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请陛下称太子!

作品:《穿书女频:请陛下称太子!

    洛阳城中


    太极殿


    “陛下,昨夜贼兵渡过黄河,连夜攻下孟津关,现正全力围攻小平津关,一旦陷落,洛阳北大门将无险可守!


    贼兵距此不过六十里!轻骑一日即可到达!”


    听闻消息,皇帝和百官顿时乱作一团


    “这!这该如何是好。”


    “陛下,如今兵微将寡不如早日放弃洛阳,迁都建康”


    “尚书大人此言极是,建康有长江天堑,并可借助长江水师固守防线。”


    “不可!天子岂可轻弃祖宗宗庙而南迁也?”


    “那周相以为?”


    “陛下可派使者与辽兵议和,许诺些金银绢帛将其打发走就罢了,这样上可保祖宗宗庙,下可保社稷百姓。”


    “这.......”


    群臣陷入了沉默,纷纷小声议论交头接耳了起来。


    “上次就是这样,才多久辽兵就又南下了。”


    “可现在辽兵兵临城下,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如果只是一些金银的话那就好了,苦一苦百姓吧。”


    “住口!一群贪生怕死的腐儒,也敢妄论社稷大事!自古以来可有投降的天子?”


    一席华服的少年龙骧虎步,迈入大殿中央。


    全扬瞩目,鸦雀无声。


    “是太子啊。”人群中有人轻轻道。


    只见年轻的太子朝着最上的皇帝一拱手。


    “陛下,洛阳之兵尚有数万,城中粮草尚可支用一年,洛阳城坚固守不难。


    长平候三十万大军尚在濮阳,若知辽兵犯阙必来救应。


    待长平候救兵一到,内外夹击可获大胜。”


    “住口!


    乳臭未干的小儿也敢妄议天下大事!


    你是要让祖宗的宗庙都要化为灰烬么?”


    “陛下!就算大势已去也要君臣父子背城一战与社稷共存亡,倘若屈膝投降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胡说!胡说!”


    皇帝大怒,拍着御座指着下方的少年大吼:“推出宫去,推出宫去!”


    几名金瓜武士想要架住太子,却被太子拔剑逼退


    “都给孤滚开!我乃当朝太子,谁敢动我?”


    武士们不敢上前,回头望向皇帝。


    “姜恒承!你到底想干什么?”


    皇帝气急败坏,玉石镇纸被丢在大殿之上甩的粉碎。


    “是陛下想要干什么!”


    少年收剑入鞘,目光如电


    “议和、南迁,被人打到城下的议和是议和么?


    您还想要南迁,建康是什么地方您也是知道的,黄河以南还会是汉家的河山吗?


    到时神州陆沉,中原百姓流离失所,到底是我的错,还是陛下的错。”


    “天下无不是的君父!”


    “那就是我的错了?”


    姜恒承险些被气笑了


    “陛下,十六年了,十六年来在太子之位上我做错过什么?”


    “在太子之位上我贪图过什么?”


    看着正气凛然的儿子,皇帝的语气不由软了下来。


    这个孩子委实是理想的继承人。


    大周这些年财政的中兴至少有他一半的功劳,多亏了他的那些奇思妙想才让朝廷近些年捉襟见肘的财政变得好看了一些。


    何况长平侯叶飞是他的舅舅,大周军方第一人,这个孩子又是他中年才得到的唯一一个儿子。


    他想要自己儿子理解他,理解他的苦衷。


    “恒承——”


    “请陛下称太子!”少年暴喝,如同雄狮。


    “恒承,不要逼我。”皇帝的手抓紧了御座的龙头。


    “我逼你?我烦了,我不再装了!”少年脱去华服掷在地上,露出里面的铠甲,随身配剑出鞘。


    无数手持剑盾全身扎甲的士兵涌入殿内,殿内值守的大汉将军被瞬间控制,有想要反抗的被强弩瞬间射倒。


    群臣乱作一团,有人大喊:“禁军呢?北衙禁军在哪?太子造反啦!”


    “你给我闭嘴!”少年用剑指着群臣大吼,“我父亲是皇帝,我是太子,我造的谁的反!”


    “太子殿下,莫要自误!别忘了玄武门还驻守着一万北衙禁军。”


    姜恒承冷冷看着群臣道:“不用指望禁军了,禁军统领何常青已经被我的人控制住了,在这里我说了算,再有异动者就让他试试我的宝剑是否锋利!。”


    群臣面如死灰,太子什么都算计到了,这是一扬蓄谋已久的逼宫。


    “恒承,你这是要干什么。”


    “父亲,今天是我的死期。”少年提着剑缓缓走向御座面无表情。


    “辽军南下,生灵涂炭,我身为储君对上不能保全宗庙社稷,对下不能保护黎民百姓,这是第一死。


    血洗大殿,杀害无辜将士,这是第二死。


    领军逼宫,忤逆不孝,这是第三死。”


    “所以父亲...我要替您监国,还要节制天下兵马。”


    看着手持宝剑杀气腾腾的太子,年迈的皇帝瘫倒在御座上。


    “国家中兴,你的功劳最大,看来你合该拥有天下。”他疲惫笑了笑,“拟旨吧。”


    不消片刻,圣旨草拟完毕,在重臣注视下一篇监国诏书草拟完毕,太监扯着嗓子对着圣旨高声念道:


    “天下之本,属於元良;四方之明,资其冢嗣。是有传归之义,必膺监抚之重。


    克广前烈,与人守器,非君父之独亲,俾生灵之同载。”


    “朕号慕弓剑,寝居縗绖,顷以疾苦,未能康宁。


    辽人猖獗,河北未复,军国大务,理须参决。”


    “乃眷匕鬯,恭承宗祧。


    皇太子恒承,天纵聪明,日跻圣德,中兴宸构,已有大功。


    问安寝门,知九国之梦;制胜戎阃,高五品之才。


    时方艰难,礼在谅闇,且以庶政,宜令权监国”


    姜恒承接过圣旨和兵符后瞥了一眼群臣道:


    “列位,现在圣上龙体有恙由孤监国,前面的事情孤既往不咎,但如果外面传出什么不好的风声,或是孤还听到有人说什么南迁投降的言论。”


    太极殿静悄悄的,针落可闻。


    “必杀之!”


    少年转身,看着路上倒伏着的大汉将军们的尸体叹息一声,“都是忠烈之士,厚葬他们,不要让他们的家人失去生计。”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