台境,第一阶,锻体,成!
杨见睁大眼睛,目瞪口呆地立于一旁。
因为就在刚刚,他竟是在林深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与天地格格不入的玄妙气息。
那气息......就好像一个生灵,刚开始踏入修行路那般,但其又似乎与传统的引气入体有所不同。
“看不透,实在看不透。”
杨见摇了摇头,放下心神,继续感受着凡间百态。
林深并未停下。
肉身灵台铸成之后,他开始以灵台为核心,修行己身。
灵台中的力量反哺肉身,肉身又从天地间汲取更多的精气来壮大灵台,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不过数年光景,他的肉身灵台便已修行至圆满。
此时的林深并不是太初大界那个无敌仙王,他现在就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刚踏上修行路,一步步登高的弱小生灵。
灵台境,第一阶锻体圆满,如今的他单凭肉身之力,便足以开山裂石。
“肉身已有其根,然万灵有魂,魂魄无形无质,当如何修行?”
林深的心神,从肉身灵台之上,转向了那虚无缥缈的魂魄。
他回想起那江上摆渡的岁月,回想起那些独一无二的魂。
“魂,寄于体。体魄强健,则魂魄安稳。既如此,便可以肉身,滋养魂魄!”
当魂魄凝实到一定程度后,林深再次以无上感悟,在魂魄的中心,观想出了另一个截然相反,却又同出一源的光点。
这个光点,充满了阴柔、灵动、变幻的气息。
“此台,为魂魄灵台。此境,便唤作——凝魄!”
轰隆!
崭新的修行主脉之上,第二个境界节点,应声而成!
与“锻体”节点并列,一阳一阴,一刚一柔,遥相呼应。
千年时间,转瞬而过。
此时林深与杨见二人正于一江上。
杨见极为懒散的侧躺在船尾,手中葫芦装酒,悠哉游哉。
船头处,林深盘坐,迎着江上清风,气息微动。
灵台境,第二阶,凝魄,成!
此时,林深内视己身,只见肉身之中有一座厚重灵台,魂魄之中有一座轻盈灵台。
两座灵台泾渭分明,各自为政。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肉身为岸,魂魄为岸。”
两者如同河流两边的堤岸,看似相隔,实则同承一水。
若要魂体合一,根基稳固,便要于这两岸之间,搭起桥梁。
林深的脑海中,瞬间一座横跨天堑的巍峨神桥浮现。
两座灵台,散发着两道不同力量,沿着林深的神念,开始小心翼翼地接触、试探、而后交融。
两股力量,一阴一阳,一刚一柔。
在他的神念勾连之下,化作无数玄奥的符文,于两座灵台之间,开始构建一座虚幻的桥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桥梁由虚化实,最终彻底连接了两座灵台。
桥梁建成的一刹那,两座灵台轰然共鸣,体与魄通过这座桥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肉身之力可滋养魂魄,魂魄之力亦可淬炼肉身,这,便是林深以自身阴阳大道的循环之理,构建的崭新道路之根本。
至此,魂与体,再无间隙!
“此桥,勾连神魂与肉身,可称之为——神桥!”
“锻体、凝魄、神桥!三境合一,此乃道基一境。”
修行主脉之上,第三个境界节点,贯通“锻体”与“凝魄”,轰然落成!
一时间,林深周围神光璀璨,天地之力浓郁,好似功德加身。
船尾处,杨见举起葫芦,闭眼仰头喝酒,好不惬意。
而后一阵清风拂过,他猛地睁开双眼:“O.o?”
不对!
......
PS:此修行路,乃作者昨晚悟道至凌晨三点所创。
【本书境界:凝气、锻体、凝魄、刻纹、通神、化神、真神、神王、神尊、半圣、圣者、大圣】
【本书境界:灵台(锻体、凝魄、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