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你怎么玩真的
作品:《多子多福,觉醒黑科技,全国催我生孩子》 王建国的大脑宕机了足足三秒,才反应过来,
物理断网。
接上它。
这意味着,陈院士,这位国宝级的科学家,在没有任何验证的情况下,选择相信一个基层民警的胡言乱语。
“陈院士,这……”
王建国喉结滚动了一下,还想做最后的挣扎。
“执行命令,小王。”
陈院士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目光灼灼地盯着那个深蓝色的U盘,
王建国快速钻到办公桌底下,在一堆杂乱的线头里摸索了半天,最后狠狠一拔。
“啪嗒”一声轻响,连接着市局内部网络的线路被断开
王建国从桌子底下钻出来,然后拿起那个U盘,手都在微微发抖,
他将U盘插进电脑的USB接口。
几乎是瞬间,电脑屏幕上弹出了一个窗口。
只有一个名为“新手大礼包”的文件夹,
陈院士推了推眼镜,沉声道:“打开它。”
王建国深吸一口气,点了下去。
文件夹展开,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子文件夹和设计图文件,命名简单粗暴。
《1nm制程光刻机设计总纲》
“快,快……”
陈院士的声音嘶哑,他指着屏幕,
“点开它”
王建国颤抖着手,点开了文件夹里的一个名为“核心镜组结构图”的文件。
一张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的结构图,瞬间铺满了整个屏幕。
林凡坐在椅子上,默默看着这一切。
他觉得,自家局长那台用了快五年,开机需要一分半的老电脑,可能正在经历它此生最高光的时刻。
“疯了……真是疯了……”
陈院士喃喃自语,他伸出手,想要触摸屏幕,却又停在半空,像是面对着一件神圣的艺术品,
“这个结构,这种设计……它解决了我们目前所有的难题,不,它甚至指出了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方向……”
王建国彻底懵了。
能让这位大佬说出这种话,那这U盘里的东西,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恐怖一百倍。
陈院士猛地转过身,一把抓住王建国的肩膀,力气大得惊人。
“小王,立刻,马上,联系最高层,启动最高保密协议,不,来不及了,”
他语速极快,眼神锐利得吓人,
“我们现在就走,去京城,去我的实验室,”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林凡,带着看怪物般的审视。
凌晨两点。
中科院某间不对外公开的顶级实验室。
灯火通明,
十几位国内最顶尖的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微电子专家,被聚集在这里,
整个实验室里,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倒吸冷气声和疯狂敲击键盘的声音。
“这个算法模型……我的天,它直接跳过了三个理论阶段,怎么可能实现?”
“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的理论数据竟然是真的,我们被卡了十年的那篇论文,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
“这个镜组的曲率,上帝来了也磨不出来吧……不对,等一下,这里有个配套的加工工艺文件,我的妈呀,”
“快,算力,把所有超算中心的算力都给我接过来,我要模拟这套方案的可行性,”
林凡被安排坐在一旁的休息区,面前摆着一杯热茶,
他看着这群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国宝级科学家们,激动得手舞足蹈,
这阵仗,比他当初卧底进传销组织,看那些讲师给下面人洗脑还要疯狂。
唯一的区别是,这群人,是真的能改变世界的。
三个小时后。
喧闹的讨论声终于平息了。
所有的数据模拟和理论验证,都有了结果。
陈景深院士缓缓摘下眼镜,用一块绒布仔细地擦拭着,但所有人都看得出,他捏着镜腿的手在不停地颤抖。
他走到林凡面前,身后跟着那群亢奋到极点的老专家们。
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聚焦在林凡身上。
“林凡同志。”
陈院士重新戴上眼镜,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沙哑。
“经过我们初步验证,你带来的这份技术资料……是真的。”
“它的价值,无法估量。它不是领先我们十年二十年,它就像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
他深吸一口气,问出了在场所有人都憋了三个小时的问题。
“我们想知道,这一切,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终于来了。
林凡心里吐槽,这流程走得可真够慢的。
他抬起头,迎着十几位科学界泰斗的目光,表情诚恳,语气真挚。
“报告各位院士,我再说一遍,我脑子里,真的有一个【多子多福黑科技系统】。”
他把下午在王局办公室里说过的话,几乎原封不动地又复述了一遍。
包括那个“通过和高分女性诞下后代,来解锁划时代的黑科技”的核心设定。
整个实验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专家们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从敬畏变成了古怪,又从古怪变成了怀疑。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院士没忍住,小声对旁边的人嘀咕。
“我就说嘛,这孩子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精神上……”
“不可能!”
另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比较年轻的专家立刻反驳道,
“你们看这些理论的构架,超越了我们现有的认知体系。这绝不是一个精神失常的人能编造出来的,他是一个天才,”
这个猜测,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是啊,比起什么离谱的系统,一个深藏不露的绝顶天才,听起来要合理多了。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军装,一直沉默地站在角落里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
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直接递到陈院士面前。
“陈老,这是林凡同志的全部档案,SSS级加密权限,刚刚解封的。”
屏幕上,是林凡从小到大的所有资料。
“林凡,男,二十四岁。父母是普通工人,已退休。三岁上幼儿园,六岁上小学……履历清白,社会关系简单。”
“……高考分数530分,考入地方普通警官学院,在校期间,物理成绩62分,险些挂科。”
“……毕业后进入市局,三年内破获大小案件三十余起,格斗射击成绩优秀,荣立三等功两次,最大爱好是下班回家打游戏。”
“档案评估:一名优秀的基层警员,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但无任何科研经历,无任何接触前沿科技的渠道,数理化水平,停留在高中阶段。”
当“物理成绩62分”这几个字出现时,实验室里响起一片倒抽凉气的声音。
隐世天才的猜测,不攻自破。
一个物理差点挂科的人,搞出了能让整个夏国半导体产业一步登天的光刻机技术?
所有人都沉默了。
“各位,我们……或许要重新定义一下‘科学’这个词了。”