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后遗症
作品:《重生九零:九个女儿都是钱串串》 又在医院住了几天,老九的烧完全退了,脸上也重新浮现出红晕,吃喝都正常了。
韩秀琴抱着女儿,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我的宝贝啊,总算是活过来了!”
“嫂子……孩子病好了是喜事,你看你哭的。”林有梅递过手帕,自己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韩秀琴擦着眼泪:“小妹,我这是喜极而泣。看着老九遭罪,我心里跟刀割似的。”
看着姑嫂有说有笑,林有福却皱起了眉头。他仔细端详着女儿,发现孩子虽然不哭不闹,眼神却有些呆滞。
以前看到他,老九会咧着嘴笑呵呵地伸手要抱,嘴里还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可现在,孩子只会傻傻地笑着,那双原本灵动的大眼睛像是失去了神采。
“不对劲……”林有福的心沉了下去。
“老九的神色不对劲啊!”
姑嫂两人顿时愣住了。林有梅收起笑容,仔细打量侄女。韩秀琴拿着奶瓶递到女儿嘴边,发现孩子只是傻笑,根本不张嘴。
“啪嗒”一声,奶瓶掉在地上。
“我的天老爷啊!”韩秀琴惊呼。
“孩子真的有问题!”
林有福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眼见到女儿变成这样,还是如同遭了雷击。他冲出病房大喊:“医生!医生!”
几分钟后,医生做了检查,沉默良久才开口:“孩子的确出现了后遗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容易损伤神经系统,从目前情况看,智力发育和听力都可能受到了影响……”
韩秀琴差点晕了过去,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我的闺女啊……”
“建议你们去省城大医院再检查一下。”医生叹了口气。
“省院的设备更先进,也许还有希望。”
办理出院手续回家时,一家人的心情格外沉重。
沈玉兰和林长贵听说孙女出院,兴冲冲地来看望,却见韩秀琴还在抹眼泪。
“孩子出院该高兴,哭哭啼啼的,你这是咋了?”沈玉兰不解地问。
听完林有福的解释,老太太立刻激动起来:“不可能!我都给城隍老爷许愿了……他老人家会保佑老九的!”
“妈,咱要相信科学。”林有福有些疲惫。
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里出了事,不想着对症下药,老喜欢在迷信上捣鼓。
“我们打算去省城看看!”
“省城?那得花多少钱啊?”
“不管花多少钱都得治!”林有福斩钉截铁。
“就算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要让老九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当晚,林有福让妻子拿出了存折。
自打重生以来,他变卖银元、开杂货店、干工程,攒下了七万八千块钱。
在九十年代初,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要是钱不够,就把城里那套房子和两个门面房都卖了!”林有福咬着牙说。
韩秀琴重重点头:“嗯!就是把家底掏空,也要治好闺女!”
第二天,林有福把杂货店托付给妹妹,大棚交给梁援朝代管。
听说老九的情况,梁援朝立刻拿出一千块钱:“有福……先拿着给闺女看病,不够咱再想办法!”
林有梅也拿出丈夫的抚恤金:“哥,这些钱你拿着,给老九先看病……”
“心意我领了!”林有福推辞道。
“钱暂时够用,真不够了再找你们借。”
出发前夜,林有福独自坐在院里发着呆。
想起前世自己受过的那些苦,女儿们遭过的那些罪,他越发感觉亲情的难能可贵。
前世自己懦弱无能,更没有主见,将老八老九刚出生就送了人,已经万分惭愧了。
这一世,要是治不好老九的病,他要愧疚一辈子。
他又想起母亲沈玉兰真的把下蛋的老母鸡都送去庙里还愿了。母亲迷信的举动,他既好笑又心酸。
前世,母亲何曾对自己的女儿这么好过,就算女儿被病魔折磨死了,她都舍不得一天下一个鸡蛋的那只老母鸡。
生活破破烂烂,总要缝缝补补。女儿的病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他依然相信老天爷会垂青一个可怜的娃娃,不会叫她两辈子都受尽苦难。
“爸。”林楠悄悄走过来,递上一个铁盒子。
“这是我攒的压岁钱,给妹妹看病。”
其他姐妹也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三十,四十,五十……林有福看着女儿们,眼眶发热。
姐妹齐心,其利断金。女儿的乖巧懂事,又给他苦闷的心田撒了一把糖,甜丝丝的。
这就是生活的希望啊!
去省城的班车上,老九安静地躺在韩秀琴的怀里,不哭也不闹。邻座的大娘夸道:“这娃娃可真乖啊!”
韩秀琴强颜欢笑,心里却在滴血。她宁愿孩子又哭又闹,也不要这样过于的安静。
正月里,依旧寒风肆虐。北方刮起的雪渣子,打的脸颊生疼。林有福取下自己的围巾,框在女儿的脸上。
夫妇俩包裹的像一个大粽子,下了班车,又改乘公交车,前往省人民医院。
省人民医院的走廊里人山人海。林有福排了一整天队,终于挂上专家号。
老专家检查得很仔细,最后推了推眼镜:“先做几项检查,再看结果……”
他开了单子,林有福带着孩子去做检查。
小地方的农民,进了大医院,就好比是无头的苍蝇。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才做完了检查,林有福又急匆匆的去找了医生。
“情况确实不乐观,但孩子还小,脑部还在发育,坚持康复治疗还有希望。”老专家盯着检查报告单,神情严肃。
“能治好吗?”韩秀琴急切地问。
“完全恢复比较困难,但改善是肯定的。”专家开了康复方案。
“要先做三个月康复训练,费用……费用……可不低啊!”
专家看着林有福两口子,不像是有钱人,他反复的问了好几遍。
九十年代,还没有医保政策,看病的费用都要病人自己承担。
这个时候的农村,穷人家里温饱都没能解决。更别说花大钱去看病了,很多人得了重病,只能接受保守治疗。
林有福丝毫不犹豫:“我们治……多少钱都要治!”
交费时,看着账单上的数字,他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光第一期治疗就要五千块。这些钱,差不多是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