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用世界的钱搞咱们的武器!
作品:《鹰酱:说好保守派,怎么全是大规模杀伤武器》 .....
时间流逝,一转眼,两个星期的时间过去了。
203研究所。
一座车间内。
随着最后一个雷达拼接完成。
GL6主动防御系统算是大功告成了!
陈实心中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以来,他是没日没夜的研究GL6主动防御系统。
紧赶慢赶,总算是在期限内将主动防御系统给搞出来了。
“所长,这就是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吗?”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
“而且价格很高啊。”
一名工程师来到陈实的身边问道。
“这又不是去选秀,样子很重要吗?”
“能用就行。”
“至于价格方面,确实高了点。”
“不过咱们这种主动防御系统同样可以装载在其他装甲载具上。”
“等规模化生产之后,价格会下来点的。”
陈实说道。
这一套主动防御系统装了四个雷达,价格确实提高了一个台阶。
贵是贵了点,但胜在好用。
要是不装这个坦克主动防御系统,那新坦克上了战场之后,很容易就成为一次性坦克。
这损失算起来,还不如装上坦克主动防御系统来的实在呢。
这个钱,不能省。
如果上面批准GL6主动防御系统可以出口的话,那就可以用国外的钱来平摊成本了。
不过究竟能不能往外出口,还得上面来做决断。
“所长,要不要在咱们所试一试?”
工程师问道。
“不试了,装车去第一机械集团。”
“那里测试设备齐全。”
陈实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一想法。
“好吧......”
第二天。
第一机械集团大门口。
刘洪等人站在门口翘首期盼。
本来他们是不用在门口等着的。
等陈实来了之后,自会有人去禀报他们。
但他们就是坐不住。
最后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大门口。
“刘书记,这陈所长今天真的会来?”
“虽然他之前说给他半个月的时间,但这时间是不是太赶了。”
“陆军装备部的张部长已经说了,让我们慢慢来,不要因为工期而影响了新坦克的质量。”
一名项目的工作人员来到刘洪的身边低声说道。
“陈所长一定会来的。”
“我给203研究所通电话了。”
“接电话的人说陈所长正在往咱们这里赶。”
刘洪沉声说道。
“那就好。”
“就是不知道陈所长搞出来的这个坦克防御系统是什么样子。”
“是如何对付末敏弹的。”
工作人员又开始浮想联翩。
“现在说啥都是猜,等陈所长过来就真相大白了。”
刘洪心里面也是非常好奇陈实究竟把新坦克的防护系统给改成啥样了。
但在见不到实物前,他也只能耐着性子等。
等了好长时间。
直到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两辆小汽车才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当中。
汽车后面还跟着一辆重型卡车,也轰隆隆的开了过来。
上面还搭载了一辆不明载具,只是这载具被篷布罩的严严实实的。
叫人看不清篷布下面的真容。
“刘书记,久等久等。”
“路不好走,所以耽搁了许久。”
“本来是计划中午就能到的。”
陈实从车上下来,连声解释道。
这个年代的路确实没有后世的高速公路走的舒坦。
在加上运输的是重型坦克,所以沿途还申请了公安部门的保护。
这一来二去的,耽搁了些时间。
“没事,只要人和坦克安全到达就行。”
“陈所长,一路上舟车劳顿,先进去吃点东西。”
“测试的话,现在已经晚了,明天再测行不行?”
刘洪问道。
“行,就听刘书记的安排了。”
陈实看了看即将落山的太阳,点了点头。
一夜无话。
当太阳从东边升起时,新一天宣告到来。
陈实和祝总师一行人碰了个面。
然后一行人就来到了加装了GL6主动防护系统的坦克旁边。
“陈所长,你快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研制的坦克防护系统吧。”
“这个防护系统是如何对付末敏弹的?”
“我们这些人可是有些等不及了。”
刘洪笑道。
陈实的目光看向了祝总师,祝总师也轻轻的点了点头。
“好,那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研制的防护系统。”
“简称叫做GL6主动防御系统。”
“它配备了四部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光电复合传感器。”
“可以实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探测扫描。”
陈实这两句话立刻引起了现场一阵小小的轰动!
往坦克上加装雷达常见,但是加装有源相控阵雷达,那就太罕见了。
相较于传统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好处很多,包括在探测能力、多目标处理能力、抗干扰方面等都非常的优秀。
同样的,缺点也很明显。
那就是贵!
“小陈同志,你这加了四个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成本方面岂不是要失控?”
刘书记问道。
“成本确实提高了不少。”
“但还没有到成本失控的地步。”
“我的设计思路是,未来战场,各种反坦克手段层出不穷。”
“我们不能让坦克变成一次性消耗品。”
“所以,有些钱是注定不能省的。”
“当然,有源相控阵雷达现在的价格是贵。”
“但并不是不能降低的。”
“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推出一款外贸版本的加装了GL6主动防御系统的坦克来平摊我们的成本?”
陈实说道。
有源相控阵雷达从六十年代就出现了。
但价格确实很贵,导致一直没有全面普及。
但后世随着需求越来越多,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价格也被打了下来。
在这个时代金贵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三十年后将变成白菜价。
龙国的农民伯伯甚至用有源相控阵雷达来监视野猪群。
推动这一变化的就是需求。
只有需求越来越多,价格才能越来越低。
“陈实同志的思路没有问题。”
“我们的第三代坦克绝对不能变成一次性的消耗品。”
“至于如何降低成本,陈实同志也给出了方向。”
“等事后我们可以认真的考虑考虑。”
“用外贸来平摊我们的研发成本,这个思路我觉得非常好。”
祝总师沉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