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向信息化战争迈进-合成化部队
作品:《鹰酱:说好保守派,怎么全是大规模杀伤武器》 ......
四九城。
一场隆重的会议正在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周部长之外,就是陆军的人,剩下的全都是国内大大小小的科研院所了。
年初的时候,军委下达了《军队组织编制建设计划意向书》,里面明确提到裁军五十万 ,其中,将14个乙种步兵师移交给武警部队,这一举措旨在压缩军队规模,为实现“精兵、合成、高效”创造条件。
没错,这就是未来合成化部队的初步探索!
合成化部队就是现代陆军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而建设的部队。
其核心就是通过“多兵种模块化整合”,打破传统兵种壁垒。
实现“侦、打、控、评、保”一体化作战能力。
合成化部队的核心特征有四个。
第一个就是兵种高度合成。
合成化部队打破了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等传统兵种的界限。
将多个兵种编入同一个作战单元。
实现一个部队,多种能力。
第二个核心特征就是模块化编程。
部队按照“功能模块”组建,可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调整模块配比、
比如实行山地作战的时候,减少重型装甲模块,增加轻型突击车、猫猫车这种全地形车。
第三个特征就是信息化深度融合。
通过战术数据链、指挥信息系统,实现各模块信息共享、实时协同。
比如,侦查部队在发现目标后,打击数据可以就近输送至附近的打击单元,缩短“发现--打击”周期。
第四个特征就是独立作战能力强。
传统部队需要依赖上级或者其他兵种的支援,而合成化部队自带“小而全”的支援体系,可在脱离大部队的时候独立作战数天。
经过半年的摸索,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其中兵种利益协调、层级权限调整难等问题这属于陆军自身的问题。
但这武器装备跟不上合成化部队的需要,那陆军就得来找兵器工业集团。
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解决合成化部队建设当中,武器装备落后的问题。
作为兵器工业集团的首席工程师,陈实自然有资格参加这场会议。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咱们就直入主题。”
“荣军长,就由你来作为代表,说一下这半年多以来发现的问题吧。”
周部长率先说道。
荣军长没了以前的嬉皮笑脸,神色庄严,他的第三十八军作为本次改革的实验对象,担任着部队合成化改革探索的先驱。
假想敌蓝军,就是一支部队高度合成的对手。
通过这半年多的不停交手和历练,荣军长对于部队合成化的认识提升了不少。
合成化是好。
但是同样问题不少。
“好,那我就说说部队合成化过程当中的问题。”
“当前我们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防空的问题。”
“我认为必须要将防空系统下放至营这一单位。”
“按照军委的要求,合成化部队的最核心的作战单位是合成营。”
“但是按照目前来看,我们没有能力将高端防空能力下沉至战术末端。”
“如果我们有了类似毛子“道尔”这样的近程防空系统,那就能为合成营提供伴随式、全时段、高精准的低空防空屏障。”
“直接填补了合成营作战单元在防空领域的关键能力空白。”
荣军长说出了他一直想说的问题。
在和蓝军交战中,他就发现了合成营的这一缺陷。
没有有效的防空能力来保护他们的安全。
此前,营级防空多依赖红缨-6和高射机枪。
但前者射程短,射高低,而且需要人工操作。
而后者对低空高速目标拦截效率极低。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
“毛子那里已经有初步的意向,答应出售给我们道尔防空系统。”
这时,一名身穿军装的男人说道。
“咳咳,我觉得在武器装备这一方面。”
“应该优先考虑国产。”
“实在没办法了,再想办法从国外引进。”
陈实轻咳了两下,他一直不赞同有什么事就去找毛子。
虽然毛子现在穷的除了核潜艇等极少武器不能卖之外,剩下的都是敞开往外卖。
一味的依赖毛子,这很不好,都快形成路径依赖了。
“陈所长,你想解决这近程伴随防空系统?”
有人的目光看向了陈实。
“不是我想解决,我的核心思想是,咱们先内部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搞一个类似道尔这样的防空系统。”
“咱们不是有红旗61这样的防空系统吗,虽然性能落后,但也至少有技术储备。”
“实在不行的话,再去找毛子。”
陈实解释道。
红旗61,算是国家第一代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这项开始于1965年的项目算是承载了填补国家近程防空系统从零到一的梦想。
直到四年前,也就是1992年,才开始批量列装。
不过主要是用在海军舰艇防空上了。
要想用在地面防空,也不是不行,但不符合合成化部队的要求。
合成营的优势就是机动灵活、快速突击,这就要求防空装备必须具备“跟得上、停得下、打的快”的能力。
红旗61显然不满足以上条件。
“那什么,陈实同志说的有道理。”
“咱们先内部解决,不行的话就去找毛子。”
周部长发话了,此事也就没有人在提起异议了。
荣军长继续发言。
“第二个问题就是火炮的问题了。”
“主要就是信息化程度低,还有机动性不足。”
“我认为合成营的火炮一定要快,打完就跑。”
“那种牵引式的火炮,实在是过于笨重,而且非常容易被反炮兵雷达定位。”
“一旦定位,想跑也跑不了。”
荣军长说道。
他感觉牵引式火炮在未来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当年在打安南国的战争中,他就隐隐约约有这个感觉。
当时从约翰牛引进了几台“辛柏林”反炮兵雷达。
直接将安南国的炮兵摁在地上打。
那时候他就在想,以后要是这反炮兵雷达普及开来,那牵引式火炮好像就真的变成靶子了。
就拿现在军队里面广泛装备的66式152毫米榴弹炮来说,威力是大,但重量可是有五吨重。
五吨重的巨物,岂是能说移动就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