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助人为乐
作品:《重生九零:九个女儿都是钱串串》 秋风瑟瑟,大院里的树叶被打上了秋天的颜色。
微风拂过,地上落满黄叶。
林有福一家搬进家属院已近一月。邻居们起初的偏见和质疑,随着日常相处渐渐消散。
林家姐妹的礼貌勤快,韩秀琴的温和贤惠,林有福的踏实肯干,都被邻居们看在眼里。
唯独刘老太太依旧我行我素,逢人便说林家的不是,发挥她“大喇叭”的功效。但大院里附和她的人越来越少了。
“刘姐,人家林家挺好的,昨天我家灯泡坏了,还是小林帮忙修的呢。”
“就是,他家那几个闺女见人都打招呼,多懂事啊。”
“我看比很多城里人家的孩子强多了……”
街坊邻居你一言我一语,叫刘老太太碰了一鼻子灰,心里更不是滋味。
这天傍晚,林家姐妹放学回来,看见隔壁张奶奶正吃力地拎着垃圾袋往外走。林楠赶紧上前接过:“奶奶,我们来帮您。”
从此,帮张奶奶倒垃圾、打扫卫生成了林家姐妹们的日常。
张奶奶腿脚不便,儿子在县委工作又忙,经常独居在家。有了林家姐妹的帮助,她的生活便利了许多。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张奶奶常常摸着姐妹们的头,眼里满是慈爱。她总是把儿子买来的点心零碎分给孩子们。
林玥最爱吃张奶奶给的奶糖,有次被母亲打趣:“小馋猫,又去张奶奶那里蹭吃蹭喝了?”
“才不是呢!”林玥理直气壮。
“我们这是助人为乐,老师说了,要学雷锋做好事!”
韩秀琴忍俊不禁:“助人为乐?那张奶奶的零碎你可没少吃。”
“嘿嘿,谁叫张奶奶喜欢我呢!”林玥得意地皱皱鼻子,兜里装了半兜奶糖。
“那你怎么不去帮刘奶奶干活?”
林玥小嘴一撅:“那个老巫婆?我才不要,她老是说爸爸坏话,说我们是村里的野孩子。”
有时韩秀琴接送孩子忙不过来,张奶奶还会帮忙照看老八老九,带着俩双胞胎在大院里遛弯。
其他老太太笑话她:“张婆子,自家的孙子都没见你这么上心,倒给外人看起孩子来了!”
张奶奶却不以为然:“将心比心嘛,林家这些闺女多招人疼,我乐意!”
这天周末,张奶奶的儿子庞杰开着桑塔拉给母亲送生活用品。他刚停好车,就碰见了下班回来的胡学民。
“庞秘书,好久不见!”胡学民立刻换上殷勤的笑容,快步迎上来递烟。
“您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庞杰礼貌地推辞:“谢谢……不抽了,来看看我妈。”
胡学民赶紧搭话:“老太太身体硬朗着呢,街坊邻居也时常帮忙,倒是省心不少。”
正说着,林有福骑着摩托车回来了。庞杰一见,立刻打招呼:“林老板!近来可好?魏书记前两天还念叨您呢,说您忘了他这个老故知了!”
林有福爽朗大笑:“庞秘书说笑了,我哪能忘啊?正准备这几天就去拜访魏书记呢!”
两人热络地聊了起来,把一旁的胡学民晾在一边,好不尴尬。
胡学民搓着手,却怎么也插不上话,人家压根不理他。
大院里的邻居们都看傻了眼。庞杰是谁?县委书记的第一秘书,县里多少干部想巴结都巴结不上的人物,居然对林有福这么客气!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听庞秘书这意思,林有福和魏书记还是老朋友?
胡学民站在一旁,脸色红一阵白一阵。他想起自己之前对林有福的轻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个泥腿子不显山不露水,还是魏书记的红人!”
等庞杰离开后,大院里的气氛彻底变了。
院子里的“情报收集站”又活泛了起来。不过,这次都是围绕林有福的正面新闻。
“人家年纪轻轻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是县人大代表!”
“我还听说……他那个运输队光大车就有几十辆,腰杆子硬着呢!”
“就是,他还是个包工头,有个建筑工程队?”
“了不得……了不得……”
刘老太太闷了半天不说话,完全没了以前“站长”的风采。
“刘婆子,你吭一声啊,今天咋成了哑炮仗了?”张老太太故意激她。
“我孙子快要放学了,我得回家做饭去!”刘老太太借故离开了。
先前对林家爱搭不理的邻居,现在见了林有福都主动打招呼。
刘老太太,虽然还是板着脸,不再说风凉话了。
第二天一早,胡学民特意等在楼道口,见到林有福下楼,赶紧凑上去:“林老板,早啊!昨天真是不好意思,我家小子不懂事,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林有福摆摆手:“小孩子打闹,过去了。”
胡学民却不肯罢休:“这样,周末我做东,请您全家吃个饭,算是赔罪。”
“不必了胡同志,真的没事。”林有福婉拒。
胡学民铁了心要挽回形象,当天下午就买了不少水果点心送到林家。韩秀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晚上,林玥看着桌上的礼品,不解地问:“爸,胡叔叔怎么突然变这么好了?”
林楠冷哼一声:“还不是看爸爸和魏书记认识?势利眼!”
林有福摸摸女儿的头:“人性嘛,就是这样,不必太过计较。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宠辱不惊。”
他顿了顿,又说:“不过这也是个教训: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自己要强大起来。”
这件事后,林家在大院里的地位悄然改变。再也没有人敢小看这个“农村来的暴发户”,相反,不少邻居开始主动与林家交往。
就连刘老太太,虽然嘴上还是不饶人,但至少不敢再明目张胆地针对林家了。有时看见林家姐妹,甚至会别扭地笑一笑。
周末,庞杰又来探望母亲,特意到林家坐了一会儿。不少邻居都看见了,对林家更是刮目相看。
最让林有福欣慰的是,女儿们并没有因为外界态度的改变而骄傲自满,依然每天帮张奶奶干活,认真学习。
“爸,为什么人们总是根据你认识谁来判断你,而不是根据你是谁呢?”林楠有些疑惑。
林有福沉思片刻:“因为认识谁是一种社会资源,而你是谁需要时间去了解。真正能让你立足的,永远是你自己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