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会议纪要、买菜种
作品:《六零:炮灰女配手撕剧情转嫁军官》 十二点半,黎舒悦带着兄弟俩去礼堂开会。
由于今天是周六,大部分职工休息,全家出动的真不少。
她们到的不早不晚,礼堂基本坐满了,靠门的位置漏风,没人愿意坐,黎舒悦不挑,坐在最外面。
前排大姐沉迷聊天,后知后觉发现背后不窜风了,一回头便看到,身后坐着一个包裹严实的小姑娘,戴着米黄色的绒帽子,围巾拉得老高,睫毛上挂着雾气,大眼睛扑闪扑闪的,顶俊俏的小姑娘。
“你是哪家的呀,刚搬来吗?”前排大姐好奇地问道,她住这儿十来年,方圆几条街,没有她不认识的居民,但小姑娘很脸生的。
黎舒悦将围巾往下拉,笑容甜美,“是呀,刚搬来几个月,街尾212号。”
“你们买的李大爷家呀!他家房子不错,位置正,小院敞亮。”大姐一拍大腿,忍不住夸赞,不过小姑娘家也是真有钱,早些时候她打听过售价,1000块,实在太高了,即便她家两个双职工,都负担不起。
“我家住后排二号大院,有空来玩哈!”
大姐热情地掏了一把玉米花,黎舒悦回了把炒黄豆,双方就这么聊了起来。
房子买的匆忙,她其实不太了解附近情况,热心的吴大姐帮她解了惑。
大姐姓吴,名春花,土生土长的北城人,娘家跟木匠大叔一个公社,建国后,她考上罐头厂工人,经人介绍认识了保卫科的丈夫,婚后一直住在二号院。
五十年代初,政府为了安置流民,将收缴来的院子分割,按人头分房,共用院子、厨房、厕所,春花婆家的房子就这么来的。
方便大家记忆,就把院子从胡同头到胡同尾依次排序,而位置更好的前排,留给了当时家底丰厚的人,他们花钱重新盖了房,逐渐演变成街道。
“哟!春花你跟哪家小姑娘聊得火热呢!”
黎舒悦正专注吃瓜,右边突然传来一道刺耳的声音。
吴春花翻了个大白眼,哪里都躲不开赵盼娣,晦气!
赵盼娣装作没看见,故意推着男孩往前挤,“春花往里面挪挪,腾个位置给宝根。”
“没地方了!”吴春花可不惯着她,直接拒绝,“你们去对面还能捡到漏网的位置,我们这边坐满了,挤不下了。”
赵宝根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男人,整天游手好闲,就知道啃几个姐姐。
最离谱的是赵盼娣,任由父母、弟弟趴在她身上吸血,为此得意洋洋,还想找个跟她一起扶弟的对象。
结果赵盼娣三十了,都没嫁出去,无人敢做媒!
“赵盼娣你快点儿!站着多累!”赵宝根无能狂怒,大声嚷嚷。
要不是赵盼娣承诺替他找个好对象,他才不会来呢!
赵盼娣见吴春花不为所动,于是决定换个目标,后排两个小男孩,能腾出一个位置。
“别打我弟弟的主意!”黎舒悦冷冷看了她一眼,围巾一拉,眼神凶狠,捡起旁边的木棍,往地上一杵,十分不好惹。
赵盼娣欺软怕硬,只敢挑软柿子捏,无奈之下,割地又赔款,才劝得赵宝根挪动他“残废”的双腿。
“小悦,你小心一点,赵盼娣这人没皮没脸,为了赵宝根什么都敢做,前段时间她为了李家的房子,想给李大爷当老婆,使了不少下作的手段,吓得大爷都不敢出门了。”
见赵盼娣走远,吴春花小声跟她蛐蛐,“赵家四口人只有一间屋,赵宝根要娶媳妇,肯定不会死心的。”
黎舒悦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她可不是泥捏的。
一点,会议正式开始,礼堂走道都站满了人。
人民公社运动刚结束不久,街道、公社职能的划分还有点乱。
不知名领导洋洋洒洒讲了一个多小时,总结下来就三点:
1. 他们街道现在归玉湖公社管理,并且分到了一块田,搞冬季蔬菜大棚。
2. 饥荒形势加剧,供销社所有商品限量供应,蔬菜购买需要菜票,菜票优先发给烈士、军人家属,肉票、蛋票供应紧张,各厂职工减量供应。
3. 所有居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自给自足,不给国家添麻烦。
黎舒悦听着周围人窃窃私语,勒紧裤腰带、吃糠咽菜的饥荒年场景具象化了。
首都北城人都如此,更别提原主饿殍遍野的家乡了。
台上换了领导,操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絮絮叨叨讲了好久。
等蔬菜大棚搭起来,他们这些非职工的居民,就要开始去大棚干活了。
开完会,黎舒悦随着人流散场,这场会对他们仨冲击蛮大的。
她无比庆幸在海市弄了一批肉,不然真要上山去抓野猪啃了!
“春花姐,供销社有没有菜种卖呀?”回家顺路,她们跟吴春花一道走。
吴春花,“常见的菜种,供销社都有卖,不过大家喜欢自己留种,能省不少钱呢!”
“行,那姐我去趟供销社,您慢走,有空来玩哈!”
黎舒悦打了声招呼,拎着兄弟俩绕到供销社,可能她们街道离农业大学不远,供销社卖的菜种种类丰富。
“同志,您这儿有木耳的菌种吗?”
在家种蘑菇,后世流行过一段时间,各种小视频教学,她刷到过,大概有点印象。
售货员听到很意外,这年头知道人工种植木耳的可不多,难道是农学院的学生?
不对,他们院里有自留种啊!
疑问顺口问了出来。
黎舒悦解释,“这不是缺菜嘛,想在家试着种一种,老家后山有树,下完雨就上山采木耳,长辈让我们把木耳根埋好,留着下次长,读了报才懂那叫菌种。”
售货员“哦”了一声,说道,“菌种供销社没有,但我爸应该有,我可以帮你问问他。”
“您爸爸是专门研究菌子的专家吗?”黎舒悦内心一喜,她种菜半吊子,要是有个专业的人指导一下,定会事半功倍。
“什么专家,一个会种菜的老头子!他是农业大学的教授,经常种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售货员小姐姐爽朗一笑,嘴里说着吐槽亲爹的话,语气中却藏不住对父亲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