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六百人VS三千人?!
作品:《鹰酱:说好保守派,怎么全是大规模杀伤武器》 ......
“怪不得呢,这就不奇怪了。”
“哈桑将军,看来这股叛乱武装在俾禄支省潜藏了很久了。”
“发展到两万人以上,至少得两三年的时间了。”
“你们这中间难道一点情报都没有收到吗?”
闻言,荣军长点了点头,有白象国在背后暗中支持这就不奇怪了。
“都是俾禄支省的那些狗官们欺上瞒下。”
“我整理了一下关于俾禄支省这几年的有关安全方面的情报。”
“这几年确实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安全事件发生,本来应该引起重视的。”
“这是我们的疏忽,才酿成了今天的大错。”
哈桑咬牙切齿的说道。
自从叛乱事情发生之后,俾禄支省上上下下的涉及到此事的人都抓了个遍,
但即便杀得血流成河,也挽回不了目前的局势!
“唉,这个教训都汲取啊。”
荣军长叹了一口气,现在他明白了,此次俾禄支省的事件,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报告司令,第六次进攻失败了。”
“前线指挥官请求增援。”
这时,一名战士急匆匆的跑了过来汇报道。
“停止进攻,让部队撤下来休整。”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哈桑脸色变得阴沉了几分,沉默几秒,最终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几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看来确实该换个打法了。
陈实和荣军长相互对视了一眼,二人微微点了点头。
“哈桑将军,不如让我们试试吧。”
“把你掌握到的关于这个高地的情报说一下。”
陈实说道。
“根据火力判断,这个高地至少有近千人的兵力。”
“后方还有重炮的火力支援。”
“碉堡和暗堡无数,形成高地搭配、远近结合的交叉火力网。”
“这些火力覆盖了前沿开阔地、交通要道等关键区域。”
“我这里有地图,你们看一下。”
哈桑急忙找出了关于这个高地的地图。
这个高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堪称是固若金汤。
只是可惜了,前方崩溃的太快。
这个高地没经过惨烈的争夺,就让给了敌人。
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事建设,现在却成了收割他们的伤心之地!
陈实和荣军长认真的看着关于高地的地图。
这个地图非常详细,详细到每一个火力点的位置都一清二楚。
“荣军长,陈先生,我们采用的进攻战术是进攻之前先对这个高地进行地毯式轰炸,然后步兵在炮火延伸后,以班排为单位进行冲锋,依托地形逐步推进。”
“但敌人后方的重炮给我们的冲锋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哈桑继续说道。
陈实看着地图,在结合哈桑的情报,脑海中大致形成了一个作战方案。
这个作战方案也能充分的反映出来合成化部队和传统部队在作战方式上的不同。
第一步,进攻前的侦查和部署。
像巴巴羊这样的传统部队在进攻前的侦查大致就是前沿侦察兵抵近侦察、炮兵观察所,获取到的敌情信息较为单一。
也就是这个高地的工事之前是巴巴羊的部队修建的,有地图能看,要是换成一个陌生的高地,那敌方火力点什么的,更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付出的代价将更加惨重。
而合成化部队的侦察是多维度的侦查,通过侦察车、电子对抗分队同步获取敌后方火力点坐标,让巴巴羊的部队吃尽苦头的敌人后方的炮火打击,在合成化部队看来,不值一提。
97式电子侦察车可以在三秒之内捕捉到敌人后方炮兵的弹道,并且将具体坐标测算出来。
至于其他的火力点,无论是直射火力点,还是曲射火力点,总有一款适合打击他们的武器。
第二步,攻坚过程。
巴巴羊这样的传统部队,或者说,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国家的攻坚战术,大都是这一套。
说直白点,就是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
我军在对安南国的自卫反击中,采用的也都是这一套战术。
地毯式轰炸的视觉效果确实强烈,但最终的打击效果可能不尽人意。
而合成化部队则是以精确打击为主,根据提供的坐标进行“点穴式打击。”
火力打击准备完成后,就是坦克和步战车协同进攻。
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传统部队攻占高地是“兵力推进、兵种接力”靠规模优势硬啃,而合成化部队则是“信息引导、模块协同”靠精准打击和多兵种配合“巧取”。
随后,陈实和荣军长交换了一下作战方案。
二人的作战方案大同小异。
“两位,冒昧问一下,你们打算投入多少兵力?”
哈桑忍不住问道。
他刚才看那列军列上的载具数量有限,像这样的高地争夺战。
进攻方一般得是防守方的三倍兵力以上。
也就是三千人的队伍才能发起进攻。
显然来的那列军列上的载具支撑不起三千人的作战。
“我们的先头部队只来了一个营,六百多人。”
“不过我想这就够了。”
荣军长如实说道。
“不行不行,荣军长,这可不行。”
“两个营的兵力可不够!”
哈桑顿时焦急了起来。
六百人去打一千多人?
还是进攻方,闹呢!
首战要是失利的话,这可太容易动摇军心了。
“呵呵,哈桑将军,不用担心。”
“这是我龙国最新的军改成果,部队合成化。”
“六百人是一个营的兵力人数,并不是传统的两个营。”
“至于行不行,咱们战场上见真章!”
荣军长笑了笑,就去安排作战任务去了。
哈桑变得狐疑了起来,荣军长这么淡定,而一旁的陈实也这么气定神闲。
倒显得他有些神经质了。
“我能派一个观察小组去观摩一下吗?”
哈桑忍不住问道。
“可以。”
陈实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部队合成化倒是没什么秘密。
能不能搞成,就看两点。
一个是钱到不到位,二是看武器装备到不到位。
这合成化部队实在是太费钱了。
从人员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建设成本呈指数级增长。
龙国整个陆军也就把荣军长的第三十八集团军打造成了合成化部队。
在想多打造几支合成化部队,军费上就不允许。
所以,这些钱,还得从国外找补。
等这仗打出名气来了之后,保不齐就有眼热的国家上门来寻求陆军转型。
这个观摩小组就当是打开市场的钥匙吧。
只要名气打出去了,武器装备自然不愁卖。
甚至整建制打包出售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